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万院201092号浙江万里学院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浙江万里学院已具有六十年的办学历史,迄今先后为社会输送了六万余名各级各类建设与管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在原有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学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办学层次的提升,并引领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经过“十五”的外延扩展和“十一五”的内涵发展,学校的基本办学规模渐趋稳态,一所多科性有特色高质量的省属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架构已经显现,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和基本任务是以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为抓手,优化结构,强化特色,开放办学、开门办学,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办学层次,育创新性人才,建创业型大学,争取成为特色更加鲜明的一流地方本科院校。作为一所率先在全国实行体制机制创新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我们依然需要承担起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特别是高素质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和办学体制机制不断深化的历史任务。根据新世纪首次全国、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市制定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立足学校工作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着眼于未来发展,特制订浙江万里学院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并将在纲要的统领与指导下制定出浙江万里学院中长期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20)、浙江万里学院中长期教学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20)、浙江万里学院中长期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20)、浙江万里学院中长期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20)、浙江万里学院中长期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20)、浙江万里学院中长期校园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20)、浙江万里学院中长期创业型大学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20)等7个实体性规划,形成独具特色的一纲七目八位一体的规划纲要体系。指导思想: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科教育为纲,服务社会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在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和浙江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提升办学层次,进一步优化内部各类结构和资源配置,全面实现教育国际化、现代化、科学化水平,育创新性人才,建创业型大学。总体目标:争取率先进入教育现代化大学的行列,分步把学校建设成为新建本科院校中本科教育最好、地方本科院校中办学特色最鲜明、全国高校中最具鲜明地域特色的一流本科院校,简称“一化三最”总目标。按照总体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继续置身于省、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的行列,率先建成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力争到2015年把学校办成拥有优质生源、优秀师资、优等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自主高级职称评审权、留学生独立招收权,最以生为本、最受学生、家长欢迎及社会推崇、最有创新创业特色,省内一流、同类先进、国内知名的现代化大学;争取再用五年时间,进一步把学校办成为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与支撑的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文化创新中心,反映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各类核心数据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承担的省级以上建设与研究项目及获得成就、成果奖继续有显著增加。战略重点:努力将发展的实力优势进一步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要素,着力提升办学层次;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成若干个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专业;按照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已有业绩,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力度,争取成为国家试验区或试点单位。主要指标:1. 目标定位:到2020年,构建比较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率先进入教育现代化大学的行列。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业型人才。3. 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一定数量的独立研究生教育,实现由教学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的提升转型,初步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体系,到2015年由毕业生创办的公司总量达到1000家。4. 层次与规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拉动,留学生教育与继续教育相协调,到2020年使全日制在校本学生总数稳定在20000人左右。5. 学科定位:完善现有学科结构的格局,形成与区域文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特色,在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海洋经济、生物技术、设计与文化传播等新兴领域形成自己的品牌学科。6. 服务定位:扎根宁波,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学校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创新,建设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万里;支撑点是培育学科发展特色,建成区域特色鲜明与创新成果显著的若干省内一流的优势学科;立足点是加强本科教育工作,形成以合作性学习为特征的研究性教学特色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势。主要举措:实施六大工程,建设更加特色鲜明的一流地方本科强校为顺利实现“一化三最”总目标,特实施六大工程,以建设特色更加鲜明的一流地方本科强校,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强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1.实施“现代大学创建工程” 跳出传统公、民办二元思维,着力探寻现代大学制度的最大公约数,继续走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前列,创造条件为师生员工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凝心聚力,乐得其所,建设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万里。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小行政、大院系”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着力推进“强院工程”建设,在健全校级咨议、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的同时,充分简政放权,构建责权利有机统一、院为实体的新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规范与创新、行政与学术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的作用,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成员全面专业化、专家化。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构建高度专业化的校院两级人事测评考核体系,健全并有效执行各项考核、分配、监督制度,促进考评科学化;在用人制度上坚持做到严格考核,优胜劣汰,任贤用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健全“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通过合理分配,推进学校和谐发展。2.实施“千万元年增投入转化工程”根据学校理事会的既定决策,在常规经费不变的前提下,理事会已从2009/2010学年开始实施千万元年增投入计划,为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学校将全程实施“千万元年增投入转化工程”,主要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教职工薪酬增长调节机制。尽快实现学校转型升级,找寻万里发展新的增长极,拓展更大的办学空间。在做精做强已有学院的同时新建1-2个适应形势要求的实体性二级学院。建设好新创办的现代物流学院,使之成为学校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和先行者。根据实际需要,科学新建一批包括综合大楼在内的教学教育设施。推进无边界万里教育,在继续教育、国际教育和高端培训项目上有新的突破。3.实施“特色学科打造工程”按照“发扬优长、突出重点、培植特色、加强应用”的思路,加大投入,以省重中之重学科为龙头,建设3-5个具有鲜明区域特征、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特色优长学科,为冲击国家级重点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培育若干学科专业特区甬江学者岗位和省、市新专业实验区。建设1个市级优秀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零的突破。对现有研究机构进行整合,支持建立10个左右具有较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应用型高新技术研究基地,争取其中的1-2个中心发展成为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经过五年努力,科研总经费实现翻一番,达到1个亿。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尽快实现科技大奖零的突破。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被SCI等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数争取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建设若干个硕士点。4.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着眼于浙江省、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新建10-15个专业;新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6个,培育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4个、国家特色专业2-3个。积极推进合作性、项目化、研究式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形成基于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示范性课程50门,培育省级精品课程10-15门、国家精品课程1-2门。在改革思路、模式、内容、方法上形成示范性经验和课程样板,培育教学成果。培育10-15种省级重点教材,5-8种国家级规划教材和1-2种精品教材。5.实施“产学研战略联盟工程”加强校政企多方合作,实现专业群与龙头企业联姻,建立10个集专业实习、业务培训、项目开发为一体的科研、教学战略发展联盟,提高学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推动力和影响力。拓宽科研成果转化渠道,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50项,力争使成果转化率达35%以上,重点组织20个左右高科技攻关项目和知识创新项目,以取得重大经济效益。6.实施“三有、三化、双百千师人才培育工程”恪守“以师立校”的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学科、专业创新团队,造就更多的良师名家,实现院院有名师、系系有教授、课课(课程)有博士简称“三有”人才工程,使学校成为名师荟萃之地。以创建教师发展学院为载体,实施“双百千师人才工程”:即到2015年拥有教授100名,新增博士100名,拥有包括一批各级各类人才工程教职工在内的1000名教师;到2020年,专任教师中的博士比例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超过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并实现博士的三化专任教师博士化、博士教师年轻化、年青博士教授化。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主题词:学校 发展 规划纲要浙江万里学院校长办公室 2010年12月31日印发-9-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