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青冈一中青冈一中 20172017 20182018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月考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月考 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A A 卷 卷 试卷满分试卷满分100100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90分钟分钟 第 卷 选择题第 卷 选择题 3030题共题共6060分 分 一一 选择题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分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机读卡上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机读卡上 1 下列对孔子 仁 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主张以德治民 反对任何社会变革 A B C D 2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 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 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 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 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 但只要好好教育 孩子会改正错误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 必须严厉地惩罚他 使他害怕 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本性造成 而是环境不好 应择善而居 3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这是清代 弟 子规 中的句子 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 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C 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 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4 在当代中国 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 观点中 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温故知新 D 当仁不让于师 5 太上 统治的最高境界 不知有之 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 功成事遂 百 姓皆谓 我 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 为政以德 B 刑 德并用 C 小国寡民 D 无为而治 6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 墨子主张 兼爱 非攻 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 共同社会背景是 A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7 知足常乐 源于古代哪家思想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8 复旦校训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出自中国某一典籍 全句是 博学而笃志 切问 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按语义判断 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 2 A 荀子 B 墨经 C 老子 D 论语 9 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学说继承了儒家的 仁政 思想 这主要表现在 A 主张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B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 如果残暴 天将降灾祸于他 C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 地位不可动摇 D 提出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 10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 中国思想界逐渐由 百家争鸣 到 独尊儒术 其所反映的 根本性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11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 道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化 B 农与工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 重予之禄 C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D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12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 A 重视个人的道德素养 B 探讨宇宙自然规律C 认识道德价值的内涵 D 研究儒家学说的 经典 13 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 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 花木兰替父从军 B 梁祝化蝶相随 C 商鞅变法 D 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14 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D 对文字狱的抗争 15 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 A都是进步思想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专制主义统治 16 今天我党大力倡导 以德治国 对此 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 有教无类思想 B 农本思想 C 和为贵 和 仁 的思想 D 民为贵 君为轻思想 17 齐民要术 序 中说到 舍本逐末 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 饥寒之渐 故商贾之事 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 A 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 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C 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 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农书 3 18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 他们使儒家思 想更趋实事求是 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 经世致用思想 B 君主批判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重农抑商思想 19 朱熹说 非礼勿视 勿听 勿言 勿动 便是天理 非礼而视 而听 而言 而动 便是人欲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心 即是理也 B 反对人们各种各样的欲望 C 理是万物本原 D 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20 宋明理学的建立 A 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理国家 B 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 C 维系专制统治 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毫无积极作用 D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应完全肯定 21 史学家张岱称 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 为暗室一炬 文中的 良知 指 A 内心世界 B 自然规律 C 社会规律 D 天的意志 22 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 必循天下之公 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 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B 反对封建私有 C 反对君主专制 D 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 制度 23 从汉赋 唐诗 宋词 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是 A 逐渐贵族化 B 逐渐平民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24 与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 相比 徐光启的 农政全书 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 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B 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 C 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深远 D 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25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 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 你认 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 A 甲骨文 甲骨文 B B 金文 金文 C C 篆书 篆书 D D 楷书 楷书 26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 裁 为后人称颂 下列名句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奏陶唐氏之舞 听葛天氏之歌 山陵为之震动 川谷为之荡波 4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A 楚辞 宋词 唐诗 汉赋 B 楚辞 唐诗 宋词 汉赋 C 楚辞 唐诗 汉赋 宋词 D 汉赋 唐诗 宋词 楚辞 27 宋代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 主要原因是 A 宋代山水如诗如画 B 统治者更欣赏山水画 C 文人们注重内心的修养 D 人物 宗教画难以发展 28 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 它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 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一发明是 A 印刷术 B 指南针 C 丝织术 D 火药 29 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 兼收昆曲 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 剧目和表演方式 形成 了一个新剧种 A 傩戏 B 京剧 C 元杂剧 D 粤剧 30 有人称 北宋到明清 在 附庸风雅 的贵族文化之外 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 植 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 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 市民文化 形态 的是 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汉赋 A B C D 二二 材料解析题 40 分 31 16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北辰 北斗星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材料二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乎诸 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 春秋 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 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 可明 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材料四 朱熹强调 仁 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 大智大勇 襟怀磊落 仁民爱物 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 就是在于强调 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 就是要设法 正君心 因为只有 君心得正 才能正纲常 正百官 而后国治 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材料五 他们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 但不完全拘 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 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5 请回答 1 概括材料一 材料二的思想主张 4 分 2 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4 分 3 根据材料四说明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 3 分 4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材料五中三位思想家 具有时代特色 的思想内容 3 分 5 综观上述五则材料 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 2 分 32 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 则要妙精微 各有攸当 亘古亘夸 不可移易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 之 而其所行所言 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二 前三代 吾无论矣 后三代 汉 唐 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 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藏书卷 材料三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四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 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燕南 燕北发展纺织业 在西北山泽 地区开矿产 在东南沿海通市舶 发展海外贸易 王夫之说 大贾富民者 国之司命也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二 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6 分 2 材料三 四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8 分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 在世界文化交流 碰撞的过程中 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 曾以 中学 6 西传 著称于世 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 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 过程中又出现了 西学东渐 的趋势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 古圣贤的道德 教诲 祖宗的制度 成法 是古代辉煌的象征 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 立论 言必称三代 著文 开篇子曰诗云 行事 祖宗成法不可更改 因循 守旧 不思变革 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 色彩 中西 500 年比较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指出宋元时期 中学西传 有哪些具体表现 2 分 2 根据材料二 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6 分 对此你有何认 识 2 分 7 高二第一学期月考历史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月考历史答案 A A 卷 卷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1 5CBDAD5CBDAD 6 6 10ACDBD10ACDBD 1111 15ABDBA15ABDBA 1616 20CBADA2120CBADA21 25ACBDC25ACBDC 2626 30DCABA30DCABA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4040 分分 31 31 1616 分分 1 1 以德治国以德治国 或为政以德 以德治民或为政以德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政在得民政在得民 或得民心者得天或得民心者得天 下下 4 4 分 可任答两点分 可任答两点 2 2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有利于巩固统一局面的形成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有利于巩固统一局面的形成 4 4 分分 3 3 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源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源 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2 2 分分 使国君接受和实践儒家思想使国君接受和实践儒家思想 1 1 分分 4 4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主张工商皆本 批判君主专制 限制君权 实行法治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主张工商皆本 批判君主专制 限制君权 实行法治 3 3 分分 5 5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其精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其精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对儒家思想对儒家思想 应批判地继承 古为今用 应批判地继承 古为今用 2 2 分 言之有理即可分 言之有理即可 32 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