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0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5页 / 共90页
第6页 / 共90页
第7页 / 共90页
第8页 / 共90页
第9页 / 共90页
第1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病因病机学说以阴阳 五行 精病因病机学说以阴阳 五行 精 气学说为指导 以脏腑经络 气血津液气学说为指导 以脏腑经络 气血津液 理论为基础 探讨致病因素的特性与致理论为基础 探讨致病因素的特性与致 病特点 阐明疾病发展的病理变化与物病特点 阐明疾病发展的病理变化与物 质基础 以及病机间的彼此联系 从而质基础 以及病机间的彼此联系 从而 揭示疾病的发生 形成 演变 转归的揭示疾病的发生 形成 演变 转归的 机制所在 为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机制所在 为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2 3 病因 指引起疾病的原因 病因 指引起疾病的原因 病因学说主要研究的是病因的性质与致病因学说主要研究的是病因的性质与致 病特点 病特点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除了解可能作为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除了解可能作为 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 更主要的是以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 更主要的是以 临床表现为依据 通过对症状 体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通过对症状 体征的 分析来推求病因 分析来推求病因 4 一 六一 六 淫淫 淫淫 有太过 浸淫之意 可 有太过 浸淫之意 可 引申为不正常 异常 引申为不正常 异常 5 六淫是指风 寒 暑 湿 燥 火六种六淫是指风 寒 暑 湿 燥 火六种 致病因素 致病因素 风 寒 暑 湿 燥 火风 寒 暑 湿 燥 火 热热 本来是本来是 指自然界的六种气候 简称指自然界的六种气候 简称 六气六气 气候异常或人体正气不足而发生了因气候异常或人体正气不足而发生了因 风 寒 暑 湿 燥 火而引发的外风 寒 暑 湿 燥 火而引发的外 感疾病时 六气就被称为感疾病时 六气就被称为 六淫六淫 6 六淫致病的特征六淫致病的特征 具有外感性 多从肌表 口鼻而入 具有外感性 多从肌表 口鼻而入 具有季节性 常因季节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具有季节性 常因季节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 点 点 具有区域性 常与居住地区或环境有关 具有区域性 常与居住地区或环境有关 具有独立性与相兼性 既可一种单独侵袭人体具有独立性与相兼性 既可一种单独侵袭人体 又可两种以上相兼侵犯人体致病 又可两种以上相兼侵犯人体致病 具有转化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 其证候可发生具有转化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 其证候可发生 转化 转化 7 一一 风风 风是春天的主气 风邪为病 春季多见 是六淫中 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8 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 其性开泄 易伤阳位 风为阳邪 其性开泄 易伤阳位 风邪具有轻扬 升散 向上 向外的特性风邪具有轻扬 升散 向上 向外的特性 风性开泄是指风邪侵犯人体易使腠理疏泄开张 易伤阳位是指风邪伤人易犯人体上部头面和肌 表 故风邪致病多见头痛 项背痛 汗出恶风等临 床表现 9 风善行而数变 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其病位游移 行无定处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其病位游移 行无定处 数变是指风邪有致病迅速和病情变化无常的数变是指风邪有致病迅速和病情变化无常的 特点 特点 若痹病中之若痹病中之 风痹风痹 即以游走性关节疼痛 即以游走性关节疼痛 为临床特征 为临床特征 风疹起病急骤 旋即波及他处 此起彼落 风疹起病急骤 旋即波及他处 此起彼落 发无定处 即为风邪数变特点的体现 发无定处 即为风邪数变特点的体现 10 风性主动风性主动 风邪致病往往表现出动摇不定 的症状 临床所见的眩晕 震颤 惊风 抽搐等 每与风邪相关 11 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致病极为广泛 六淫之中的风邪致病极为广泛 