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13 页 高考物理一模试卷高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 单选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 共 30 0 分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B Th 衰变成Pb 要经过 6 次 衰变和 4 次 衰变 C 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 不可缩短其半衰期 D 对于某种金属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 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 能就越大 2 为了探测引力波 天琴计划 预计发射地球卫星 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16 倍 另一地球卫星 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4 倍 P 与 Q 的周期之比约为 A 2 1B 4 1C 8 1D 16 1 3 如图甲所示为一运动员 可视为质点 进行三米板跳水训练的场景 某次跳水过程 的 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 t 0 是其向上起跳的瞬间 则该运动员从跳板弹起能上升的 高度最接近 A 0 38 mB 0 80 mC 1 10 mD 3 00 m 4 如图所示 虚线间空间存在由匀强电场 E 和匀强磁场 B 组成的正交或平行的电场 和磁场 有一个带正电小球 电量为 q 质量为 m 从正交或平行的电磁混合场上 方的某一高度自由落下 带电小球通过下列电磁混合场时 可能沿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5 在冰壶比赛中 球员手持毛刷擦刷冰面 可以改变冰壶滑行时受到的阻力 如图 a 所示 蓝壶静止在圆形区域内 运动员用等质量的红壶撞击蓝壶 两壶发生正碰 若碰撞前 后两壶的 v t 图象如图 b 所示 关于冰壶的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2 页 共 13 页 A 两壶发生弹性碰撞 B 碰撞后两壶相距的最远距离为 1 1 m C 蓝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较大 D 碰撞后蓝壶的加速度大小为 0 1 m s2 二 多选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 共 27 0 分 6 如图所示 带负电的小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 O 点并在匀强磁 场中摆动 当小球每次通过最低点 A 时 A 摆球的动能相同 B 摆球受到的磁场力相同 C 摆球受到的丝线的拉力相同 D 向右摆动通过 A 点时悬线的拉力大于向左摆动通过 A 点时 悬线的拉力 7 复兴号 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 它的成功研制生产 标志着铁路成套技术装备特别是高速动车组已经走在世界先进行列 若一辆质量为 M 的高铁 以额定功率 P 启动 高铁在铁轨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恒为车重的 k 倍 则 A 高铁起动时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在时间 t 内高铁牵引力做功为 Pt C 高铁在轨道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D 当高铁运行速度为 v 小于最大速度 时的加速度为 kg 8 如图 一有界区域内 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B 方向分 别垂直于光滑水平桌面向下和向上的匀强磁场 磁场宽度均为 L 边长为 L 的正方形线框 abcd 的 bc 边紧靠磁场边缘置于桌面 上 使线框从静止开始沿 x 轴正方向匀加速通过磁场区域 若以 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 能反映线框中感应电流变化规律的是图 A B C D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在气体 液体中可以发生 在固体中也能发生 B 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小颗粒内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D 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 V 每个分子的体积 V0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NA E 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势能增大 第 3 页 共 13 页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 波长变短 颜色不变 B 夜晚人们看到的天上星星的位置总比其实际位置低 C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一种干涉现象 D 红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比紫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大 E 光纤通信利用了全反射原理 光纤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 内芯的折射率大于 外套的折射率 三 实验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共 15 0 分 11 为了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 1 的实验电路 已知小灯泡的 规格为 12V 5W 1 闭合电建前 应将电路图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填 a 或 b 端 根据连接好的实物图 调节滑动变阻器 记录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作出的 I U 图线如图 2 甲中实线所示 若某次电流表的示数如图 2 乙所示 则此时 小灯泡的功率为 W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若 I U 图象中的虚线 或 表示小灯泡真实的伏安特性曲线 与实验中得到 的实线相比 虚线 填 或 才是其真实的伏安特性曲线 12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用图示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轻 绳两端系着质量相等的物体 A B 物体 B 上放一金属片 C 铁架台上固定一金属圆 环 圆环处在物体 B 的正下方 系统静 止时 金属片 C 与圆环间的高度差为 h 由静止释放后 系 统开始运动 当物体 B 穿过圆环时 金属片 C 被搁置在圆 环上 两光电门固定在铁架台 P1 P2处 通过数字计时器 可测出物体 B 通过 P1 P2这段距离的时间 1 若测得 P1 P2之间的距离为 d 物体 B 通过这段距离 的时间为 t 则物体 B 刚穿过圆环后的速度 v 2 若物体 A B 的质量均用 M 表示 金属片 C 的质量用 m 表示 该实验中验证 下面 填正确选项的序号 等式成立 即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A mg M B mg M C mg 2M m D mg M m 3 本实验中的测量仪器除了刻度尺 数字计时器外 还需要 4 若 M m 改变金属片 C 的质量 m 使物体 B 由同一高度落下穿过圆环 记录各次的金属片 C 的质量 m 以及物体 B 通过 Pl P2这段距离的时间 t 以 mg 为横轴 以 填 t2 或 为纵轴 通过描点作出的图线是一条过原点 的直线 四 计算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 共 52 0 分 13 如图所示 水平传送带两端相距 x 8m 工件与传送带 间的动摩擦因数 0 6 工件滑上 A 端时速度 第 4 页 共 13 页 vA 10m s 设工件到达 B 