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 (共5题;共16分)1. (3分)给字选择正确的拼音:你要当(dn dn)_心上当(dn dn)_啊!那是个无恶( w)_不作的凶神。2. (1分)读课文醉翁亭记,写太守自号醉翁原因的句子是:_。3. (2分)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B . 遂用猖蹶(凶狠而放肆)C . 长跪而谢之(道歉)。D .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4.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独坐幽篁里,_。(王维竹里馆)_ ,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 , 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_。”(论语)“一砖一瓦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岑参逢入京使中“_ , _”两句诗写出了思念家园的悲伤;木兰诗中“_ , _”两句诗写出了木兰为报效国家,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5. (2分)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B . 要离之刺庆忌也C . 专诸之刺王僚也D .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39分)6. (15分)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按顺序指出三个“而”字各作什么连词使用。(2)解释带点的词。孤:_以:_ 及:_长:_或:_。(3)翻译。教以书字惟读书是务下笔已如成人7. (8分)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后面的题目。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陷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对岳阳楼记一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B .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C . 本文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不同,后者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D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古仁人看了不同的自然景物后引发出的“悲”、“喜”两种情。(2)有关本文的语言风格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流利畅达,简洁凝练。B . 庄严质朴,音韵和谐。C . 抑扬顿挫,富于变化。D . 骈散结合,以骈为主。(3)对本文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还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将抒情、议论、写景自然的结合起来。B .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C . 本文叙事、 写景、 议论、 抒情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D . 第二段开头从空间和时间连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4)本文所说的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头,为“五大名楼”之一。我们山东的“蓬莱阁”也是其中之一,下面几首诗词中提到“蓬莱”的一项是( )。A . 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苏轼)B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C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D . 无题(李商隐)8. (8分)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后面的题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对醉翁亭记一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B .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C .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主要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D .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2)对句子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A .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句意: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的。B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句意: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一边走着一边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小,来往不断绝,这是滁州的人在出游。C .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句意: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D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句意:醉了能享受饮酒的乐趣,醒了能用文章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啊。(3)对本文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主要运用了大量骈句,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易于成诵。B . 全文几乎用“也”结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重复之感,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C . 文章无论是写景写人都能抓住特征,山间朝暮四时之美景、滁人扶老携幼之游乐、太守醺然之醉态恍若图画呈现在眼前,精炼却形象。D . 本文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4)本文作者借景抒情,下面几首诗中借景抒情的是( )A .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B .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C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D . 逢入京使(岑参)9. (8分)文言诗文默写填空。_,风烟望五津。扬子江头杨柳春,_。_,却话巴山夜雨时。择其善者而从之,_。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贈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10. (5分)醉翁亭记课后练习中记录了北宋词人黄庭坚根据此文改写而成的一首词。黄庭坚之所以用词改写本文,乃是酷爱此文。你们既然也都喜欢这一篇,不妨也尝试用不同的词牌名改写文中的一段,也可以改成五言古诗。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 (共5题;共16分)1-1、2-1、3-1、4-1、5-1、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39分)6-1、6-2、6-3、7-1、7-2、7-3、7-4、8-1、8-2、8-3、8-4、9-1、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10-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