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安市“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关于报送六安市“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的报告省农委渔业局: 现随文报送六安市“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请审示。2016年1月10日六安市“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六 安 市 农 委 水 产 局2016年1月10日目 录一、“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情况及主要成就 (1)1. 渔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2)2. 渔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3)3. 标准化健康养殖稳步推进(4)4. 渔业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渔业转型升级加快(4)5. 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4)6. 综合管理能力提升(5)7. 各项惠渔政策得到认真落实(5)二、“十三五”期间渔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6)(一)发展机遇(6)1. 渔业发展宏观环境有利(6)2. 渔业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具备(6)3. 水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7)4. 渔业功能拓展带来新机遇(7)5. 绿色农业对渔业发展提出新要求(7)(二)制约因素(8)1. 渔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8)2. 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8)3. 苗种问题仍是制约产业大发展的瓶颈(8)4. 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9)5. 科技支撑能力亟需提高(9)6. 渔政管理能力有待提升(9)7. 水产品质量监管任重道远(10)三、“十三五”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一)指导思想(10)(二)主要目标(10)四、“十三五”渔业重点工作任务 (11)(一)总体布局(11)1. 茶谷有机鱼产业区 (11)2. 淠河经济带健康养殖区 (11)3. 沿淮特色优质渔业养殖区 (12)4. 城郊休闲渔业示范区 (12)(二)重点工作(13)1. 突出重点领域,推进渔业强县建设(13)2. 突出绿色高效,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 (14)3. 突出品牌引领,培育渔业产业化联合体 (14)4. 突出依法治渔,确保“三大安全” (15)5. 突出科技支撑,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16)五、保障措施(17)(一)强化组织保障(17)(二)强化依法行政(17)(三)强化政策扶持(18)(四)强化改革创新(18)六安市“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十二五”以来,全市水产系统认真组织实施安徽省“水产跨越工程”,加快现代渔业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依法兴渔,依法治渔,推进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转变,变水面资源优势为渔业经济优势,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安徽省“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和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皖政秘2013184号)的总体部署,在认真总结“十二五”渔业发展成就,深刻分析我市渔业发展内部条件和外部机遇的基础上,研究编制六安市“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渔业发展思路、战略目标、重点任务、重要工作、保障措施,促进我市现代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情况及主要成就“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渔业发展,把发展现代渔业纳入全市“三农”综合工作年度考核检查内容。市政府办公室以六政办秘201477号文件印发六安市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对现代渔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发展,促进渔业发展升级,推动我市渔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的发展目标。各县、区积极贯彻省、市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立足本地渔业资源,深入实施水产跨越工程,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强化渔业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全面、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1、渔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十二五”以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依法治渔和科技兴渔,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施渔业“三进工程”和“水产跨越工程”,推动渔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社会对水产业发展关注程度提高,工商资本投资休闲渔业力度加大,市场水产品价格稳中有降,市场水产品供应丰足,品种齐全,鲜活程度高,外销量增大,渔业经济形势运行平稳趋好。“十二五”末,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10万亩(含寿县,下同),水产品总产量31万吨,年均增长3.3%,名优水产品产量达到15万吨,占总量的48%,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71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二、三产业产值20亿元,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2%。渔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突出体现在:一是大力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累计改造精养池塘10万亩,渔机装备配套率显著提高,夯实渔业发展基础。二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比重增加,全市名优水产养殖面积40万亩。三是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迅速。寿县华祥、正源、天源、金源和霍山绍峰等水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水产品2万吨以上,出口创汇千万美元以上,产加销有效衔接,延长产业链条,二、三产业发展提高了产业综合效益。四是区域布局和优势板块建设步伐加快。大别山区生态有机鱼产业区、沿淮名优渔业养殖区、稻田生态养殖区等渔业板块初步形成。五是休闲渔业蓬勃发展。全市规模休闲渔业基地500多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15家,产值达5亿元以上,成为促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六是品牌渔业创建工作卓有成效。