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赶水中学 2014 级七(下)语文学案1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 1、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2、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3、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重点 1、过渡段的作用及划分原则 2、文章第二段的写景特点难点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 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体裁) 。作者鲁迅,原名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他写的早期散文集是 、小说集是 。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 宿儒( ) 倜傥( ) ( )敛( ) 脑髓( ) 桑葚( ) 锡箔( ) ( )斑蟊( ) 盔甲( ) 攒( ) 鼎( )臃肿( ) 珊瑚( ) 人迹罕至( ) 秕谷( )二、自主学习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根据课目“从到”的句式将文章怎样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写什么?3、阅读第 1 自然段填空。 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 ,百草园的( ) ,百草园的 ( )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 。三、合作探究:(学生诵读课文(分读、齐读与串读)1、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 18 段的文眼是什么? 2、阅读 18 段,请用三句话概述所写的内容?赶水中学 2014 级七(下)语文学案2四、教师精讲:“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为什么?明确:解题方法:联系上下文五、当堂训练:1、选出加点词语注音全对的一项()A、确凿(zo)菜畦(q)桑葚(shn)秕谷(b )B、斑蝥(mo)蝉蜕(du)恐吓(h)收敛(lin)C、星宿(s ) 臃肿(yng )戒尺(jii )锡箔(p)D、倜傥(dng)油蛉(lng)竹筛(shi)攒钱(zn)2、填空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 ,节选自 ,作者 原名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3、判断题(在正确的读音后面打“” 、错的打“” )(1) 、在确凿(zo)的事实面前,他无法抵赖。 ( )(2) 、他用力过大,把竹竿拗(o)断了。 ( )(3) 、袁利写的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读起来一点都不拗(o) 。 ( )(4) 、王媛媛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脾气很拗(ni) 。 ( )六、课后作业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造句例:不必说金色的沙滩,也不必说连天的大海,单是蔚蓝的天空,就让人有美的憧憬。不必说一飞万里的鲲鹏,也不必说展翅翱翔的雄鹰,单是浮云中那自由弱小的麻雀,就足以让人称羡不已。学习后记: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阅读第 2 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 1、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A.|B. |赶水中学 2014 级七(下)语文学案3C. | D. | 2、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是按()来安排的。 3、这段自然景物描写的顺序是:( ) 时间顺序(季节) 方位顺序景态顺序 景类顺序4、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采用的写景顺序是:() A由高到低 B由静到动C由近及远 D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二、合作探究1、作者紧紧抓住被描写事物的特征着力从 、 、 、 四个方面描写,充满情趣。 2、a 描写形状的词语有: b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 c描写性质的词语有: d描写声音的词语有: 3、该段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园中景物的?三、教师精讲;(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1、引导学生揣摩词语,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2、本段的写作特色明确:动静结合、多角度表现与详略得当等立体描写对象四、当堂训练(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完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文段中描写“斑螫”其作用是()A介绍斑螫的生活习性。B描写斑螫的神秘色彩。C描写以斑螫为游戏对象的乐趣。D描写百草园的具体景物。赶水中学 2014 级七(下)语文学案4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3、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句式表明写作顺序是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B、两个“不必说”的内容是略写, “单是”的内容详写。C、两个“不必说”是为“单是”作铺垫的。D、这个句式表明这段文字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的4、 “油蛉在这里低唱”中的“这里”指代什么?5、百草园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彩,作者通过哪些角度进行观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景物的特征?6、文中写景叙事井然有序,景物描写有静有动。观察角度从低到高的景物有 、 、 、 ,写的是 景;观察角度从高到低的景物有 、 、 ,写的是 景。7、在“单是趣味”一句的总领下,分述了哪几件趣事?8、文段中连用两个“不必说” ,接着用“单是”表述上有什么效果?五、课后作业背诵第 2 段学习后记第三课时一、预习交流1、 请讲述园中美女蛇的故事。二、自主学习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结合背景讨论)赶水中学 2014 级七(下)语文学案52、 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 )?3、鲁迅在三味书屋时做了哪些事?(快速阅读文章后半部分并提取信息)三、合作探究1、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雪地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 2、为什么要写捕鸟?拓展延伸: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请你也用上一系列的动词来介绍你曾参与的一项活动。(如溜冰、跳马、骑自行车、钓鱼等)3、 第九段中的三个“也许”的作用是什么?最后两句的作用呢?四、当堂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做题)生命的掌声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要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着英子的名字。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长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赶水中学 2014 级七(下)语文学案6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英子很有礼貌地向老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是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这才明白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采?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1、本文的主人公英子曾经是一个性格 、 的残疾姑娘,她早来迟走,是因为“ ”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是因为感到委屈、害怕和难为情。 ()“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是因为受到鼓励而激动。 ()演讲结束时,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是因为英子的普通话说得十分标准、好听。 ()3、对英子来说,为什么那是“生命的掌声”?4、 “其实,人都需要掌声的。 ”这句话中的“掌声”指什么?五、课后作业1、反复诵读课文2、用一连串准确的动词写一段话学习后记第四课时一、自主学习1、文章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2、划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和作者感觉的词。 赶水中学 2014 级七(下)语文学案7二、合作探究1、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的对比 。 2、你认为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三、教师精讲1、本文的主题。 (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