六淫之中的 寒 暑 燥 湿 火又多依附于风寒 暑 燥 湿 火又多依附于风 邪而侵入人体 故称风为百病之长邪而侵入人体 故称风为百病之长 12 二 寒 寒为冬天的主气 寒为冬天的主气 寒邪为病 以冬季多见 寒邪为病 以冬季多见 13 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 若寒邪伤表 卫阳郁遏 则发热恶寒若寒邪伤表 卫阳郁遏 则发热恶寒 头身疼痛 头身疼痛 若寒邪直中脏腑 中阳受损 则脘腹若寒邪直中脏腑 中阳受损 则脘腹 冷痛 四肢不温 冷痛 四肢不温 14 寒性凝滞 主痛寒性凝滞 主痛 寒邪束表 则头痛身痛寒邪束表 则头痛身痛 寒伤中阳寒伤中阳 则脘腹冷痛 则脘腹冷痛 寒邪阻滞经络 则肢体寒邪阻滞经络 则肢体 关节冷痛 关节冷痛 15 寒性收引寒性收引 寒邪侵袭人体 易使气机收敛 筋脉肌腠收缩寒邪侵袭人体 易使气机收敛 筋脉肌腠收缩 挛急 挛急 寒侵肌表 可使腠理毛窍闭塞 证见恶寒 无寒侵肌表 可使腠理毛窍闭塞 证见恶寒 无 汗 粟粒 汗 粟粒 寒客经络关节 可见经脉拘急 肢体屈伸不利寒客经络关节 可见经脉拘急 肢体屈伸不利 16 三三 暑暑 暑是夏天的主气 有明显的季节性 17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 暑邪为病 可出现身热 面赤 烦渴 汗多暑邪为病 可出现身热 面赤 烦渴 汗多 等火热炎盛之象 等火热炎盛之象 18 暑性升散 耗气伤津暑性升散 耗气伤津 暑邪伤人 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 汗出过多暑邪伤人 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 汗出过多 则易伤津液 则易伤津液 大量汗出的同时 往往气随津脱而致气虚 大量汗出的同时 往往气随津脱而致气虚 可见气短乏力 甚则突然晕倒 冷汗肢凉 可见气短乏力 甚则突然晕倒 冷汗肢凉 不省人事 称为不省人事 称为 中暑中暑 19 暑多挟湿暑多挟湿 除见发热 烦渴等暑热症除见发热 烦渴等暑热症 状外 常同时伴有头身困状外 常同时伴有头身困 重 胸脘痞闷 恶心呕吐重 胸脘痞闷 恶心呕吐 大便溏泻不爽等湿阻症 大便溏泻不爽等湿阻症 状 状 20 四四 湿湿 湿是长夏主气 湿是长夏主气 长夏正当夏秋之交 湿气最盛 故多湿病 长夏正当夏秋之交 湿气最盛 故多湿病 外湿伤人 除与季节有关之外 还与工作 生外湿伤人 除与季节有关之外 还与工作 生 活环境有关 活环境有关 21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性重浊湿性重浊 重 是沉重 重着之意 重 是沉重 重着之意 浊 即秽浊不清 浊 即秽浊不清 湿邪致病 有肢体沉重 分泌物秽浊不清的特湿邪致病 有肢体沉重 分泌物秽浊不清的特 点 点 22 湿性粘滞湿性粘滞 粘 即粘腻 粘 即粘腻 滞 即停滞 滞 即停滞 体现在两个方面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症状 如舌苔垢腻 大便粘滞不一是症状 如舌苔垢腻 大便粘滞不 爽 小便滞涩不畅等 爽 小便滞涩不畅等 二是病程 即湿邪不易速去 病程较二是病程 即湿邪不易速去 病程较 长 迁延难愈 长 迁延难愈 23 湿为阴邪 易伤阳气 阻碍气机湿为阴邪 易伤阳气 阻碍气机 常见胸闷脘痞 小便短赤 大便不爽等 湿常见胸闷脘痞 小便短赤 大便不爽等 湿 邪阻遏脾阳 则脾失健运 邪阻遏脾阳 则脾失健运 水湿泛于肌肤 则为水肿 水湿泛于肌肤 则为水肿 脾不升清 水湿渗于肠间则为泻泄 脾不升清 水湿渗于肠间则为泻泄 湿邪流注经脉 经络阻滞 则肢节疼痛沉重湿邪流注经脉 经络阻滞 则肢节疼痛沉重 24 五五 燥燥 燥是秋天的主气 故又称秋燥 燥是秋天的主气 故又称秋燥 燥邪致病燥邪致病 初秋尚热 挟有火之余气 多为温燥初秋尚热 挟有火之余气 多为温燥 深秋已凉 近于冬寒之凉气 多为凉燥 深秋已凉 近于冬寒之凉气 多为凉燥 25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燥易伤津燥易伤津 症见口唇皱裂 舌红少津 干咳少痰等 症见口唇皱裂 舌红少津 干咳少痰等 燥而偏热 称为燥而偏热 称为 温燥温燥 燥而偏寒 则为燥而偏寒 则为 凉燥凉燥 燥易伤肺燥易伤肺 症见鼻燥咽干症见鼻燥咽干 千咳无痰 大便于惧等千咳无痰 大便于惧等 26 六六 火火 火为热之极 二者程度不同 性质则一 故火火为热之极 二者程度不同 性质则一 故火 与热常并称 与热常并称 风 寒 湿 燥等邪均能在其病理过程中化热风 寒 湿 燥等邪均能在其病理过程中化热 成火 成火 27 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火性炎上火性炎上 证候特点证候特点 出现高热 面赤 烦渴 脉洪数等症 出现高热 面赤 烦渴 脉洪数等症 火热之邪上炎而扰动神明 出现狂躁妄动 神昏火热之邪上炎而扰动神明 出现狂躁妄动 神昏 谵语等临床表现 谵语等临床表现 消灼津液消灼津液 出现烦渴引饮 舌干少津 小便短赤等症 出现烦渴引饮 舌干少津 小便短赤等症 28 生风动血生风动血 灼伤脉络灼伤脉络 火热入于血分火热入于血分 聚于局部 营血阻遏 可化腐成脓 