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9页
第2页 / 共119页
第3页 / 共119页
第4页 / 共119页
第5页 / 共119页
第6页 / 共119页
第7页 / 共119页
第8页 / 共119页
第9页 / 共119页
第1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教案1授课时间:2006年10月26日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年级2006级专业、层次应用心理学教师李玮职称助教授课方式(大班、小班)小班学 时2学时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第二节 如何研究心理学使用教材与参考书1叶浩生主编(1998):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张明主编(2004)走进多彩的世界 心理学入门 北京:科学出版社3.黄希庭著(1991):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掌握:使学生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了解心理的多样性、复杂性,掌握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及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和动机。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时间安排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一)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二)情绪与动机: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三)能力和人格: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 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社会心理及其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也就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如何研究心理学一、心理学的探索(一)心理过程 (二)心理结构 (三)心理的脑机制 (四)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五)心理与环境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一)因果研究: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二)相关研究:相关是事物间的另一种关系,因果指的是绝对的,相关指的是相对的。相关与因果是不同的(三)个案研究: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一)普通心理学 (二)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四)教育心理学 (五)医学心理学 (六)工程心理学 (七)社会心理学后记教研室审阅意见课程负责人(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教案2授课时间:2006年10月26日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年级2006级专业、层次应用心理学教师李玮职称助教授课方式(大班、小班)小班学 时2学时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三节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使用教材与参考书1叶浩生主编(1998):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张明主编(2004)走进多彩的世界 心理学入门 北京:科学出版社3.黄希庭著(1991):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掌握:使学生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了解心理的多样性、复杂性,掌握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及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和动机。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时间安排第三节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一)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研究任何心理现象都必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考察。2系统性原则: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各种心理现象放在整体性的、动态和相互联系的系统中进行分析。3教育性原则:进行心理学的研究时,应从有利于教育,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研究。4发展性原则:把心理现象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人的心理活动。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被研究的对象)行为的外在表现以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2。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3。调查法:是以搜集被试各种材料来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3。测验法:是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4。个案法: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的方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后记教研室审阅意见课程负责人(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教案3授课时间:2006年10月30日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年级2006级专业、层次应用心理学教师李玮职称助教授课方式(大班、小班)小班学 时2学时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四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使用教材与参考书1叶浩生主编(1998):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张明主编(2004)走进多彩的世界 心理学入门 北京:科学出版社3.黄希庭著(1991):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掌握:使学生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了解心理的多样性、复杂性,掌握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及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和动机。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时间安排第四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一、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萌芽几乎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很关心自身的心理现象并且试图给予解释。最早的解释,把心理说成是灵魂的活动。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是由灵魂和学科二词构成,即关于灵魂的学问。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中叶,德国医学博士、生理学讲师、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Wundt,18321920)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 (三)心理学的发展1学派不断涌现 2队伍逐渐壮大 3体系日趋完善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一)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W.Wundt,1832-1920) 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E.B.Titchener)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状态三种。强调内省法。(二)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William James)著名代表人物: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 杜威(John Deway,1859-1952)安吉尔(James Angell,18691949) “意识流”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主张研究意识 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代表人物:华生(John Watson,1878-1958) 斯金纳(Skinner,1904-1990)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环境决定论”(华生) (四)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六)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背景 心理学是对认知过程的研究 实验法来构造心理模型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 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对心理学的批判: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动物 儿童)心理动力学:伤残心理三、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一)生理心理学研究: 研究对象主要是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也可以说是研究在大脑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过程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程序学习;行为治疗;生物治疗 (三) 心理分析的研究 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后,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认知的浪潮。心理学内各个分支的研究都打上了认知的烙印,并引发和推动了相关学科的研究。 (五)当代心理学发展走向:1.人本主义走向;2.科学走向;3.西方心理学的危机和东方心理学的崛起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一)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 (二)心理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三)1949年以后的中国心理学后记教研室审阅意见课程负责人(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教案4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