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_作用。 A . 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B . 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C . 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2)翻译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4)王戎与诸小儿想比有哪些过人之处?(多项选择) A . 仔细观察B . 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C . 会对脑筋D . 先人后己,懂得谦让(5)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 A . 信服B . 征服C . 服从2. (15分)文言文阅读。 原文: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注释】曩:从前。履:鞋。志:标志。(1)翻译下列画线词语。 及午_ 至薄暮_是汝家_ 何不入_(2)翻译句子。 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愚者审视之,乃悟。(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3.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固,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 而疑邻人之父。(节选自韩非子说难)【注】宋:宋国。雨(y):下雨,名词作动词。筑:修补。盗:小偷。父(f):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亦云:也这样说。亦,也。云,说。暮:晚上。亡:丢失。家:指这家人。甚:很,非常。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B .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 . 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 . 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 . 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 . 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C . 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 . 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4.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盂沧孰汝(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及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 5. (2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 _盂沧孰汝知乎(2)解释下列划线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_日始出时去_人近及_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_也孰_为汝多知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6. (8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吕布为曹操所缚,将死之际,乃语操曰:“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操竞杀之。(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吕布为曹操所缚_将死之际_乃语操曰_明公之所患_(2)为什么吕布愿意投降并效力于曹操却仍然被杀?请谈谈你的理解。 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通国之善弈也_思援弓缴而射之_非然也_为是其智弗若与_(2)下列断句错误的一项是( ) A . 其一人/专心致志B . 惟/弈秋之为听C . 思援/弓缴而射之D . 为是/其智弗若与(3)翻译: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8.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理解词语的意思。 诲:_惟:_援:_俱:_(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也出现了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_一人虽听之。_思援弓缴市射之。_虽与之俱学。_(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弈秋/诲二人/弈。B . 使/弈秋/诲/二人弈。C . 使弈秋/诲/二人/弈。(4)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5)你知道学弈中的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9.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拔树凿井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1)下列“故”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B .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C . 故草木不生D . 依然如故(2)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B . 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C . 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D . 佐领聪明多端,领导人们在沙漠中探出了水井。(3)翻译句子。 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4)请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10. (5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日:“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令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gng gng)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日:“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予对日:“齐之临淄三百闾(l),张抉(mi)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日:“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xio xio)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为文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更_(gng gng)道 不肖_(xio xio)主(2)用自己的话来理解画线句子。 (3)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是_、_、_,这三个成语用了_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4)这则古文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_的人。(请用两个四字词语回答) 11. (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注释】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校(jio):通“较”,比较。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曹操想称大象的重量,大臣们的表现是:_,曹冲称象的办法是:_。(2)曹冲与王戎的相同之处是:_。 12.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画线句子如何停顿,用“/”标出来。 为是其智弗若与?(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惟弈秋之为听(3)解释文中两处划线的字。 之_之_(4)学弈一文告诉我们:_。 13. (27分)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