聚于局部 营血阻遏 可化腐成脓 29 二 疫 疠 疫疠 又称温疫 疫气 疠气 异疫疠 又称温疫 疫气 疠气 异 气 疫毒 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致病因气 疫毒 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致病因 素 故名疫气 素 故名疫气 30 疫疠非单纯一种 疫气不同 所致疾病也多种疫疠非单纯一种 疫气不同 所致疾病也多种 多样 病状一般较为剧烈 多样 病状一般较为剧烈 不同疫邪 专袭人特定的脏腑 经络 专发为不同疫邪 专袭人特定的脏腑 经络 专发为 某病 常多人发病 相互染易 甚至引起瘟疫某病 常多人发病 相互染易 甚至引起瘟疫 流行 流行 疫疠的传染方式各异 有从呼吸感染 有从饮疫疠的传染方式各异 有从呼吸感染 有从饮 食而入 有从肌表而受 其发生与流行 往往食而入 有从肌表而受 其发生与流行 往往 与自然界气候的特殊变化和环境卫生条件有关与自然界气候的特殊变化和环境卫生条件有关 31 三 七三 七 情情 七情 即喜 怒 忧 思 悲 七情 即喜 怒 忧 思 悲 恐 二惊七种情志变化 是人体对外恐 二惊七种情志变化 是人体对外 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 32 突然 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 超过了人体突然 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 超过了人体 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 引起气机紊乱 脏腑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 引起气机紊乱 脏腑 阴阳气血失调 便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阴阳气血失调 便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七情致病直接影响内脏 故属内伤病因 七情致病直接影响内脏 故属内伤病因 七情致病有直接选择性伤及五脏和影响气机七情致病有直接选择性伤及五脏和影响气机 的特点 的特点 七情致病损伤五脏 不同的情志变化 对人七情致病损伤五脏 不同的情志变化 对人 体内脏有不同的影响 体内脏有不同的影响 33 素问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认为认为 怒伤肝怒伤肝 喜伤心喜伤心 思伤脾思伤脾 悲伤肺悲伤肺 恐恐 伤肾伤肾 阐明了情志因素所伤脏腑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阐明了情志因素所伤脏腑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大怒虽可伤肝 也可伤脾 因肝旺则乘脾大怒虽可伤肝 也可伤脾 因肝旺则乘脾 忧思虽可伤脾 也可伤心 因忧思虽可伤脾 也可伤心 因 心主神明心主神明 34 情志病中 以伤及心 肝 脾为多见情志病中 以伤及心 肝 脾为多见 素问素问 举痛论举痛论 谓谓 百病生于气也 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 则气下 则气下 惊则气乱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思则气结 气机郁滞 气机郁滞 日久不愈 可见气病及血而日久不愈 可见气病及血而 为瘀血 或郁而化火生热 或津聚为痰等为瘀血 或郁而化火生热 或津聚为痰等 35 七情不仅可以引起许多疾病的发生 而且对七情不仅可以引起许多疾病的发生 而且对 疾病的演变也有重要的影响 疾病的演变也有重要的影响 豁达乐观 可使五脏安和 豁达乐观 可使五脏安和 气机调畅 则促进疾病向愈 气机调畅 则促进疾病向愈 忧思郁怒 损伤五脏 影响气机 可使病忧思郁怒 损伤五脏 影响气机 可使病 情恶化 情恶化 36 四 饮食 劳逸四 饮食 劳逸 37 一一 饮食饮食 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 维持生命活动的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 维持生命活动的 必要物质 必要物质 饮食失宜 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之饮食失宜 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之 一 一 大病后 余邪未尽 脾胃虚弱 饮食更大病后 余邪未尽 脾胃虚弱 饮食更 应有节制 否则可因伤食导致复发 即应有节制 否则可因伤食导致复发 即 所谓所谓 食复食复 38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 饮食过量或暴饮暴食 则损饮食过量或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