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学习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2.本教学设计以情感诵读为基础,以感悟赏析为目标,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共情,提高学生的古诗赏析能力,教学过程以“倍思亲”为线索,突出诗歌的浓浓的乡愁。通过“理解感悟情感诵读填词改编比较探究领悟写法”的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进行由情及理的学习活动,领略中国思乡诗歌的情感。3.古诗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启发学生喜欢古诗,并且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但是由于古诗创作的年代离学生比较久远,所以学生在理解意思,体会意境方面就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是想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整个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古诗,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通过引读、品读、赏读,情感诵读等方式和活用传统节日习俗填词改编,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份孤寂,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了解传统节日习俗,感受乡愁的内涵和古代诗歌的思乡旋律。3、学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诗句,感受诗中蕴涵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一、初读导入,理解诗题1、这节课我们来学一首古诗,齐读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谁来简单说说题目什么意思?2、相机介绍山东,不是我们现在的山东省,古诗指华山以东。忆字什么意思?3、课前有预习吗?谁来给大家读读?有会背的吗?二、感悟诗意,读出诗情1、巧用填空,指导书写。(1)会读了,会背了,会写吗?拿出练习纸完成填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 集体交流,评议。指导书写。2、活用填空,品悟异乡情(1)理解“异”字内涵异字写法,这个异乡是什么意思?因为在“异乡”做“异客”,所以王维感到“独”,“独”字,是什么意思?(2)品悟“独”字内涵,情感引读独在异乡为异客(PPT)这是怎样的一份孤独呢,让我们走近王维,看看人群中的他。街市上,人们热闹非凡,而他-庭院里,亲朋谈笑风生,而他-郊游中,游人结伴游赏,而他-(3)情感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看看填空的这些字词你读懂了王维心里在想什么?板书:倍思亲。3、 理解朗读,感悟“倍思亲”(1)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2)指导朗读:平时思乡也就罢了,而佳节时别人家欢聚一堂,而王维却只能孤独地回忆往日的一幅幅画面,哪句诗写了回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PPT)(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4)从诗句中你知道重阳节古人都有哪些习俗?你还知道哪些重阳节的习俗?相机介绍重阳习俗。4、情感引读,感悟“少一人”内涵,过渡:重阳节,家乡亲人们一起喝菊花酒、吃菊花糕、插茱萸、登高处,而他一个人只能面向东方,默默吟诵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理解王维和亲人们心中的“少一人”内涵只有王维一个人在感叹“少了我一人”吗?还有谁在感叹少一人?如果你就是王维的兄弟,在登高时,你会说些什么?相机引读“遍插茱萸少一人”(2)指导情感引读“遍插茱萸少一人“亲人登高,又何尝不思念着王维呢?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王维的方向念叨着: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一切只能在想像中。重阳节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3)余音式朗读“少一人”在这幅画面中最令人遗憾的是少一人,“少一人”三个字在王维和兄弟们的心中呼之欲出,我们一起来深情朗读: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3组)少一人(4组)少一人三、填词改编,感悟乡愁过渡:然而,这少一人的仅是一个重阳佳节吗?1、交流传统节日习俗春节,都有哪些节日习俗?人们都干什么吗?(小结春节习俗)2、指导填词改编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春节来临了,身在他乡的王维又要创作一首思乡诗,同学们,你们想怎么填?(出示幻灯片,生填)正月初一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贴春联,遍拜新年少一人。3.四人小组合作: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通过填词创作一首思乡诗。4、小组汇报:端午节五月初五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包粽子,遍赛龙舟少一人。中秋节八月十五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品月饼,遍赏月景少一人。5、指导朗读。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1、回头再看看“忆”字,仅仅指回忆吗?2、了解王维创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景,师生合作赏读,体会思乡之情。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目“忆山东兄弟”。那一年,他才十五岁就离开了家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写这首诗时他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科举考试的学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17岁的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他常常感到-“独在异乡为异客”;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他就越显得孤独无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就是他身在异乡,因为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王维又想起了家乡的兄弟们此刻一定身上都插着茱萸,登上高处-“遥知兄弟登高处”,他们一定会遗憾少了我一个人-“遍插茱萸少一人”,他们也一定会想念我的-“遍插茱萸少一人”。遗憾的是,我无法与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遍插茱萸少一人”。孤独伤感的他,远眺家乡的方向,深情地吟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历经千年,这千古流传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打动了多少游子思乡之心啊。五、赏析比较,感悟写法1、创设情境,拓展探究你觉得王维与亲人相聚的梦能实现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天天想啊盼啊,能与家乡人相见。终于,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王维和他的家乡人在长安相遇了,他乡遇故人,那是何等欣喜啊,二人盘腿而坐,喝着小酒,聊着家乡的事,真的吗?有诗为证,这次难得的相遇王维做了一首诗请看,(出示幻灯片)杂诗作者: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2、比较阅读,感悟写法(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熟读杂诗,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杂诗作者: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2)师生合作读讲诗意:师读诗句,生说意思。他问了什么?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3) 王维有千言万语想说,为什么只问了一句?(4)比较阅读,感悟写法借物抒情同学们,如果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王维把思念家乡的感情寄托在“茱萸”上,此刻的王维又把的思念寄托在了什么上?(“寒梅”)小结写法:看到寒梅就想家,睹物思人。像这样把情感寄托在一种事物上的写法就叫借物抒情。六、融情诵读,升华诗情短短的四句诗,28个字,将道不尽的乡愁展现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看不见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情,如果要把这首诗,读成一句诗,你认为是哪一句?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如果要把这句诗,浓缩成三个字,你认为是哪三个字?“倍思亲”这三个字是(指名读两次)这三个字是(齐读)是的,倍思亲是游子之念,更是亲人浓情!让我们把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融进每个人的心里去吧!(全体起立背)附: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倍思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