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完卷时间:100分钟 )学校_ 班级_ 姓名_一、基础知识(8分)1. 读拼音,填汉字。(4分)qn_人心脾 美妙绝_ln jn_持不够 抓耳no_腮2下列成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2分) A. 无所事事 熟视无睹 B. 战战兢兢 以身作择C. 惟妙惟笑 千里迢迢 D. 不无裨益 别惧一格3. 下列不是反问句的一项是_(2分) A. 我们已经长大,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一千张糖纸)B. 一只十几元的风筝怎么能白白地给他糟蹋呢?(本试卷)C.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统筹方法)D.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吕氏春秋两则)二、文言文(26分)(一)默写(12分)4.(1)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3)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三人行,_。(论语八则) (5)崔颢在黄鹤楼中由眼前之景寄寓故乡情思的一联是_, _。(二)阅读下文,完成56题(6分)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吕氏春秋两则)5.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引_ (2)故_6. 吕氏春秋是由_组织门客编撰。“以此任物,亦必悖矣”的意思是_。(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79题(8分)司马光勤学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为一时之名臣。尝主编资治通鉴,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患:担心。 俟:等候。 讽诵:抑扬顿挫地诵读。7.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为一时之名臣 生于淮北则为枳 (橘逾淮为枳)B. 俟能讽诵乃已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吕氏春秋两则)C. 尝主编资治通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论语八则)D. 自言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吕氏春秋两则)8. 司马光“独闭门不出”的原因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9.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_来刻画司马光的形象。文中还写到“众兄弟”,作者的意图是_。(4分)三、现代文(共26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共8分)马来的雨(节选)在高脚屋,那雨是给你“听”的,被粗粗的木柱四面撑起的小屋,浮在密密的雨中。高脚屋之所以在东南亚流行,就因为它有不会被雨水浸着的好处。【A】屋顶多盖铁皮锌板,那雨点敲在上面,极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雨骤时,沿铁皮凹槽泻下的水帘声响从四壁迫来,金戈铁马声盈屋;雨稀时,偶有大雨点击在铁皮上,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高脚屋往往掩在绿阴丛中,那雨打在宽宽的芭蕉叶上,声音变得很圆润,和那屋顶上的声响构成刚柔两个声部,交响成曲。据说有钱的马来人要么迁居城里,要么盖起高楼瓦屋,舒适是肯定的,但这听雨的享受也没有了。 高脚屋的雨声,是平民的音乐。 在街道上,那雨是让你“淋”的。马来西亚的城镇,街道两边大多是骑楼,是给行人遮阳或避雨的。这里四季如夏,遮阳是必须的,但挡雨未必需要,燠热时分冲冲凉是何等的快意。路上行人几乎未有见带雨伞的。旱季,雨是奢侈品;雨季当然要尽情享受一下的。 马来的雨很劲。在槟城街头,突来的骤雨如幕,望过去似是风也吹不破的。路上水不及排走,雨点上去溅出硕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雨急,水滴也重,可打在身上并不痛,滑滑的淌到地上去了。雨不凉,可暑气不再有 ,心里温温的有了点春的感觉。马来西亚的车很多,世界各地的名车几乎都能见到,这里的车价与其他物价相比似乎不贵,因此私车并不稀罕。