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25.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家对生死有过如下见解:“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下列所述政治主张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A.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C.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26.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由于岳父母家恰好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自陈应回避,被调任为平原相。这说明桓帝A.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 B.已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C.有意防范地方势力膨胀的危害 D.注重维护察举制度的公平27.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28.中国近代史上,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据记载这种银元是印有西班牙国王头像的墨西哥银元(墨西哥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以银元作为赔款货币的主要原因是A.墨西哥银元世界通用 B.英国只接受第三方货币C.清政府储有大量银元 D.清朝严格限制白银外流29.李厚泽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的面貌。”下列的主张与他的观点最一致的是A“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 B“ 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C“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何可得开哉?” D“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30.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C.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31.1961年,陈云通过对青浦县的实地调研,向中央递交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等报告。这次调研活动A.纠正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偏差 B.响应了经济战线“大跃进”的号召C.体现了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 D.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32.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公民兵制度。当军队以骑兵为主力时,政治上往往是贵族制或寡头制;当军队以密集型重装步兵为主体时,富裕平民就跻身于军队主力,贵族制开始让位给温和民主制;而主要由下层平民组成的海军成为军队主力后,平民政体随之建立。这表明A.公民所尽军事义务与所享有的政治权利成反比B.军事制度和战术变化直接影响了政治权利分配C.成年男性公民对维护城邦民主制度的作用加强D.民主制取代贵族制、寡头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3.独立之后,他们不再是英国人了,却还没有成为美国人甚至被视为美国出生证的独立宣言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到这个国家,它所涉及的是各个国家。这说明A.美国联邦制未得到各州认可 B.美国中央政府无权过问各州事务C.独立后美国未形成中央集权 D独立宣言只是民族革命的产物34.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1950年美国政治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有纪律和协调一致的政党,通过内阁和其他机构把总统和国会联系起来,能够超越宪法分权而造成的沟壑。”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总统与国会利益一致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模式出现新格局35.艾伦布林克利认为:事实上,对历史持不同见解是试图理解历史的关键,正如对当代持不同见解是试图真正理解当代一样。对当代史学界持批评态度的人,经常指责历史学家不断改变对以往的阐释;有些则指责阐释行为本身。他们认为历史就是“发生过的事”,历史学家就应该“尊重事实”。但学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现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于是形成了当今围绕历史学研究的许多争议。作者在此阐释的观点是A.历史事实是存在的,后人只能尽力阐释B.历史事实是存在的,其阐释就是权威著作C.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是找出真实的历史事实D.历史事实并不真正存在,任何阐释都是可以的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实为其社会所孕育着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式完整基因在内的有机胚胎,主要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或者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建立、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内在素质和传统文化诸关系,逐步培育出这一有着细胞系统构造的胚芽,且在有关历史条件下茁壮成长。而中国古代乃至明清时期的城镇基本不存在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基因,那种主要将当时的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力的数量和规模状况作为萌芽单一标志的认定方法,其萌芽认定概念本身就是极为片面的。 杨师群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实属伪问题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中以江南丝织业和棉纺织业最为明显。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推动作用。(12分)(2)分别概括材料一、二对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看法,并指出二者观点的主要分歧。(13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代的州,远小于秦、汉的郡,但是疆域广大,刺史的权力也极其有限,朝官不愿外任,“京官不称职,方始外出”,故地方吏治也难以清明。用遣使出巡的办法,其使数年一出,如走马观花,使过奸复生,无法真正起到监察地方的作用。景云二年,置都督府之议虽罢,却采取了置十道按察使的措施,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按察使与以前的巡察使最大的不同点是:京畿、都畿道由两御史中丞分别兼领,其余诸道按察使有的是由有朝畿的省、寺职衔者担任,有的是以驻在州刺史的身份分领按察使,从而监察官与地方官融为一体。按察使成为中央派出的、常驻地方的、州之上道一级的监察官。道也从此成为真正的监察区。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司法制度史(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地方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地方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9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89年2月11日,由伊藤博文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帝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统帅军队以及对外宣战等一切大权。帝国宪法使得日本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表面上的多党制,实际上的天皇制宪法颁布之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极端西化的做法被慢慢遏制。于是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画也成为世界绘画的大流派。 材料二 1947年5月开始实施的新宪法(和平宪法)规定:日本的主权属于国民,天皇只作为日本国的象征存在;日本永久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以上材料均摘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主要特点。(6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和平宪法的进步意义。(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约有350万德意志人居住在西北边境的苏台德区。早在1933年10月,希特勒就唆使康拉德汉来因,成立了苏台德德意志党,专门从事分裂活动,阴谋把苏台德区并入德国。还在吞并奥地利以前,德国作战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勃洛姆堡根据希特勒的指示,于 1937 年 6 月 24 日制定了代号为“绿色方案”的突然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占领奥地利后,希特勒命令汉来因不断提出“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能接受的种种要求”。在英法的压力下,捷政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他的要求,可是汉来因仍以政府拒绝苏台德区完全自治为借口中断了谈判。1938年5月18日,捷情报机构报告说德军正在边境集结。19日,莱比锡的一家报纸登出了德军调动的消息。20日,捷政府宣布局部动员,征召后备役人员和某些技术人员入伍。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形成了所谓的“五月危机”。21日,法国外长宣称,如果德军越过德捷边界,法国将履行法捷同盟友好条约的义务。同日,英国声明,如果法国履行法捷条约的义务,英国不能保证在事件的压力下自己不会介入。苏联政府也多次声明,要同法国一起采取措施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23日,希特勒指示外交部通知捷驻柏林公使,说德国没有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企图,德军在边境集结的传闻是毫无根据的。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月危机”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月危机”得以化解的主要原因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