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32分) (共8题;共32分)1. (3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绯(fi)红 教诲(hu) 解剖(po) 深恶(w)痛绝B . 鲜腴(y) 窒(sh)息 匿(n)名 恹恹(yn)欲睡C . 丘壑(h) 濒(pn)临 纤(xin)维 惟妙惟肖(xio)D . 喧嚣(xio) 遒劲(jng) 畸(j)形 无动于衷(zhng)2. (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暄闹 伧俗 妄加揣测 抑扬顿挫B . 濒临 愧怍 通宵达旦 不卑不亢C . 慰藉 收敛 换然一新 警报迭起D . 笨拙 玷污 怒不可遏 嘎然而止3. (3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蓝蓝的海,凉凉的微风,优美而宁静的环境,让人好不惬意。B . 在实体书店深受互联网冲击的背影下,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经营 , 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C . 在市运动会的开幕式中,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粉墨登场 , 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D . 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亿万中华儿女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4. (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赫赫扬扬 , 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但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曾风靡一时。而国家宝藏以历史文化的内核 , 综艺的外壳,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的“纪录式综艺”。节目组请来的演员影响力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节目组在表演上精准要求演员,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格物致知 , 以物载情,咏风调雨顺,颂国泰民安。它能燃起你对中华文化的热情,拉起你的手守护历史,守护世界的记忆。(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赫赫扬扬B . 辐射C . 精准D . 格物致知(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5. (3分)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要有追赶思维,更要有探索精神,以往我们强调追赶思维,为了追赶别人定下的目标,努力向前。但是,_,_,因为你会对前方的路一无所知。而探索精神可以让我们看清前方的路,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突围。A . 如果没有追赶思维,就有可能落后B . 如果只有追赶思维,就不可能领先C . 只要拥有追赶思维,就不可能落后D . 只要没有追赶思维,就有可能领先6. (3分)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余光中,台湾诗人,他在乡愁中妙用比喻,把无形的乡愁化为四种具体事物。B .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政治家欧阳修,文章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C .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杰出的文人。D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其代表小说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7. (6分)古诗文默写。 (1)忽如一夜春风来,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哲理的两句诗是_,_。 (4)“有过多少往事,仿佛还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眼前。”岁月如歌,初中三年美好时光转瞬即逝,正如孔子所说的_,_。(用十二章中的文句填写) 8. (8.0分)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说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二、 古诗文阅读(14分) (共2题;共14分)9. (3.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楚江:指长江。建业:今江苏南京。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浦:近岸的水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散丝:雨丝。(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 .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C . 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D .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E .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 10. (1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蒙辞以军中多务_见往事耳_即更刮目相待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该文以对话为主,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B .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C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D .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正面表现出孙权的劝学成果,也进一步告诉人们学习的重要性。三、 现代文阅读(24分) (共2题;共24分)11. (10.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追念闻一多先生冰心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一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但是国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来,更加冷酷的事实,使他更是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使他觉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该把自己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这个时期他没有写诗,但他说:“诗是负责的宣传。”他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他把自己的诗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作为一个诗人,一多先生写的诗并不比别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