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一第1章演化的自然单元测试(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4台州)下列利用气球进行的实验中,解释错误的是( )A . 甲图:轻推气球,快速滑行说明利用气垫可以减小摩擦B . 乙图:向后喷气,气球前进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 丙图:对气球充气,小圆点距离增大模拟宇宙膨胀现象D . 丁图:左球挤右球,两球都变形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2分)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证据,有化石证明许多生物种类只存活了短暂的时间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 . 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剧烈B . 繁殖能力太低C . 缺乏能遗传的有利变异D . 人工选择导致3. (2分)能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一般根系特别发达,或叶片变为刺,那些吸水、保水功能差的植物在沙漠中不能生存,达尔文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A . 生物个体间存在着差异B . 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C . 生物的变异对生存是不利的D . 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易生存4. (2分)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 )。A . 陆地B . 海洋C . 河流D . 山脉5. (2分)男孩体细胞中所含的性染色体是( )A . 一个是X染色体,一个是Y染色 体B . 两个都是X染色体C . 两个都是Y染色体D . 不含性染色体6. (2分)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也是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体400周年。据报道,2010年至2011年,我国首台太空望远镜将发射升空,与“哈勃”太空望远镜一起邀游宇宙。苏定强院士透露,“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的升空,将实现我国太空望远镜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天文观测将向太空全面“进军”。下列现象能符合我国首台望远镜升空观察到的现象是 ( )所能观测到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 太阳绕着银河系的中心不断地运动 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运动的速度越快 所有星系之间的距离都在不断地扩大 宇宙中存在着红巨星、白矮星、黑洞等天体冥王星不属于太阳系,并向其他恒星系运动A . B . C . D . 7. (2分)科学家将一只苏格兰雌性白脸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黑脸羊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植入另一只黑脸羊的子宫内,该黑脸羊产下的小羊的脸色和性别分别是( ) A . 黑色雄性B . 黑色雌性C . 白色雄性D . 白色雌性8. (2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变异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A . 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发达B . 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C . 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D . 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9. (2分)下列性状的变化不是由基因控制的是( )A . 小白猫生出小花猫B . 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C . 经常晒太阳使皮肤变得较黑D . 红果番茄的植株上结出黄果番茄10. (2分)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图中的、依次是( )A . 细胞核、基因、性状B . 基因、细胞核、性状C . 细胞核、性状、基因D . 基因、性状、细胞核11. (2分)化石证据表明,有的物种只存活了短暂的时期就绝灭了。下列哪种说法最准确( )A . 这些生物体缺乏可遗传的变异B . 它们的生活环境太恶劣C . 这些生物体的食量太大D . 它们的生殖能力太弱12. (2分)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时间晚很多,由此推知( ) A . 物种A比物种B的数量多B . 物种A比物种B的体型大C . 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D . 物种A一定由物种B进化而来13. (2分)关于性别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男女性别不属于人的性状B . 一个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条C . 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D . 生男生女取决于受精时精子的类型14. (2分)郑氏始孔子鸟化石能证明有较近亲缘关系的两类生物是( )A . 鱼类和两栖类B . 两栖类和爬行类C . 爬行类和鸟类D . 鸟类和哺乳类15. (2分)(2013温州)近期,“DNA 双螺旋结构的确定”被誉为生物防御领域的十大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B . DNA 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C . DNA发生变化可引起遗传病D . DNA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称为基因16. (2分)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进化方向同样是不定向的B . 在自然界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 . 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D . 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7. (2分)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主要区别不正确的是( )A . 人工选择速度较快B . 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C . 自然选择进行十分缓慢D . 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18. (2分)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从原始藻类植物进化到原始种子植物,体现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自养到异养由水生到陆生A . B . C . D . 19. (2分)从生物的分类层次来看,下列生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组是( ) A . 鲨鱼和蓝鲸B . 蓝鲸和熊猫C . 麻雀和大象D . 海藻与龙虾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4分)21. (2分)模型法指通过模型来研究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简称,依据模型的种类可以分对象模型、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模型、模拟式模型等类型。在科学教材中我们接触过这些模型,例如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磁感线模型等。如图是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示意图,他的这种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_模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有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的演化直至1948年_(选填“伽莫夫”或“霍金”)提出热大爆炸模型,宇宙演化的观念才慢慢地进入人类的意识。22. (4分)生物进化的证据越来越多,_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生物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_,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_出现的事实证明:现代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_而来的。23. (2分)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_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途径,生物的_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4. (3分)同源器官外形的差异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_、行使_逐渐形成的;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_进化来的。25. (3分)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_基础的不同,其次与_也有关系。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_遗传给后代。三、 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7分)26. (7分)原始大气的成分有_、_、_、_、_、_等,它和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不含_。四、 解答题 (共3题;共20分)27. (6分)近年来,关于“超级细菌”感染的临床案例屡见不鲜。其实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菌就不可避免,而滥用抗生素则会催生耐药菌的出现。如图是几种抗生素被允许使用的年份及相应的耐药菌出现的年份(注:上下深浅一致的箭头,分别表示抗生素及相对应的耐药菌)。 (1)从图中可以发现,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_,而该抗生素相对应的耐药菌出现在临床使用之_(填“前”或“后”)。 (2)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的大多数细菌被杀死,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看,这叫做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 (3)绝大部分耐药菌都是在对应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现的,这是通过细菌与抗生素之间的_(填“生存斗争”“过度繁殖”或“遗传变异”)实现的。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各种耐药菌的出现是对应的抗生素对其不断_的结果。 28. (6分)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猎豹和羚羊的进化过程(1)古代的猎豹和羚羊的种群中都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的特性,它为猎豹和羚羊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_(2)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跑得快的猎豹能够得到食物就容易_;跑得慢的猎豹得不到食物,就会被自然_(3)同样,跑得快的羚羊不会被猎豹追上,而跑得慢的羚羊就成了猎豹的食物,因此猎豹和羚羊在进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相互_作用(4)现存的猎豹和羚羊都是跑得很快的,这是_的结果29. (8分)进化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据图分析回答:(1)树根表示原始生命,它生活在_中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_,由_,由_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通过对始祖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_】_进化来的 (4)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_】_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4分)20-1、21-1、22-1、23-1、24-1、三、 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7分)25-1、四、 解答题 (共3题;共20分)26-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