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摘要:Abstract1. 引言 1.1研究背景“老有所养”是每个国民的基本权利,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随着城市化、现代人观念的改变、计划生育和社会发展等原因.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存在的不确定性的交易费用,“老养小”能够实现及其兑现。计划生育所产生的4-2-1家庭结构,都使得“小养老”却具有长期不确定性,老龄化的到来及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通过资金支持、政策规定等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构建,但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其它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不尽完善,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因而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进一步研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1现实背景(1)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定义的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为: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的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养老问题带来了严峻挑战,因而,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研究如何构建与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人口流动性增强,老年“空巢化”现象凸显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地区之间开放程度的日益增强,我国劳动力人口流动性逐渐扩大,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迅猛增长。因而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养儿防老”正在逐步走向解体,加之城乡差距和大批青年外出打工,老人“空巢化”问题日益复杂。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接近一半,农村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达到38.3%,上升速度超过了城市1。老人空巢化规模的增大及增长速度的提升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迫切需求,因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养老问题的解决。(3)传统“居家养模式”功能不断弱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存在的不确定性的交易费用,“老养小”能够实现及其兑现。然而,计划生育所产生的“4-2-1”家庭结构,都使得“小养老”却具有长期不确定性,人口结构的转变以及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我国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功能不断弱化。这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1.1.2 政策背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老有所养”,我国于2011年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加强对老龄事业的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实现“老有所养”,并且认为养老问题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见政府已经意识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并进一步的努力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断实现“老有所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013年刚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对于老龄化调研结果的展示,提到很多城市老年人所住房屋质量较差,不符合老年人的身体要求,并称其为“问题城市”,可见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需求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当前现实且紧迫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老有所养”问题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稳定密切相关,因而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构建,在理清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可以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特别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的理论体系,为有效解决养老问题提供有益的探索。 1.2.2现实意义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发生的,因而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这将有利于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弥补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不足,满足老年人多元的养老需求;完善养老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老年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本文通过理清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 研究方法:2.1文献法:通过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上能搜集到的资源,收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论文和相关定义,通过对其分类整理和归纳,对其相关实例,数据,文字资料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认识。2.2比较分析法:在收集归纳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论文研究的具体问题和情况,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实证经验,为最后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详实论据。2.3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外养老服务体系的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使其理论和系统化,为国内完整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最终建立总结先进经验。3.研究综述和相关概念界定3.1.文献综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目前,学者从各个方面探析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程娟2认为应该通过建立可靠地资金筹集渠道、完善多样化的养老保障事业、加大养老保障设施投入等方式来完善功能完备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张本波3提出应加大资金筹集、加强服务机构的开发与配置、加快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建立多支柱的养老服务体系。王碧红4以农村居家养老为切入点,论述了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家庭小型化、土地功能弱化等现象对农村养老的冲击,并针对性的阐释了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田中禾,马雪彬5以人口老龄化背景为基础,阐述了其对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影响,主要包括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国有企业负担、社会福利体系三方面的影响。李晓慧6以城市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深入的调研,从养老体制、养老政策、养老制度、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王美香7指出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以下问题:政府财力支持不足、事实上对民办机构的歧视、单位养老到社会养老转型缺乏过渡、社区养老能力不足、相关政策制约等。张晓霞8通过对江西省养老工作的分析,认为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保障能力不足、养老机构举办主体单一、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低且价格高、社区居家养老起步晚等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郭艾9认为政府在构建养老服务中应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在养老服务中承担的职责,加强养老保障制度统筹规划,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完善养老服务的构建。虽然大量学者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做了深入且全面的研究,但仍存在不足:第一,大量学者从城乡、性别等特殊群体出发,研究其养老服务需求,但较少从全局、战略层面进行研究;第二,学者们的研究基本着眼于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研究较为深入,但未与目前的产业发展相联系。因而本文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总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及弊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目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以及产业的良性发展。3.2.概念界定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是指老龄人在生活中获得的全方位服务支持的系统,它包括家庭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包括政府、社会提供的有关服务的形式、制度、政策、机构等各种组成部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有:第一是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龄人;第二是有主导养老服务开展的政府及其相关制度、组织和人员等;三是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匪是提供专业养老服务设施。10 4.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4.1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至今仍然不尽完善,虽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但由于地区、人群以及制度间的差异以及坚持的“保基本”原则,导致目前我国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且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讲,在家庭功能逐步弱化、社会化养老保障缺乏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难以保障。而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及部分中部地区相比,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缓慢,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加之劳动力的转移带来的此类地区老人“空巢化”现象盛行,养老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急需针对不同人群,加快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4.2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4.2.1硬件设施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基本的形式,鉴于我国老人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居家养老仍然为养老模式的主要选择,但社区养老由于其“离家不离土”的优点,逐步的受到独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等老年人的青睐,而机构养老的价格相对较高,且老年人一般需要面临离土的养老,因而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具体来讲,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家庭、社区、机构养老的环境仍有待提高,因而使老年人难以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此外,机构养老应该是未来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模式,但目前其供给能力有限,依据国家统计局和老龄办公报显示,2012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2万个,床位381万张,2011年末,全国有养老服务机构4.09万个,养老床位342.3万张,这距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排队”,已经成了老人面对养老机构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制约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4.2.2软件设施第一,我国目前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缺乏专业的人才。由于养老服务涉及家庭照料、心理辅导、医疗看护等诸多服务,一般的工作人员难以准确、有效的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并为之提供专业的服务,特别是一些失能、半失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其更需要专业的医疗照顾,因而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严重缺乏,不利于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第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缺乏信息网络平台。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布局不尽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各类模式之间发展不平衡,因而需要能够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而目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类模式之间的老年人需求差异明显,且保障水平不一,农村、西部地区等相对落后,但这些老年人的信息缺乏统一的记录,难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以便及时了解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以利于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科学规划和发展。4.3老年产业发展缓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下,老年产业应运而生,主要包括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提供和社区服务、娱乐业等新型产业。虽然我国老年产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各种产业形态相继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但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第一,行业发展缺乏后劲。民间资本投入较少,另外,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其积极性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