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有无相生导学案目标与问题:【 学 习 目 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能翻译课文;正确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学习老子文章语言简短又充满哲理的特点及比喻说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疏通课文;反复诵读,逐段把握主要内容,分析其深刻的哲理。3、情感与价值:激情投入,用心感受、理解、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问题思考:1、第 1、3、4 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道理呢? 2、从第 5、6 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自学与释疑: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进行解释。 自见者不明(“ ”通 ,理解为 ) 死而不亡者寿(“ ”通 ,理解为 ) 其脆易泮(“ ”通 ,理解为 ) 起于累土(“ ”通 ,理解为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自是者不彰(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夫轻诺必寡信( ) 多易必多难( ) 是以圣人犹难之( ) 其未兆易谋( ) 常于几成而败之( ) 慎终如始(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3、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 4、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千里之行( )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 与尝试:5.一词多义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知人者智(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草木有生而无知( ) 当 当其无,有车之用(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是时,其兵冠诸侯( )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犯法当死( )为 皆知善之为善( )埏埴以为器( )为无为( )为之于未有( )展示与反馈:1、翻译下列句子: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2 从第 1、3、4 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道理呢? 明确: 3、从第 5、6 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明确: 测评与小结:2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 )已 ;物或恶(w )之 B、自胜者强(qing) ; 强(qing)行者有志C、音声相和(h) ;自矜者不长( chng) D、常于几(j)成而败之;死而不亡(w ng)者寿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短相形 形:形状 B、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C、慎终如始 慎:慎重 D、柔弱者生之徒 徒:同类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之生也柔弱; 民之从事 B、为之于未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故有道者不处; 知足者富 D、死而不亡者寿; 常于几成而败之4、填充下列文句。(1)合抱之木, 。九层之台, 。 ,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3) ,则无败事。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可以看出,老子主张无为,追求无为而治,无为即清静虚无、顺其自然。B、老子很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他很重视“小” “弱”的一面。C、老子告诫人们凡事要防患于未然,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D、老子认为要想排除困难,必须从容易的事做起,所以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把事情看得容易些,这样难事也就不难了。课堂小结: “中国有最当注意的两部书:一是儒家的论语,一是道家的老子。这两部书,凡略通文字的人,都应当一读。并非号称专门的学者,才配去研究。因为论语中所讲的,是做人治事的平实道理;老子中所讲的,是做人治事的最高原理。”(张默生老子章句新释自序,东方书社 1946 年 11 月再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四、六则 2、完成课后“思考与”的第三题。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通常都不太用心、不太慎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老子指出,很多事情终归失败,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对待开始一样慎之又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 “自是” “自伐” “自矜”的毛病。老子指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逞强逞大。老子指出,这样最终会落入下风,甚至陷于死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轻率地向别人做出种种许诺。老子指出,轻易向人许诺的人,必定缺少实践诺言的诚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考常常停留于眼前的现状。老子则指出,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选取老子中的一句和几句格言,写一篇读书笔记。【课外拓展】老子 中的成语1、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 64 章。原意思是说: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用以说明“第一步”对于“远行”的重要性。后来,人们引用这一成语,意在强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头。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道德经第 33 章。原意是说:知道(了解)别人的,叫做“智慧” ;了解(知道)别人的叫做“高明” 。后来,人们把“自知者明”演化成“自知之明” ,用以指了解自己(多指缺点)了解透彻的能力(常与“有” “无”连用)3、宠辱若惊“宠辱若惊”出自老子道德经第 13 章。原来的意思是说:得宠和受辱都会使人情绪失常。因著名思想家荀子在荣辱中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故后人便将“宠辱”演化为“荣辱” ,并将“荣辱不惊”用来指胸怀坦荡、不计得失。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 56 章。所谓“知” ,在这里是“智”的意思;所谓“知者” ,就是指“智者” 。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不会多说话,好说话的人就不是智者。5、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 36 章。据韩非 、 战国策、魏策 、 史记索隐所引,以及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 、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所释,老子道德经所言“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中的所谓“夺” ,在这里作“取”之用;流行的成语亦作“取” 。老子对“取” “与”关系的辩证思考,认为社会人事的发展有其吉凶祸福倚伏的变化之机:已经发生的“给与” ,是将要发生的“夺取”之先兆;将要发生的“夺取” ,虽然隐蔽,其实已从已经发生的“给与”中透露出一定的信息。后来,人们将这一成语演化成“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意思是说:如果想“取得” ,必须先“给予” 。6、大器晚成“大器晚成”出自老子道德经第 41 章。原意为:贵重的器具总是最后才能完成。后来,人们将此作为成语,意思也延伸为:有大才能的人往往成名较迟较晚。后来多用于赞誉对成才、成名较晚的人。7、大巧若拙“大巧若拙”出自老子道德经第 45 章。意思是说:真正心灵手巧的人,不自我炫耀,外表上看上去好像很笨拙。8、大智若愚“大智若愚”一词源自老子道德经第 45 章的“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后来,“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引申为“大智若愚”或“大智如愚”。如苏东坡致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大智若愚”谓有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聪明,表面却好像很憨傻、很愚笨。39、知白守黑“知白守黑”出自老子道德经第 28 章,即:“知其白,守其黑。”意思是说:心里虽然是非分明,为内心光明,行为洁白,但却要貌似蒙昧,以沉默自处。10、知足不辱“知足不辱”出自老子道德经第 44 章。所谓“知足”,就是“知道满足”;“辱”,即“屈辱”。其本意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屈辱。“知足不辱”作为成语,意义有所延伸,即:自知满足的人欲望低,不贪求,随遇而安,所以就不会受到侮辱。11、知雄守雌“知雄守雌”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 28 章,即“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所谓“雌”,即“仁慈、慈伏、不张扬”之意。后来,“知其雄,守其雌”被人们简化(演化)为“知雄守雌”这一成语,意思就是说:内心虽然很刚强,外表却要柔弱而不与人争。12、出生入死“出生入死”出自老子道德经第 50 章。本意是说:人从生开始,以死亡结束。韩非子解老说:“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意思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一个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过程。“出生入死”作为成语,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险,随时有牺牲性命的可能13、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