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7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5页 / 共57页
第6页 / 共57页
第7页 / 共57页
第8页 / 共57页
第9页 / 共57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今中外土地 制度专题 古代史上的土地制度 v基本线索 v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随社会发展而不 断变化 v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 的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 从春秋战 国起 土地私有制逐渐取而代之 成 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原始社会 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 v 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共 同享用劳动成果 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v性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是奴隶社会 的经济基础 实际上是周天子土地私有 v沿革 v开始于商 盛行于西周 瓦解于春秋 春秋时期 齐国的 相地而衰征 指根 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鲁国的 初税亩 实行按亩收税 它们不再区分公田 私田 都促使土地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 化 v废除于战国 秦国的商鞅变法 v 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 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v内容 一切土地周王所有 受田诸侯 世代享用 不得转让买卖 要向周王 交纳贡赋 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v实质 是国王的土地私有制 即所谓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3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v分为三种类型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 三种形式 v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产生于春秋战 国时期 直至民主革命后的土改才被消 灭 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 但却广泛而分散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vA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v封建政府掌握的土地在封建杜会整个过程 中不占主导地位 一般作为 农民个体土 地所有制出现危机时的后备补充 以北魏 到隋唐时期的均田制为代表 它是府兵 制和租庸调制的经济基础 v这种形式 多是在战乱和社会动荡后 国 家控制大量无主土地情况下实行的 授田 时 对地主土地所有制触动不大 又能使 农民获得一定土地 有利于缓和政治矛盾 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屯田制 均田制 vB 农民土地所有制 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v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占主要地位 但人数众多 春秋时期 一部分奴隶和平民以及没落贵族自 己垦种的这部分土地 使他们成为小块土地所有 者 成为一家一户的自耕农 封建社会各个朝代 都存在这种农民土地所有制 这种小农经济同地 主土地所有制一样 是对封建生产关系内容的重 要补充 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共同构成封建经 济基础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 在的重要基础 在封建经济发展过程中 由于经 济力量薄弱 地主不断兼并农民的土地 使这种 土地所有制不断破产 v特点是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v更名田 清朝一度时期的农民个体 土地所有制度 1669年康熙帝宣布 明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 部分农民获得土地 v更名田制的实行 有利于调动农民 的垦荒积极性 有利于促进社会生 产的恢复与发展 vC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地主 土地所有制 v地位 占支配地位 主导地位 它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地 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垄断 迫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不得不依 附于他们 这种土地制度在中国 存在了二千多年 发展演变 v 确立 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标志 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商鞅变法规定 废除井田制 以法 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允许土地 自由买卖 v 废除 1950年新中国颁布 中 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彻底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v作用 v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 济繁荣起过积极作用 v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却严 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 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 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 后 v关于土地兼并 v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下 土地兼并是最大特征 vA 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 根源 是地主阶级力量增加的表现 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存在的情况下 封建社会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 vB 当土地兼并严重时 两种矛盾突出起来 v一是农民地主的矛盾 v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 v这两种矛盾的发展 将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 一 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使兼并得 到一定的缓和 二是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v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建立初期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 往往运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 vA 调整的原因 由于土地兼并严重 导致地主 阶级矛盾激化 封建统治的危机爆发 广大农民 为反抗压迫 求得生存 揭竿而起 封建国家由 于统治力量削弱 在农民起义打击下 迅速消灭 vB 调整的基本点 一是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 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和 财政收入 二是安定农民 使农民获得一定土地 以恢复生产 稳定统治 v土地兼并是在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存在的情况下 无法克服的经济现 象 土地兼并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后 期表现突出 它是封建经济发展的 结果 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 级力量增强的表现 如 西汉末年 唐朝中后期 北宋中期 明朝中 后期时 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v土地兼并与封建政府的矛盾恰恰在于同国 家争夺财源 因此历代王朝为了巩固自己 的统治 都曾实行过一系列抑制兼并的政 策 如西汉末年王莽实行王田制 北魏隋 唐实行均田制 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 法等 对于抑制土地兼并和促进经济发展 起过一定的作用 但是王田制违背社会发 展规律 均田制建立在国家掌握大量荒田 的基础上 方田均税法损害了大官僚和大 地主的利益 都有其局限性或负面效应 v由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 在 以及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 地所有权的条件下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 势 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被统治 阶级农民在起义过程中提出过 均田免粮 的口号 近代太平天国的 天朝田亩制度 是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纲领 但由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 代表 也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完成废 除封建制度的任务 v影响 v政治上 v1 削弱中央集权 v2 阶级矛盾激化 v经济上 v1 国家财政收入锐减 v2 加剧农民贫困 影响购买力 制约市场 的扩大 v3 影响人们的观念 将财富用于购买土地 影响了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 近现代的土地制度 v 旧中国的广大农村 绝大部分土 地集中在不足农村人口总数1 的地主 富农手中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 