车在雨中窜来窜去,很霸气的甩出整排整排的雨水来。驾车乘车的人在空调里没有暑苦,当然也体会不了那雨的清凉,现代文明有时离大自然是远了些的。 在海上,那雨是让你“观”的。素有“海洋公园”之誉的马来西亚,其美景离不开海的衬托。海是马来雨的源泉和舞台,那里的雨景格外壮观。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缝在一起。即使烈日当空,雨依旧会扬扬洒洒,将海和天搅成咸湿的一团。登上快艇游海,你能直接体会雨的律动,快艇箭似的飞,那雨被拉成斜斜的线条。【B】远处的岛时隐时现,像是五线谱中的“蝌蚪”,雨中涛声里变成了可视的音符。细雨适宜湖泊,骤雨才适合海洋。想起有首歌的名字叫“用马来西亚的方式爱你”,不知歌词如何,但可以想象那韵味会是马来雨的方式:海天一体,波澜壮阔;爽快透彻,惊心动魄。10. 选文从感觉的三个角度描写了马来雨,请仿照例子概括段的内容。(4分) (1)高脚屋听雨刚柔并济;(2)_;(3)_。11. 从A、B两处中任选一处做批注点评。(2分) 选_ 批注点评:_12. 品读文中“高脚屋的雨声,是平民的音乐”、“现代文明有时离大自然是远了些的”等语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2分) A. 告诉我们有钱的马来人都迁居到城里,失去了听雨的享受。B. 表达对马来雨的喜爱之情,也告诉人们只有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才能感受到自然美。C. 说明那些驾车乘车的人体会不到雨的清凉。(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8题。(共18分)广场的上空,各种各样的风筝飘来荡去,地上的孩子们大呼小叫,春天的气息被渲染得令人熏熏欲醉。走到一个卖风筝的流动摊位前。摊主是一名妇女,她殷勤地拿出格式风筝,让我们挑选,儿子挑中一个“猪八戒背媳妇”,很是滑稽、有趣。摊边站着一位和我儿子年龄相仿的男孩,眼巴巴地看着天空发呆。我跟她的母亲说,也拿一只风筝给你儿子放一放。话音未落,男孩突然转过脸,充满希望地望着母亲。而他母亲摇了摇头,她说自己是下岗职工,一天卖风筝只能赚二三十元钱,一只十几元的风筝怎么能白白地给他糟蹋呢?我儿子兴奋地拿着风筝的线奔跑,风筝时而上升,时而降落,最后跌落在一棵树上,风筝线缠绕着树枝。任凭我们怎么拉拽,风筝只是随着树枝摇晃。正当我们无计可施。对面的男孩走过来,走到我身边,胆怯地问,叔叔,如果我把它取下来,你能否给我一元钱?他眼巴巴地看着我,生怕我拒绝他。我有些踌躇,最后还是说,我给你两元钱,不过你得特别小心才行。男孩挽了挽裤腿,抱住树干,蹭了几下腿,就上到了树顶。我害怕他从树上掉下来,在树下做出随时接住他的姿势。男孩满不在乎地冲我笑了笑。很快,他就取下了被树枝缠绕的风筝。陪着儿子跑了一会儿,累了,我坐在广场边休息。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不断地有风筝缠在树梢。男孩一次一次跑过去,爬上树,替人取下风筝,然后接过一元钱。当他后来几次从我身边跑过的时候,裤袋里的硬币在叮当作响。后来,他站在广场的边沿,从裤袋中掏出硬币,低着头一枚一枚地数着。然后犹豫地站了一会儿,才朝他母亲走去。他站在他母亲的摊前,和母亲说话,好像交涉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开始向母亲的掌心点数硬币。最后,从他母亲手里接过一个“美猴王”的风筝。他拿着从母亲手中买来的风筝,像我儿子一样兴奋地奔跑,不过奔跑的速度更快,裸露的脚踝上留有上树留下的划痕。他放的技巧很娴熟,越飞越高,永不跌落。临近中午,放风筝的人们纷纷回家。我和儿子最后走。因为我愿意看着这个男孩奔跑,他奔跑的姿势和他买风筝的想法一样执着。一个上午,他十几次爬上高高的树,对他来说,如果困难像树一样高,他就要爬到树顶。一颗永不言败的孩子的心,只要有一阵风,它就会追随一阵风,高高轻扬。(11)快到家了,回头去看广场上空。一只“美猴王”的风筝还在飞翔,孤独却不跌落,像一个孩子的心。高,还会更高,越飞越高,因为它是人生第一次不言放弃的起飞。(选自“最受中学生喜爱的美文作家丛书” 作者査一路)13. 作本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_(2分)A.男孩与风筝 B.猪八戒和美猴王 C.永不言败 D.永不跌落的飞翔14. 文中两次出现的“眼巴巴”,写出了_。(2分)15. 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_;(2)_。16. 第段中写母子俩“好像交涉了很长一段时间”,你能想象一下他们的对话吗?(3分) 男孩:_ 母亲:_ 男孩:_ 母亲:_17. 你最佩服这个男孩的是哪一点?为什么?(3分)_18. “猪八戒”和“美猴王”出自明代小说家_的西游记:这部小说叙述了_的故事。(4分)四、作文(4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