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关读物 孟子见梁惠王 胠箧 走近先贤 亚圣 孟子 1 生平简介 孟子 约公元前 372 前 289 山东邹城人 名轲 字子舆 中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政治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曾效仿孔子周游齐 晋 宋 薛 鲁 滕 梁列国 游说他的 仁政 和 王道 思想 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 几乎没有人采 纳他的治国思想 孟子遂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 2 主要成就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其学说的出发点为性善论 提出 仁政 王道 主张德 治 著有 孟子 一书 3 地位影响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 亚圣 之称 与 孔子并称为 孔孟 南华真人 庄子 1 生平简介 庄子 约公元前 369 前 286 名周 字子休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 文学家 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 虽然生活贫穷困顿但也不为名利 所惑 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 被其拒绝 2 主要成就 庄子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著 有 庄子 一书 3 地位影响 后世将庄子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 他们的哲学为 老庄哲学 背景呈现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曾去邹 鲁 宋 滕 梁等国游说诸侯 齐宣王 梁惠 王等尽管对他十分礼遇 终因 迂阔而疏于事情 不为诸侯所用 退而与万章之徒 著书 论事 孟子一贯主张 仁政 主张实行 王道 而当时社会流行的却是 霸道 即君主 凭借武力 刑法 权势等进行统治 凡事行法家主张 讲求耕战 富国强兵 以便取得胜利 而孟子的仁政王道学说 在当时却行不通 胠 箧 受绝对自由精神的制约 庄子善于运用意随笔至 随文章挥洒的笔法 以 寓言 为主 要创作手法 成为第一个有意识创作寓言的作家 在创作中 针对天下人情物态 常常自觉 追求奇特 目的是将自己独特的理念塞进寓言的躯壳 当然也存在一种论辩和放荡不羁的倾 向 国学链接 文学常识 雄辩滔滔的儒家经典 孟子 孟子 是孟轲及其门人所著的散文集 儒家经典之一 1 体例 孟子 是孟子言论汇编 基本上采用了对话体 2 篇目 孟子 有七篇传世 分别为 梁惠王 上下篇 公孙丑 上下篇 滕文 公 上下篇 离娄 上下篇 万章 上下篇 告子 上下篇 尽心 上下篇 3 思想内容 1 仁政 主张行王道 制民产 省刑薄赋 申孝悌之义 2 性善论 3 民贵君轻 4 艺术特色 说理畅达 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逻辑严密 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 峰 汪洋恣肆的浪漫主义道家经典 庄子 庄子 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为道家经典之一 1 篇目 据 汉书 艺文志 记录 庄子 52 篇 今存 33 篇 分内篇 7 外篇 15 杂篇 11 内篇的思想 结构 文风都比较一致 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 外 杂篇则兼有其后 学之作 甚至掺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 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 2 思想内容 鄙弃荣华富贵 权势名利 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 追求逍遥无恃 的精神自由 3 艺术特色 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 想象奇特 形象生动 善于运用各种譬喻 活泼风趣 睿智深刻 4 价值影响 1 在文学上 其寓言运用虚构手段塑造形象 开拓了艺术境界 2 在思 想上 其愤世嫉俗 不与统治者为伍的言行影响了历代的文人 文化常识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代 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 大变革 风云变幻的时期 在剧烈的社会变革 中 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 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 对社会变革发表 不同主张 于是 诸子百家 便应运而生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 战国 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 别的总称 据 汉书 艺文志 的记载 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 189 家 4 324 篇著作 诸子百 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法家 道家 儒家 阴阳家 名家 墨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纵 横家 一 通假字 1 将为胠箧 探囊 发匮之盗而为守备 同 柜 2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 通 向 先前 从前 3 罔罟之所布 同 网 4 阖四竟之内 同 境 疆界 5 子胥靡 通 糜 6 擿玉毁珠 通 掷 扔掉 二 一词多义 1 遗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动词 遗弃 抛弃 深追先帝遗诏 动词 遗留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动词 遗失 丢失 使人遗赵王书 动词 送给 公子闻之 往请 欲厚遗之 动词 赠送 给予 2 发 将为胠箧 探囊 发匮之盗而为守备 动词 打开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动词 把箭射出去 发射 朝发枉陼兮 夕宿辰阳 动词 出发 发闾左適戍渔阳 动词 征发 征调 扼腕墓道 发其志士之悲哉 动词 抒发 于败堵丛草处 探石发穴 动词 发掘 使人发书至赵王 动词 送 发送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动词 发生 兴起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动词 拿出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动词 生长 长出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名词 头发 3 治 治邑 屋 州 闾 乡 曲者 动词 建置 而天下始治矣 形容词 治理得好 社会安定太平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动词 医治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动词 部署 不敢复有株治 动词 治罪 同心一意 共治曹操 动词 对付 4 国 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名词 国家 九国之师 逡巡而不敢进 名词 诸侯国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名词 国都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名词 地方 5 交 上下交征利 副词 互相 饥冻虽切 违己交病 副词 并 一起 请息交以绝游 名词 交往的人 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名词 盟约 台隍枕夷夏之交 名词 交界 6 夺 不夺不餍 动词 夺取 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 动词 