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一、名词解释1 自陈测验【答案】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自陈测验实施方便,可作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技能【答案】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复杂的专门的行为模式,可以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亦称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 3 自上而下的加工【答案】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己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相对。知觉者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刺激物意义的确定起一种定向作用,由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更多地使用在非良好的知觉条件下,可使人更好地处理一些刺激的双关性和不确定性。 4 内隐记忆研究常运用的问接侧试【答案】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间接测试是指如果在测试阶段控制条件使被试没有意识地利用学习阶段所学材料,则这些测验就是间接测试。内隐记忆研究中经常运用的间接测试包含语言与非语言的间接测验。语言的间接测验有补笔测验、模糊字命名、词汇判断以及单词确认等测验形式。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包括熟悉物体的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熟悉和不熟悉人物而孔的间接测验和新异物体和图案的间接测验。 二、简答题5 简述思维的基本过程。【答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的基本过程有:(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个体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个别属性特征。综合是个体把客观事物的若干个别属性特征综合起来形成整体。(2)分类与比较:分类是将事物区别归类,比较是确定几种事物的异同。(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区别开来,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本质特性加以综合,使之普遍化的过程。(4)具体化与系统化:具体化是把抽象出来的概念与一般原理应用到具体事物中去。系统化是把知识要素分门别类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 6 请简述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答案】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作为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1)觉醒状态即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2)组块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作为单位来测量。所谓组块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为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如一个字母、一个单词、一个数字、一个成语等。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个组块,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3)加工深度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加工深度越大,越易于短时记忆编码。 7 人是如何听到各种音高的?【答案】音高(或音调)是人对声波频率的主观属性,它首先和声波频率有关。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主要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大小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由刺激频率决定的,它也取决于声音刺激的强度。对此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来加以说明。(1)频率理论由1886年物理学家罗费尔得提出。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铃骨按相同的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原有的频率相适应。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联接着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次数较少,因而使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较少; 声音的振动频率提高,铃骨和基底膜都将发生较快的振动。由于人耳基底膜可、能作1000Hz 以上的快速振动,但能够接受超过1000Hz 以上的声音,因而这个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2)共鸣理论在赫尔姆霍茨看来,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就像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刺激的频率高,由短纤维发生共鸣做出反应; 声音刺激的频率低,由长纤维发生共鸣。人耳基底膜约有24000条横纤维,它们分别反应不同频率的声音,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从而产生不同音调。该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声音分析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3)行波理论著名生理学家冯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之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即镜骨处),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析。(4)神经齐射理论由韦弗尔提出,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 以下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对它们单独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以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000Hz 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总体来看,可以讲神经齐射理论看作是频率理论的延伸,将行波理论看作是位置理论的延伸。位置理论适合解释1000Hz 以上的高频声音,频率理论适合解释频率5000Hz 以下低频声音,神经齐射理论对于1000Hz-5000Hz 的声音均可解释。 8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创造性思维是有新的创见的思维,它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高级的思维形式。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迁移迁移是指一学习对另一学习的影响。从创造性思维角度看,迁移是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的转移。迁移是通向创造性思维的桥梁,而通向这座桥梁的大道是领会基本原理。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就越大; 知识的概括水平越低,则迁移就越困难。(2)启发启发,就是从其他事物上看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启发也叫原型启发。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是因为它与要解决的问题有着某种共同点或相似点,能引发思考者的相似联想或类比推理,帮助思考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3)定势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现在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也叫定向。定势有知觉定势、运动定势和思维定势之分,这里主要讲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主要有习惯定向和功能固着两种。习惯定向能减低人的随机应变能力。功能固着阻抑人对新功能、新关系的发现。定势的消极影响是思维惰性的表现,对于问题解决,特别是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常常是一种障碍。(4)表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问题解决,而问题解决是一个形成表征、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验结果的过程。表征是问题解决过程的开端,是正确制订计划的直接出发点。表征的质量和特性直接影响着问题解决的进程和成败。(5)酝酿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