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是如何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的,请举例。答:赤壁之战中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有以下几件事:1、智激孙权。在初见孙权时,诸葛亮便料“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他知道孙权难下决心攻打曹操是因为担心曹军兵力强,诸葛先言曹操兵多将广,再假意劝孙权投降,意思都是说孙权不是曹操的对手,以激怒孙权,最后再说自己早有妙计,以此促成孙刘联盟。2、草船借箭。诸葛亮在知道周瑜计谋的前提下,仍然答应周瑜在短暂的时间内造出十万支箭,并自己要求缩短造箭时间,要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明知是计却将计而行,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气见有人来窥探军情必会出兵。3、看穿周瑜妙计。周瑜导演的“反间计”“苦肉计”全被诸葛亮看在眼里,周瑜几次三番让鲁肃试探诸葛亮是否知道其计划,以为连诸葛亮都没有想到这样的计谋,并为自己想出妙计而自喜。实则诸葛亮全部都看穿,只是因为周瑜善妒,为保全自己,让鲁肃为之保密。也正是因为知道周瑜善妒,在周瑜想“借曹操之手杀之,以绝后患”,让他去劫曹军的粮草时,他以“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来激周瑜,化解了自己的危机。作品在描写诸葛亮时,相对于直接描写其军事指挥才能,更多的是通过写其“用奇”来表现他的“神机妙算”,面对周瑜三天造十万支箭的刁难,他从容地使出草船借箭一计,对于东风的问题,诸葛亮更是巧设七星祭坛借东风,曹操兵败华容道等,作品的描写都将诸葛亮趋于神化。2、 相关史籍中是否有同样的记载,是如何记载的?答:1、关于草船借箭,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这么说,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公是孙权,不是诸葛亮。2、 关于火烧曹军战船,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十三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刘)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据此记载,曹操在赤壁大战中的主要对手是刘备;虽然初战“不利”,但主要还是因为遇到大疫,“吏士多死者”,才主动地“引军还”,根本看不到遭火攻而惨败的迹象。蜀书诸葛亮传着重写了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刘抗曹的过程,然后交代结果:“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则没有记载火烧战船这一事件。而吴书周瑜传所记则又有区别: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日: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这里则记载了周瑜为火烧战船的主角。3、 把二者进行对比,说说此小说是如何处理史料的?答:对于史料的处理,三国演义采取了虚实结合得方法,按蒋大器的说法是既“考诸国史”,又“留心损益”,按章学诚的总结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其一,在史实的基础上展开虚构。如曹操杀吕伯奢,史料中的曹操是误杀吕伯奢一家,而未杀吕伯奢,虽然表现了曹操的多疑,但还情有可原。演义中的曹操已经知道是错杀,又在路上杀了吕伯奢,深化了曹操残忍的性格。刘备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在三国志里仅“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一句,平话中也只是一小段,到演义里则成了丰赡华腴的描写,凸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风范。其二,为使人物形象鲜明而移花接木。如孔明草船借箭,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借箭的本是孙权,三国演义中为塑造“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主人公却成了诸葛亮。其三,有材料来源(三国志平话和金元时期大量搬演的三国戏)的加工虚构。罗贯中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如孔明借东风。其四,无材料来源的创新虚构。此类虚构甚多,如小说开篇创造的桃园结义。三国志关羽传仅载:“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而且汉末还未产生异姓兄弟的准血缘圈,没有结义的仪式。以及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至东吴,联吴抗曹,遭到东吴大批文臣的反对,于是双方展开辩论。与诸葛亮辩论的有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七人。三国志只记载诸葛亮游说孙权,而这段舌战群儒的故事属于虚构。历史上舌战群儒的故事最有名的是桑弘羊舌战群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