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一等值线 1 2016 江苏地理卷 5月初 几位 驴友 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图2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 图中 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回答1题 1 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 B C D B 2 2015 安徽卷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 单位为MJ m2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完成下列问题 2 图中M日最接近 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 B 一 等值线 面 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 将某地理要素数值相等的点用光滑的线连接起来 叫做等值线 等值线可以反映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 类型 等高线 等深线 等温线 等降水量线 等压线 面 等太阳辐射量线 等日照时数线 等盐度线 等震线 等PH值线 等太阳高度线 等潜水位线 等承压水位线 10 积温线等等 近几年高考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 等农业产值线 等时间线 等蒸发量线 等距离线 等噪音线 等地租线 等集约度 等运费线 等PH值线 等冻害频率线 等寒潮次数线 二 等值线 面 的共性特征 为平滑曲线 且同线等值 同图等距 相邻两线差值相等或为零 不相交不重叠 除等高线的陡崖外 数值递变 数值沿一定方向的变化具渐变性规律 为闭合曲线 但常受图幅限制出现中断 三 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读数值 读延伸方向 走向 读疏密程度 读弯曲方向 读局部小范围闭合曲线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 五读一分析 三 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读数值 五读一分析 大小范围 极值及差值 06四川卷改编 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 单位 百万焦耳 平方米 年 图 读出各点A 的数值及 两点的差值 三 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读延伸方向 走向 五读一分析 答 10 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 与纬线平行 主要受纬度 太阳辐射 因素影响 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行山 黄土高原东缘 影响 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2 描述图中10 等温线的走向 并说明其原因 16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 三 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读疏密程度 五读一分析 密集 数值差较大 稀疏 数值差较小 在不同类型等值线图中 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的地理意义不同 例如 等高线图 等压线图 等温线图 稠密 坡度陡 河流流速快 稀疏 坡度缓 河流流速慢 稠密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风速快 稀疏 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风速慢 稠密 温差大 稀疏 温差小 三 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读弯曲方向 五读一分析 2010 高考 读 我国某地1月等温线图 回答问题 1 由A地中的4 等温线可知 A处的地形最可能是 凸低为高 凸高为低 中心点高于两侧点 向高度小的方向突出 中心点低于两侧点 向高度大的方向突出 山谷 山脊 判读等值线的弯曲方向 50 100 150 三 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读弯曲方向 五读一分析 凸低值高 凸高值低 山脊 分水岭 山谷 集水线 气温比两侧高 夏季大陆 冬季海洋 暖流 地势较低 气温比两侧低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寒流 地势较高 高压脊线 低压槽线 易形成锋面系统 降水比附近多 降水比附近少 盐度比附近高 盐度比附近低 三 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读局部小范围闭合曲线 五读一分析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三 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读局部小范围闭合曲线 五读一分析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36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 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 的空间分布 1 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 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12分 2 比较甲 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 并解释原因 6分 探究活动二 2010辽宁 36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 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 的空间分布 1 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 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12分 探究活动二 2010辽宁 因此 中部地势较低 为平原 东西部地势较高 为山地 东西高 中间低 答 1 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 东北 凸出 表明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 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 的时间较长 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 的时间较短 36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 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 的空间分布 2 比较甲 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 并解释原因 6分 探究活动二 2010辽宁 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 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 水汽更为充足 3分 答 差异 甲地雪期比乙地短 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 3分 四 等值线地图判读的重要规律 1 凸低为高 凸高为低 2 局部闭合曲线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3 等温线 等压面 高高低低 和 1陆南7陆北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凸出的方向相同 上凸为高压 下凹为低压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潜水流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流向低处 1 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2 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看潜水的流向 通过作垂线来确定 潜水流向 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 五 等值线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 探究活动三 2010四川卷 1 读右侧区域图 完成下列要求 描述等值线数值总体递变规律 极值 延伸状况 疏密程度及局部弯曲状况等 右图为某地等温线分布图 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 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释图中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10分 等温线弯曲原因 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 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 下沉 或背风坡 增温 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 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答 气温分布特点 气温由东南向西北 或由南向北 递减 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 或东南部大于西北部 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 2 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的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读图回答问题 比较甲 乙两地的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 并分析原因 1 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甲地多年平均云量比乙地小 且位于高原上 3 读材料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我国某地等高线 单位 m 图 材料2 该地七月等温线 单位 分布图 材料2图中 与 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分布特点 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 气温由东向西递减 等温线密集 原因 山脉呈南北走向 地势由东向西增高 4 读某区域局部图 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甲 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 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10分 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 2分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2分 甲沿岸有暖流经过 2分 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地处迎风坡 2分 且海拔比乙地低 2分 或乙地沿岸有寒流经过 为离岸风 且海拔比甲地高 2 地形以高原为主 2分 地势起伏和缓 2分 海岸线较平直或沿海分布狭窄平原 任答一点1分 图10为1959 2009年秦岭山地1月0 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5 6题 6 该地1月0 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 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 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 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D 图10为1959 2009年秦岭山地1月0 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5 6题 7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 甲地为山岭 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 乙地为山谷 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 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 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B 2013高考题大纲卷 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 图2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7题 7 H K Q R四地中 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 H RB Q RC Q HD H K A 2013高考题四川卷 图4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 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8 9题 8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 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 鞍部B 山谷C 山脊D 山顶9 图示区域内东 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 156米B 178米C 220米D 255米 B C 下图中a b c线为等压线 箭头表示A地风向 d e线为等温线 g f h线为等高线 读图 回答10 12题 10 影响等温线d e呈现东西方向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B 海陆位置C 地形D 人类活动 A 下图中a b c线为等压线 箭头表示A地风向 d e线为等温线 g f h线为等高线 读图 回答10 11题 11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 aeD 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D 下图中a b c线为等压线 箭头表示A地风向 d e线为等温线 g f h线为等高线 读图 回答10 11题 12 若此时A地多云 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A 晴朗 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B 晴朗 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C 阴雨 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D 阴雨 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D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