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4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5页 / 共54页
第6页 / 共54页
第7页 / 共54页
第8页 / 共54页
第9页 / 共54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 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主题线索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主要表现 1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大变革 大动荡 大发展 不同社会阶层代表阐发不同的 治国主张 思想界百家争鸣 汉武帝时期 为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 道教在民间广泛流传 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隋唐时期 儒 佛 道相互辩驳 吸收 三教合一的潮流兴 盛 两宋时期 理学形成 儒学更加哲理化 思辨化 成为宋元明清时期的官方哲 学 明清之际 进步思想家继承 批判传统儒学 倡导求实精神 使传统文化重新 焕发生机 2 中国古代在天文学 气象学 农学 医药学等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 以四大 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 对周边国家 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 都产生 过巨大影响 3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如诗词 小说 书法 绘画 戏曲等 异彩纷呈 体现 出民族融合 中外交流 多元一体 雅俗共赏等特征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 史时期的时代风貌 社会风尚和作者心声 第8讲 百家争鸣 考纲考情分析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主干知识整合 考点即时演练 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 备考分析 最新考纲试题角度备考分析 春秋战战国时时 期的百家争 鸣鸣 1 2018 全国 卷 24 墨子思想的特点 2 2017 海南卷 2 理学对对先秦儒学的继继承 3 2016 全国 卷 24 儒学的思想渊源 4 2016 海南卷 4 从涵养 浩然之气 出发发 考查查 孟子的思想主张张 5 2015 全国 卷 40 从与汉汉代儒学比较较出发发考查查 孔孟儒学的核心主张张 6 2015 全国 卷 24 从儒者批评现实评现实 政治出发发考 查查儒学理想化政治诉诉求的特点 7 2015 全国 卷 40 从孟子与苏苏格拉底的法制观观 念的比较较出发发 考查查两者法制观观念内容的不同及导导致 不同的时时代背景的差异 8 2015 海南卷 1 从诸诸子百家互相辩驳辩驳出发发考查查 儒家 法家思想的共同特点 9 2014 海南卷 1 从先秦思想家言论论出发发考查查法 家思想 1 高频频考点 先秦儒学的思想主张张 2 教材空白点 1 先秦儒学丰富的思想 内涵 2 儒家的历历史观观 3 备备考策略 1 注意对诸对诸子百家的思 想进进行比较较 能够够正确判断具体的言论论 属于哪家思想 2 结结合时时代背景理解 诸诸子百家思想的具体主张张 并能运用唯 物史观对观对其作简简要评评价 3 从先秦儒 学及与后世儒学的比较较出发发 认识认识先秦 儒学的地位及时时代特点 并分析具有这这 些思想特点的社会根源 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抓主干 一 百家争鸣 出现 1 背景 社会大变革 奴隶制逐步瓦解 逐步形成 1 经济 井田制崩溃 确立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 政治 周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瓦解 3 阶级关系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4 思想文化 学术下移 由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封建制 土地私有制 分封制 士 私学兴起 2 流派 主要有 道家 墨家等流派 3 特点 互相诘难 批驳又彼此吸收 融合 4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 基础 儒家法家 思想解放 二 内容 流派代表 人物 思想主张张 及其成就 阶级阶级 立场场 特征 与贡贡献 儒家 孔子 春秋 1 核心是 和 其主要 内容是 爱爱人 和 克己复礼 其实实 现现的途径分别别是遵循 忠恕 之道和 正名 2 政治上 提倡 要求 统统治者爱爱惜民力 以 礼 治国的同时时 逐步改良政治 3 哲学观观 对对鬼神的存在持怀怀疑态态度 主张对张对 鬼神敬而远远之 4 教育思想 教学原则则上 主张张 教学方法上 主张张 因材施 教 学习习方法上 要求学生学思结结合 没落 的奴 隶主 贵贵族 先秦儒学关注现实问题现实问题 主要是一些治国原则则与道 德准则则 提倡德治 强 调调道德感化 批判暴政 致力于建立 的 社会政治秩序 孕育了中 