端时的速度为 vB g 取 10m s2 1 若传送带静止不动 求 vB 2 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 工件还能到达 B 端吗 若不能 说明理由 若能 则 求出到达 B 端的速度 vB 3 若传送带以 v 13m 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 求 vB及工件由 A 到 B 所用的时 间 14 如图所示 在竖直平面内有一质量 m 0 6kg 电荷量 g 3 10 3C 的带电的小球 用 一根长 L 0 2m 且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细线系在一方向水平向右 分布的区域足够大 的匀强电场中的 O 点 已知 A O C 三点等高 且 0A OC L 若将带电小球从 A 点无初速度释放 小球到达最低点 B 时速度恰好为零 取 g 10m g2 1 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E 的大小 2 求小球从 A 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速度最大时细线的拉力大小 3 若将带电小球从 C 点无初速度释放 求小球到达 A 点时的速度 15 一内壁光滑 粗细均匀的 U 形玻璃管竖直放置 左端开口 右端封闭 左端上部有一轻活塞 初始时 管内水银柱及 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 已知大气压强 p0 75cmHg 环境温度 不变 1 求右侧封闭气体的压强 p右 2 现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 直至管内两边水银柱高度相 等并达到稳定 求此时右侧封闭气体的压强 p右 第 5 页 共 13 页 16 如图所示为波源 O 振动 1 5s 时沿波的传播方向上部 分质点振动的波形图 已知波源 O 在 t 0 时开始沿 y 轴负方向振动 t 1 5s 时它正好第二次到达波谷 问 1 何时 x 5 4m 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2 从 t 0 开始至 x 5 4m 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这 段时间内 波源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第 6 页 共 13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A 解析 解 A 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故 A 错误 B Th 衰变成Pb 质量数少 24 由于 衰变时质量数不变 则经过了 6 次 衰变 因为经过 6 次 衰变电荷数少 12 而电荷数少 8 知经过了 4 次 衰变 故 B 正确 C 半衰期的大小与温度 压强等因素无关 故 C 正确 D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 Ekm hv W0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频率越高 所产生的光电子 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故 D 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 故选 A 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根据电荷数守恒 质量数守恒 结合 衰变 衰变的实质得出 衰变的次数 半衰期的大小与放射性元素所处的 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 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分析光电子最大 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关系 本题考查了 粒子散射实验 衰变方程 能级 半衰期 光电效应方程等基础知识点 关键要熟悉教材 牢记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 答案 C 解析 解 根据题意可得 P 与 Q 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rP rQ 4 1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k 得 可得周期之比为 TP TQ 8 1 故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由题得到卫星 P 与 Q 的轨道半径之比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求周期之比 本题中已知两个卫星的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可以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快速解答 也可以 由万有引力定律提供向心力求出周期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后再进行判断 3 答案 A 解析 解 设跳水运动员起跳的速度大小为 v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 由 v t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 可知 3m 又 h 联立解得 h 0 375m 0 38m 故选 A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 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该 运动员跳水过程的总位移等于 3m 根据 面积 表示位移求出 0 t1时间内上升的高度 本题的关键要理解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知道在速度时间的图象中 速度的正负表 第 7 页 共 13 页 示运动方向 图象的面积代表的是位移 4 答案 D 解析 解 小球受重力 向左的电场力 向右的洛伦兹力 下降过程中速度一定 变大 故洛伦兹力一定变化 不可能一直与电场力平衡 故合力不可能一直向下 故一 定做曲线运动 故错误 小球受重力 向上的电场力 垂直向外的洛伦兹力 合力与速度一定不共线 故一 定做曲线运动 故错误 小球受重力 向左上方的电场力 水平向右的洛伦兹力 若三力平衡 则粒子做匀 速直线运动 故正确 粒子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电场力 合力一定与速度共线 故粒子一定做直线运动 故正确 故选 D 当粒子不受洛伦兹力或者三力平衡时物体有可能沿着直线通过电磁场区域 本题关键在于洛伦兹力与速度垂直且与粒子速度方向垂直 要使粒子做直线运动 要么 三力平衡 要么不受洛伦兹力 5 答案 B 解析 解 A 设碰后蓝壶的速度为 v 碰前红壶的速度 v0 1 0m s 碰后红壶的速度 为 v 0 0 4m s 取碰撞前红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0 mv 0 mv 解得 v 0 6m s 碰撞前两壶的总动能为 Ek1 mv02 0 5m 碰撞后前两 壶的总动能为 Ek2 mv 02 mv2 0 26m Ek1 所以两壶碰撞为非弹性碰撞 故 A 错误 B 根据碰前红壶的速度图象可知红壶的加速度大小为 a1 m s2 0 2m s2 所 以蓝壶静止的时刻为 t s 6s 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则碰后两 壶相距的最远距离为 S 1 1m 故 B 正确 C 根据 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知碰后红壶的加速度比蓝壶的加速度 两壶质量 相等 所以红壶的滑动摩擦力比蓝壶的滑动摩擦力大 故 C 错误 D 碰后蓝壶的加速度大小为 a 0 12m s2 故 D 错误 故选 B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碰后蓝壶的速度 分析碰撞前后总动能的关系 判断是否为弹性 碰撞 根据图象求解碰前红壶的加速度 由此得到所以蓝壶静止的时刻 再根据速度图 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求解碰后两壶相距的最远距离 根据斜率表示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