“万佛湖牌鲢、鳙鱼”、“寿丰甲鱼”、“东湖鲜”等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渔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渔业产业化水平迅速提升。一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全市已有省、市级水产龙头企业21家,其中省级5家,涌现出霍山华凌、霍山邵峰、舒城万佛湖渔业总公司、裕安华润等一批知名企业;二是全市加快构建新型渔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渔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水域滩涂使用权流转,支持渔业合作社、渔业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快速地推进了渔业产业化进程。全市水产养殖大户5万户,家庭渔场2000家,渔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0多家。三是水产品加工水平迅速提升。水产品加工已由传统腌制、冷冻向精细分割、鱼糜、即食品等精深加工发展,全市年加工水产品达3万吨;四是出口创汇不断扩大。出口品种不断增加,出口地区不断扩大,已形成年出口超千万美元的创汇能力;五是区域主导品种增多,水库有机鲢鳙鱼、河蟹、小龙虾、黄鳝、泥鳅、龟鳖、鳜鱼等名特优品种养殖、加工、流通服务业发展加快,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农户模式,有效促进了市场开拓。全市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近5万户,比“十一五”期末扩大近2倍。3标准化健康养殖稳步推进。各地坚持把标准化健康养殖作为渔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以创建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模式,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全市目前有 41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核心示范面积10000 亩、辐射带动60万亩;新建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5个,建立水产病害测报站(点)35个,开展病害测报12300亩,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3个;建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40万亩,认证无公害水产品 27个、绿色水产品7个,认定有机水产品基地2个,地理标识产品1个;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4、渔业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渔业转型升级加快。围绕发展现代渔业,积极创新现代渔业技术推广模式,提高推广服务能力。我市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作为“十二五”重点推广项目,建造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示范点8个,共3080平方米。由华润科技养殖有限公司为主开展的“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研究”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华润科技养殖有限公司还入选农业部“渔业生产现代化与智能化管理模式”,为全国八大渔业技术模式之一。5、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认真贯彻国务院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安徽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坚持依法禁渔期、禁渔区制度,有效组织开展增殖放流,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坚持大水面春季禁渔期制度。连续9年实施春季禁渔,连续7年在全市9多处、45多万亩的重要渔业水域实行了禁渔期、禁渔区制度,重点水域水生生物得到有效保护;二是有效组织增殖放流活动。“十二五”期间,舒城、金寨、霍邱等县在淮河、杭埠河、史河流域增殖放流经济鱼类超1000万尾,放流工作有规划、按程序、请公证、建档案、增投入;三是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加快。全市通过建造获得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个。与安农大合作,在万佛湖水域开展了渔业资源监测工作,逐步建立水域鱼类区系数据库、浮游生物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6、综合管理能力提升。深入推进实施养殖证制度,各县区政府均出台了水域滩涂养殖规划,有力保障了渔民权益和渔业发展空间。组织开展渔业统计工作,建立了渔情信息采集网络,完善了部、省、市、县四级渔政执法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了“平安渔业示范县”、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创建活动,获得国家级、省级“平安渔业示范县”1个和3个。7、各项惠渔政策得到认真落实。“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支持渔业生产,渔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切实做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已完成安置2098户。此外,“菜篮子”财政专项、渔业燃油补贴、渔业互保、惠农保险等惠渔政策成效显著,有效夯实渔业发展基础,化解了渔民生产的后顾之忧。全面完成渔船检验、登记和捕捞许可“三证合一”工作。二、“十三五”期间渔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期间,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中,宏观经济总体发展形势于“三农”有利,我市渔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一)发展机遇1、渔业发展宏观环境有利。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摆上重中之重位置,确立“四化”同步推进战略,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持续强化,特别是国发201311号文件出台前后,国务院实施了一系列渔业支持保护政策,为渔业强国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发展环境。省、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渔业发展放在农业农村发展大局中谋划,推动我市由渔业大市向渔业强市转变。各县区政府也都相继出台文件,配套政策措施,支持现代渔业发展。2、渔业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具备。我市有皖西著名的“六大水库”、“两大湖泊”等八大代表性生态养殖水域,还有淠史杭枢纽工程、各类河沟干渠等各类养殖水域面积位居全省前列,水域滩涂资源丰富,生态养殖环境良好,近100万亩稻田适宜推广“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渔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实施水产跨越工程,渔民收入持续增加,在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良好的产业积累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3、水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健康保健消费意识的提高,食品消费结构更趋优化。据预测,作为优质动物蛋白重要来源的水产品,未来二十年全球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