国传统传统 文化中的政治理 想和道德准则则 仁礼 为政以德 有教 无类 理想化 孟子 战战国 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认为实认为实 行仁 政 必须须重民 提出 的主张张 主张张 强调调先义义后利 舍生取义义 养浩然之气 新兴兴 地主 阶级阶级 荀子 战战国 主张张施政用 仁义义 和 王道 提出 君舟民 水 的论论断 认为认为 治国应应以礼教为为主 主张张 主张张 哲学观观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新兴兴 地主 阶级阶级 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礼法 并施性恶论 道家老子 春秋 哲学观观 道是万物本原 朴素 辩证辩证 法思想 政治主张张 小国寡民 没落的 奴隶主 贵贵族 崇尚自然 超越 功名利禄 追求 精神自由 道家 思想对对中国文化 及中国人的思维维 方式 道德人格 产产生了深远远影响 庄子 战战国 逍遥论论 齐齐物论论 没落的 奴隶主 贵贵族 无为而治 法家 韩韩非子 战战国 政治主张张 提出 了系统统的法治理论论 建立 国家 与时时俱 进进 不断变变法革新 新兴兴 地主 阶级阶级 适应应了加强 的 时时代需求 成为为 变变革图图强的理 论论武器 墨家 墨子 战战国 兼爱爱 非攻 节俭节俭 非乐乐 非命 节节葬 尚同 平民 阶层阶层 讲讲求实际实际 功 利 一度成为为 显显学 以法治国 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尚贤 重理解 1 先秦儒家思想的理性精神 1 西周官学的神学性质为儒学的人本思想所取代 殷商以来遗留的尊崇鬼神的 迷信观念 以及西周时期流行的天命观都对西周学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经过 春秋时期人本主义思潮的酝酿后 儒家明确提出了反对神秘主义的口号 如 荀 子 天论 中的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等 2 仁 与 礼 的提出是先秦儒家理性精神的又一重要表现 仁 是对个 体的要求 礼 则是人的社会性标准 例如 论语 雍也 中的 夫仁者 己 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 孟子 告子 中的 恻隐之心 仁也 羞恶之心 义也 恭敬之心 礼也 是非之心 智也 从孔孟的论 述中可以看出 仁 主要是要求人们成为合乎理性的人 3 从孔子的重 礼 到荀子的礼法并用 反映了儒家对社会发展的理性思考 2 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1 政治特征 重视传统 注重继承 政治和伦理相结合 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 以德为 主 德刑相辅 强调为政以德 重人治 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 的法治 和贵中庸 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 虚于天命 2 伦理特征 强调仁和礼 仁是思想的内核 仁是主观道德修养 礼是客观制度规范 3 经济特征 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 以节制 要重义轻利 4 教育特征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他创办私学 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 新时代 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 义 信等 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 强调理论与实际 的结合与统一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 探究重点 主题一礼崩乐坏的世界 百家争鸣的背景 材料一 周室衰而王道废 儒墨乃始列 裂 道而议 分徒而讼 淮南子 俶真训 材料二 士 从最低级的贵族转变到四民之首 士农工商 是一个最重要的历史 发展 从此以后 士 便从固定封建秩序中获得了解放 士 不再受固定的身 份的束缚 因此在思想上也解放了他们过去是 思不出其位 现在则可以 思出其 位 了 余英时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材料三 吾 孔子 闻之 天子失官 学在四夷 犹信 左传 昭公十七年 解析 据材料一 可知当时周王室衰微 等级制崩溃 据材料二可知士阶层 崛起 材料三表明学术下移 这一切说明当时社会的大动荡 大变革 社会 根源从政治 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现象 周王室衰微 诸侯士大夫崛起 等级制崩溃 摆脱等级秩序 束缚的 士 追求思想自由 私学兴起打破 学在官府 学术下移 社会根源 春秋战国是大动荡 大变革的时代 冶铁和牛耕技术的发明与推 广 使生产力获得巨大提高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 宗法分封制崩溃 问题 归纳材料中的历史现象 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 深化拓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 