建的剥削关系 给广大农民造成极痛 苦 阻碍着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改革 因此 土地问题成了中国社会的一项 基本问题 变革土地制度 成为中国 民主革命的一项重要标准 农民阶级 v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封建 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v特点 绝对的平均主义 v评价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 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是几千年以来农 民反封建斗争的结晶 但这种绝对平均分 配产品的方案 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是 一种空想 根本无法实施 资产阶级 v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 但未彻底废除封 建土地所有制 革命胜利后 国家用 核定地价 的办法实现土地国有 最后达到 国民共享 的目 的 v性质 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v评价 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 问题 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v发展 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提出的平均 地权 节约资本 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 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v 土地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 1931年土地革命总路线 v 1 含义 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 革命中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现农民土 地所有制的革命 v 2 政策 主要内容 打土豪 分田地 废 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v 3 区域 农村革命根据地 v 4 内容 土地革命路线 v 内容 依靠贫雇农 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消 灭地主阶级 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 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v 制定的依据 国内主要矛盾 阶 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的矛盾 v 5 意义 v农民政治上翻了身 v经济上分到土地 生活上得 到保证 v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 积极性 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的土地 政策实行 双减双交 政策 v政策内容 地主减租减息 农 民交租交息 v实质 限制封建剥削 承认 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 同时 保证农民的承佃权 v区域 敌后抗日根据地 v制定的依据 v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即由中国 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矛 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 v 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国共两 党由内战到和平 由分裂对峙到合 作抗日 v作用 v减轻封建剥削 有利于减轻农民的 负担 v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 v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 v保障地主利益 v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v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v与1931年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土地政策相比 最大的不 同是 对地主土地所有权的 处理方法 v注意 减租减息并没有改变 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只是对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土地改 革 1947年 中国土地法大纲 v时间 是1947 1948年 v背景 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1947年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v原因 v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 派的矛盾 v 革命形势的要求 即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满足解 放区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支援解放战争 v区域 解放区 v政策内容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 前提 实行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制度 核心 按农村人口 平均分配土地 方法 v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 从根本上消 灭封建势力 v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 团结 中农 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发展 农业生产 v作用 意义 v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踊跃参军 积极支援前线 v 农民的支持 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 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4 建国后的土地政策 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vA 建国初期 v1950 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的土 地所有制 v文件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改革法 v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 封建土地所 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新解 放区的农民无地或少地 v内容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保 护富农 v政策 保护富农的政策 v区域 新解放区 v目的 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 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v实质 废除旧的封建生产关系 解放并发展农村 生产力 v意义 使得全国基本完成了土改 v 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v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v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 开辟了道路 v 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生的人民政权 v深化发展 v土地改革以后 引导农民开展 互助合作运动 大规模兴修水利 发展生产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涌现农业劳模是耿长锁 v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有什么特点 范围不同 以往是在根据地或解放区 这次是在全国 范围进行 v 目的不同 以往是激发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赢 得革命的胜利 这次是在革命胜利后为解放农村生产力 恢复经济和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v 对富农政策不同 以往是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 这次 采取了保护富农经济 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v 结果及影响不同 以前是局部废除农村中的封建生产 关系或限制封建剥削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 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消灭了地主阶级 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 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vB 农业合作化 三大改造时期 v1953年 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v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v背景 国民经济恢复 国家提出过 渡时期总路线 总任务 v原因 分散 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 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小农经济难以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v内容 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 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实行集 体经营 v方针 积极发展 稳步前进的方针 v原则 自愿互利的原则 v方法 典型示范 逐步推进 v步骤 主要步骤有 互助组 社会 主义萌芽 初级社 半社会主义性 质 高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