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牡一中2018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成反比 D. 没有相关性2.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 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B.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大气层C.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3. 下列现象的产生,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A. 高纬地区出现的极光现象 B. 短波无线电信号中断C. 火山的爆发 D. “磁暴”现象【答案】1. A 2. A 3. C【解析】该组试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太阳黑子数多时,年轮宽度也较宽,反之当太阳黑子数少时,年轮宽度较窄,说明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呈正相关。【2题详解】图中反映出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呈正相关,即太阳黑子数多时,树木生长速度较快,说明此时气候条件较优越,利于树木生长;反之,当太阳黑子数少时,数目生长速度较慢,说明此时气候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因此此图反映出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3题详解】火山的爆发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和太阳活动无关,C正确。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两极高空稀薄大气摩擦形成极光,太阳活动释放的能量干扰电离层造成短波无线通讯信号中断和指南针失灵产生“磁暴”等都和太阳活动有关。2017年9月6日晚上19点53分,太阳爆发X9.3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据悉,这是自2005年以来太阳最强的一次爆发活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A.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B.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C.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D. 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5. 此次爆发的大耀斑主要出现在太阳大气结构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平流层 D. 日冕层6. 此次爆发的大耀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 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 B. 影响北方地区的互联网络C. 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 流星现象多发7. 社会上,对该新闻报道关注度最高的部门应该是( )A. 农业部门 B. 交通部门 C. 旅游部门 D. 通讯部门【答案】4. C 5. B 6. C 7. D【解析】本题组为基础题目,难度较小。【4题详解】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C正确。【5题详解】耀斑又被称作色球爆发,因此大耀斑应出现太阳大气的色球层,故B正确。【6题详解】耀斑爆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干扰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甚至产生信号中断;干扰地球磁场,从而引起磁暴,指南针不能正常工作;在高纬地区形成极光现象。故C正确。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不会出现极光现象;耀斑爆发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我国北方地区;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与太阳活动无关。故A、B、D错误。【7题详解】太阳耀斑爆发时,不仅会严重危及宇宙飞行器内的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以及电视台、电台广播,也会受到干扰甚至中断。故D正确。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A. 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光热 B. 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C. 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能源 D. 造成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9.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 重力势能 B. 生物能 C. 太阳辐射能 D. 风能10. 下列能源中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的是()A. 水能和风能 B. 煤和石油 C. 生物能和核能 D. 潮汐能和地热能【答案】8. D 9. C 10. B【解析】【8题详解】太阳辐射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光热 ,A属于; 太阳辐射与地球上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有关,与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无关,B属于,D不属于。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能源 C正确,故答案选D项。【9题详解】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故C正确;重力能是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不是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故A不符合题意;风能和生物能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BD错误。故答案选C项。【10题详解】煤炭、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辐射能,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生物能、水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但不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因此ACD错误,B正确。【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产生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作为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和基本动力,推动了地表的几乎全部自然地理过程,是地理环境得以形成和有序发展。2、太阳紫外辐射使高出地面2025km的大气中形成臭氧,臭氧层作为遮光板,阻挡了99%的紫外光到达地面,从而维护了地球生物圈的安全。3、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形成的电离层,使世界的现代通讯成为可能。4、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能源水能、风能、煤和石油,都是有太阳能直接转化或经过有机体长期积累和化石化过程转化而成。5、太阳光还把各种带电粒子传送到地球。6、太阳辐射是动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主要动力。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 M行星是( )A. 金星 B. 土星 C. 火星 D. 天王星12. M与N组成一天体系统,与该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答案】11. C 12. D【解析】【1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的成员。读图分析可知,M地位于地球和木星之间,判断为火星。故答案选C项。【1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与级别。MN形成的天体系统以行星为中心,故属于行星系统,与地月系同级别。故答案选D项。13.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运动特征的一致性物理特征的相似性质量、体积的差异性发展变化的趋向性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这一基础性知识。【详解】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与其他行星具有相似的运动特征和物理特征,故对;地球适中的质量和体积,使地球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故错;地球发展成为了太阳系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故错。所以A项正确,BCD项错误。【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具有相同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其中,运动特征包括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14.下列物质中,属于天体的有()太阳、月球、北斗七星 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火车、轮船、巨大岩石 待发射的火箭、待发射的宇宙飞船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天体概念的理解。【详解】太阳、月球、北斗七星、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均为常见的自然天体,故对;火车、轮船、巨大的岩石等位于地球大气层内,不属于宇宙间的物质,不是天体,故错;待发射的火箭和待发射的宇宙飞船还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内,不是天体,故错。所以A项正确,BCD项错误。【点睛】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常见的自然天体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常见的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5.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16. 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 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 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D. 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答案】15. B 16.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15题详解】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 题干中所说的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里,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故选:B【16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所在圈层在上地幔,与地壳的界面是莫霍界面,故A错;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故B错,D正确;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比海洋上大,故C错。【点睛】本题考查了软流层的特点,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由塑性物质组成,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17.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它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B. 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C. 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D.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答案】D【解析】【详解】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面,自地表到地心依次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故从地表钻入地下到达地心将依次经过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和地核,D项正确。18.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 喜马拉雅山 B. 内蒙古高原 C. 四川盆地 D. 太平洋【答案】D【解析】【详解】读图,地壳平均厚度是33千米,陆地地壳比大洋地壳厚,选项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太平洋,D对。喜马拉雅山、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的地壳属于大陆地壳,厚度较大,A、B、C错。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9. 上图中圈层表示( )A. 地幔 B. 地壳 C. 地核 D. 软流层20. 下列关于古登堡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减小,横波完全消失B. 该界面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C. 是上地幔和下地幔的分界面D. 该界面以上为岩石圈【答案】19. B 20. A【解析】该组试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19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圈层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最上层,莫霍面以上,为地壳。【20题详解】左图中地面以下约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面,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处纵波的传播速度减小,横波完全消失,A正确。该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21.地球的外部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