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粤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4月)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在铝箔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 . 铝箔变小B . 放出大量的热C . 发出耀眼的强光D . 生成白色固体2. (2分)下列应用,利用了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 . 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B . 用氧气气焊金属C . 氧气供潜水员呼吸D . 用氧气炼钢3. (2分)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无色粘稠液体B . 熔点50C . 有慢性毒性D . 溶于多数有机溶剂4. (2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完毕后,剩余的试剂都应该放回原试剂瓶B . 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时,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稍用力转动插入胶皮管中C . 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可在天平上直接称量,有腐蚀性的应放在烧杯中称量D . 稀释浓H2SO4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5. (2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涉及到五种物质B . 分子的种类不变C . 属于复分解反应D . 原子的种类不变6. (2分)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物质杂质试剂、方法ACO2CO点燃BO2水蒸气适量生石灰CAl粉Cu粉适量稀硫酸,过滤DCaCl2溶液盐酸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 . AB . BC . CD . D7. (2分)如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能源B、环保与安全石油、煤、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的乙醇汽油是一种新能源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更环保霉变的花生、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绝对不能食用C、化学与健康D、化学与材料油脂、糖类是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人体适当补充碘元素可防骨质疏松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纯铁比生铁的硬度更大、熔点更高A . AB . BC . CD . D8.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 . 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生锈都属于缓慢氧化C .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是可再生能源;氢气是未来世界最理想的能源D .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9. (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NH4Cl、K2CO3、NaOH B . HCl、Na2SO4、KOHC . BaCl2、KCl、CuSO4 D . K2SO4 、NH4HCO3 、NaCl10. (2分)下列图象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 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B .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C . 电解水D . 向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不断滴入 NaOH 溶液至过量二、 选择填充题 (共5题;共22分)11. (8分)外出旅游是许多人的休闲方式,请回答问题: 出发前购买食品如图是某品牌矿泉水的部分标签内容,其中镁离子的符号是_,镁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含义是_。乘坐汽车:汽车电路中,常用铜做导线,铜是由_(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车体的主要材料为铁合金,铁、铜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到达景区:景区繁花似锦、鸟语花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花香四溢”的原因_。玫瑰花香中含有香茅醇C10H20O、橙花醇C10H18O和丁香油酚C10H12O2等物质其中丁香油酚_(填“是”或“不是”)氧化物泡温泉是人们喜欢的休闲方式温泉水富含钾、钠、钙、镁、锌等矿物质,这里的“钾、钠、钙、镁、锌”指的是_(填字母序号)a.分子 b.单质 c.元素有些地方的水硬度较高,生活中如何降低水的硬度_。12. (6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1)下列服装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填字母序号);挑选衣料时,鉴别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 (2)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提供大量油脂的是_(3)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排放污染较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4)户外探险缺少饮用水时,可将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加入的活性炭是利用它的_性13. (3分)“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4HNO34NO2+2H2O+X(1)X的化学式为_(2)请在硝酸的化学式中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_(3)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性,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_(用化学符号)14. (1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洗洁精能洗去油污是因为它能溶解油脂;生石灰遇水反应会放热有发热、发光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酸碱中和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显碱性过滤法可以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淡化海水;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15. (4分)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_;_(任写两种方法)(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_三、 填空题 (共3题;共18分)16. (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汞原子_(2)2个氧分子_(3)亚铁离子_(4)氢氧根离子_(5)+2价的钙元素_(6)氧化铝_ 17. (6分)“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_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 A .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C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 .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18. (6分)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x=_;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用化学用语填空: 氧离子:_;氧化镁:_(3)在降温和加压的条件下,氧气由气体变成液体,体积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 (4)某化学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四、 流程题 (共2题;共17分)19. (7分)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制备金属钛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略):(1)钛铁矿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 (2)反应产生的CO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它燃烧时的火焰呈_色,检验CO2的化学方法是_(书写化学方程式)。 (3)在实验室中进行步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汁、尾接管、锥形瓶等。 (4)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它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在氩气中进行的原因是防止高温下_(填化学式,一种即可)与氧气发生反应。 (5)绿色化学提倡物质循环利用。仔细观察上述流程图,回答:在以上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一种即可)。 20. (10分)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祖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滤渣a的成分是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_,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_(2)若现象“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3)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4)滤渣a的成分是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_,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_(5)若现象“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五、 实验题 (共3题;共26分)21. (6分)如下图为实验室常用装置(1)仪器a的名称是: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为: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 (3)制取CO2气体时,常选用发生装置为E,E的最大优点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2. (13分)某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1)按如图装好药品、连好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 (2)加热一段时间后,灰色铁粉逐渐变黑,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