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课程回归儿童生活年月教育部公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项目-小学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依据新标准编写的北师大版教材也于年月进入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鄂教版教材也于2004年9月在湖北宜昌、荆州、钟祥等地区乃至辽宁地区发行推广,2005年9月在武汉市正式启用。核心理念:让课程回归儿童生活鲁洁教授在2001年8月27日课标组会上曾提出:以往无论什么课程都要努力建构一种 科学体系,这种体系是要在逻辑上站得住脚的,是严密的。但在科学上站得住脚的体系,却经常与儿童的生活脱离,许多内容在儿童生活中是感受不到的,儿童找不到感觉,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内容对儿童的认识发展虽有一定意义,但对其人格的发展是意义不大的。如果学习没有意义,学生就会产生厌倦。这段精辟的论述明确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选择内容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与儿童生活密切相连,必须是儿童需要并乐于接受的。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课程标准的设计是以儿童四个方面的生活: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为课程的基本框架来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标准,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科学教育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拟定主题,再次学习课程标准,回顾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二)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三)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五)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1.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品德与生活,必须育人)二、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道德、品德不能从人们的生活中剥离出来。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人们是为了生活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培养、发展个体的品德,并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学习做人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也不是为了曾经盛行的表演式德育中的让儿童作秀,那无疑是品德教育的异化。品德与生活课所追寻的恰恰是为了促使长期以来为功利所困的失真的教育回归到本真的教育,进行一种既教人怎样生存,又教人以为何而生存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使儿童生活更加美好,提升他们生命的品质。2.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人的德性。与生活割裂而独立进行的品德教育,只能让儿童习得一些没有生命力的道德概念和道德符号,而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品德。从生活中开始的德育不能从生活中走开,也无法从生活中走开。如果割断了与生活的血肉联系,德育自身的命运可想而知。让儿童在生活中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正是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3.品德培养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4.品德课与生活课的综合为学生开辟了通向生活的道路,有助于品德培养的加强。(二)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1.尊重儿童生活的教育意义:儿童只有在他自己的生活中才能接受教育的引导。儿童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童年是个体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其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与特点,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与发展价值。生活于人之重要,正如哲学家胡塞尔所说:生活世界是一个根本问题,具有中心的意义。生活世界是日常的、可知觉的、给予的世界,处于人的背后,而不是人所面对,因而它没有有意识地纳入到人们的视野中,然而,它却是人生的支持力量,是人生之“源”。诚然,一般情形下,人们的生活在形式上似乎表现为平常的、琐碎的、甚至是比较世俗的,既使是儿童的生活也并不总阳光灿烂,了无烦恼的。但是这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对儿童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却存在于其中;它虽不及经过抽象、归纳和整理以后的知识那么有条理和系统,但在对其的体验过程中,儿童却能探寻、感悟到生活的乐趣、价值和意义。2.课程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它的锤炼和引导课程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并不等于在学习素材的组织、内容的呈现上将现实生活简单翻版。尤其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巨大的国家。什么是儿童的现实生活,以什么为参照系来确定,应当怎样去引导儿童生活,都值得研究。生长在穷乡僻壤的孩子们,是不是只给他们以生活原型的学习,就是关注和尊重他们的现实生活呢?也许还不能这样看,倘若真是如此,那么对这些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出生地的局限,他们是不是就应该总是在这种生活的简单再现中循环反复,而得不到任何生活的提升呢?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外部的世界,有助于他们视野的开阔、精神的丰富,有利于他们形成认识、参与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储备。所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的儿童现实生活,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也不会毫无选择地复演生活的过程,而是对儿童生活的锤炼与精选,是高于生活本源的。3.重视儿童期生活的独立价值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它不只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课程必须充分重视这种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才能做到有实效性和有针对性;只有当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他们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他们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通过实际地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才能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育虽不能给予儿童现在幸福的生活,但是,教育可以为儿童将来的美好生活、有意义的生活提供预期性的启发和引导,正是这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通过教育而逐渐积累的准备:包括精神的充实、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为儿童成人后的生活品质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品德与生活倡导的是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课程生活,它不仅仅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能得到各种现实的、精神的满足和快乐。由此看来,没有了今天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有爱心、有创意、肯动脑的生活,教育试图追求孩子明天的生活就没有了根基。对儿童来说,不能为了明天而忽略今天。(三)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1.积极引导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具有接受教育引导的需要在多元价值的社会里,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引导。2.尊重儿童与积极引导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品德培养之路。亦即既不是传统教育的强行灌输、机械训练,也不是西方道德教育中的价值中立、道德相对主义,是在两者结合上下功夫。3.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纲要以及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以此作为基本价值导向。(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统一1.儿童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在生活中他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总是作为一个整体投入的。2.课程标准力求使学习过程成为儿童整体生命生长的过程,重视儿童的经验与体验。(五)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1.教学过程是儿童参与的过程: 课程标准所设计的主题与活动大多是需要儿童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的。2.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儿童自己去感受、领悟、 表达的过程。3.自主探索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4.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和传授性教学。(坐立走姿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