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4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一、概念题1 人的自由【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后,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在他们逝世之后,很少为人们所提及。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同样也很少专门论述。去年,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突出提出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伺题,引起人们的关注。2 唯物论【答案】唯物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从不同侧面研究同一对象一一客观物质世界。唯物论着重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辩证法着重说明客观世界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辩证法是坚持唯物论的辩证法。 3 上层建筑【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4 发展【答案】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 5 剩余价值【答案】(1)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2)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6 空想社会主义【答案】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7 剩余价值【答案】(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2)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8 生产方式【答案】生产方式是指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9 相对静止【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承认物质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与平衡的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况:其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其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即从事物本身来看,事物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性质,仍然处于不显著的量变阶段而没有变成别的事物,暂时显现为静止状态。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答案】(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二、简答题11简析价值、生产价格、价格的区别和联系。【答案】(1)三者的含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就不能再按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必须以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为基础定价销售。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2)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联系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直到机器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关系取得统治地位,形成了自由竞争的环境,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时候,利润才能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价值才能转化为生产价格。区别a. 从质的方面看,生产价格只同资本相联系,而同活劳动没有关系。因为成本价格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得到的,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而价值是同工人的活劳动直接联系的。b. 从量的方面看,各个部门的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这是因为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不同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不一定恰好等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有的大于,有的小于。(3)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一、概念题考研试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