政治 诸侯争霸 实现局部统一 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 经济 铁器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提高 井田制逐步瓦解 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 建立 3 文化 思想流派纷呈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文学艺术 百花争艳 传统科技 世界领 先 主题二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 在政治上 有道 代表了孔子的理想政治和基本政治原则 与之相对则称之为 无道 孔子的 有道 具有两个特点 所有的人按照礼制规定 贵贱有等 上下有序 靠 仁 来实现和谐 具体表现为富民足君和先德后刑的政策 这一理论在当时以及其后两千多 年的封建社会中都成为统治者自我认识 自我批评和自我调节的理论依据 刘泽华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面对当时的实际 墨家要求做到 官无常贵 民无终贱 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 奢侈无度 以 去无用之费 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 兼相爱则治 交相恶则乱 由此 出发 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白寿彝 中国通史 等 解析 材料一体现孔子 仁 礼 思想 仁 表现为 富民足君和先德后刑 礼 体现在 贵贱有 等 上下有序 材料二体现墨子节俭 兼爱 非攻等思想 两家思想均为挽救当时失坠的社会 秩序而提出 但因与时代不符难以实现 参考答案 方案 孔子主张 仁 礼 结合 贵贱有序 富民足君和先德后刑 墨家主张官 民无贵贱之分 提倡节俭 反对浪费 主张兼爱 非攻 评价 孔子主张实行 仁 礼 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 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 为中国古代封建统 治提供理想政治的标准和基本原则 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统治者自我认识与反思的理论依 据 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 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 无法实 现其政治抱负 墨家 节俭 兼爱 非攻 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 有利于促进 社会关系的缓和 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 问题 依据材料 说明儒墨两家治理社会的方案 并加以简要评价 深化拓展 一 仁和仁政 礼和礼治 1 仁和仁政 仁 是一种道德概括 是一种世界观 也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 仁政 在政治上提倡 以民为本 在经济上 孟子主张 民有恒产 让农民 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 要减轻赋税 仁政 要求首先使百姓得到温饱 称之为 小康 2 礼和礼治 礼 是指周礼 是实现仁而具体化的制度或者行为方式 是修身的 手段 礼治 就是要通过 正名 使每个人都按照 礼 的要求 规范言行 履行义 务 从而规范社会秩序 礼治就是人治 即仁治 二 诸子百家的主要治国理念 1 儒家推崇 人治 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 强调道德感化 实行仁政 带有民本思 想 即所谓 王道 2 法家提倡 法治 即强调法的作用 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即所谓 霸道 3 道家主张 无为而治 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 要顺应时势和民心 休养生息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即所谓 帝道 主题三吸收借鉴 融合创新 百家争鸣的特点 材料 公元前4世纪中叶 田氏齐国在都城临淄的稷门之外筑起了高门大屋 广延天下饱 学之士来此讲学授徒 著书立说 参议国政 使这里迅速成为列国学术文化中心 史称稷 下学宫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等主要学派在稷下都发生了分化 同以往那种 儒分 为八 墨离为三 的一个学派内部在传承中发生的自然分化不同 稷下的学派分化主 要是不同学派之间互相启发 互相借鉴 互相吸取而产生的 形成了很多犹如现代科学 所谓的 边缘学科 和 交叉学科 例如 道家的黄老之学以道家学说为哲学基础 在 政治上主张法治 吸收融合了儒家 墨家 阴阳家 名家等学派的学术思想 集各家学说 的优势于一身 再如 稷下儒家大师荀子吸取了道家黄老之学调和儒法的积极成果 以儒 家 为国以礼 和 为政以德 的基本理念为本位 将儒家的礼治主张同法家的法治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