强行改变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动词 耽误 7 而 不远千里而来 连词 表修饰 亦有 仁义 而已矣 助词 与 已 连用 表限制语气 上下交征利 而国危矣 连词 表承接 苟为后义而先利 连词 表并列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连词 表转折 敏于事而慎于言 连词 表并列 五十而知天命 连词 无意义 功成而弗居 连词 表转折 8 其 万乘之国 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第三人称代词 他的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第三人称代词 他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 指代自己 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 那些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其一人夜亡 告之 指示代词 其中的 三 词类活用 1 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 名词作状语 对外 2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 得利 3 苟为后义而先利 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后 以 为先 4 不远千里而来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远 四 古今异义 1 故尝试论之 古义 曾经试图 今义 试着做 试一试 2 所以立宗庙 社稷 古义 用来 今义 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 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 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 古义 不能通晓 今义 用在动词 形容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4 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古义 不能行窃 今义 能力 本事欠缺 不可以 5 灭文章 散五采 古义 文饰 文辞 今义 独立成篇的文字 事情里暗含的意思 五 文言句式 1 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判断句 译文 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做法 2 彼圣人者 天下之利器也 非所以明天下也 判断句 译文 那些所谓的圣人 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 是不可以来明示天下的 3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 状语后置句 译文 因而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 4 何以利吾国 宾语前置句 译文 怎样使我的国家得利 5 何适而无有道邪 宾语前置句 译文 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 6 天下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译文 天下是没有的 7 不夺不餍 省略句 译文 他们 不夺取 国君的地位和利益 是绝对不会满足的 8 昔者龙逢斩 比干剖 苌弘胣 子胥靡 被动句 译文 从前龙逢被斩首 比干被剖心 苌弘被车裂 子胥被抛尸江中任其糜烂 六 名句默写 1 王何必曰 利 亦有 仁义 而已矣 2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3 唇竭则齿寒 鲁酒薄而邯郸围 圣人生而大盗起 4 夫谷虚而川竭 丘夷而渊实 5 彼窃钩者诛 窃国者为诸侯 6 鱼不可脱于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 故绝圣弃知 大盗乃止 擿玉毁珠 小盗不起 孟子见梁惠王 一文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 着重阐述了孟子先 仁义 而后 利 的政治思想和策略 文中的孟子不是不讲 利 他只是扩大了 利 的内涵 扩大了 利 的效用 他的治国之道 有着长远的打算 仁义也是 利 道德也是 利 这些是广义的 长远的 利 是 大利 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 利 也不只是权利的 利 如果君主 实行了这样的 大利 将仁义用在治国 内政外交上 那么在互相征伐的战国时代 最后 的胜利必然属于这个施行 仁义 的国家 所谓的 利 自然随之而来了 胠箧 一文具有强烈的刺世指向意义 庄子不满意所处的社会现实 一针见血地指出 窃钩者诛 窃国者为诸侯 的现象 认为 圣 和 智 是惑乱天下的主要原因 因而庄 子提出 绝圣弃知 的主张 摒弃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要求回到 至德之世 这表现了庄 子的社会观和政治观消极颓废的一面 其具体内容可概括如下 第 1 段聪明智慧是为大盗做准备的 第 2 段大盗盗窃了国政与圣知之法 第一部分 当时治天下的主张和 办法都是统治者 阴谋家的工具 第 3 段圣人生而大盗起 第 4 段 诸侯偷走了仁义 这些都是圣人的 过错 第二部分 摒弃一切社会文化 绝圣弃知 胠箧 第 5 段绝圣弃知 人人保有本原 一 阅读 孟子见梁惠王 文中语段 完成 1 2 题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 叟 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 利 亦有 仁义 而已矣 王曰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 士 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 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 弑其 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 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 千取百焉 不为不多矣 苟 为后义而先利 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 仁义 而 已矣 何必曰 利 1 孟子顺着梁惠王的功利思想 从反面推论 指出交互征利的严重后果 并正面提出君主只要讲 就不会出现 的严重后 果 明确 国危 仁义 遗其亲 后其君 2 概括这段选文的主旨 明确 选文分析了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 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 告诉人们 先义 后利 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二 阅读 胠箧 文中语段 完成 3 4 题 夫谷虚而川竭 丘夷而渊实 圣人已死 则大盗不起 天下平而无故矣 圣人不死 大 盗不止 虽重圣人而治天下 则是重利盗跖也 为之斗斛以量之 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为之 权衡以称之 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为之符玺而信之 则并与符玺而窃之 为之仁义以矫之 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 彼窃钩者诛 窃国者为诸侯 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则 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故逐于大盗 揭诸侯 窃仁义斗斛 权衡 符玺之利者 虽有轩冕之赏 弗能劝 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 是乃圣人之过也 3 庄子眼中的 圣人 是指 大盗 是指 明确 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典范人物 统治阶级的人物 4 如何理解 窃钩者诛 窃国者为诸侯 的观点 明确 这表现了庄子对战国社会以强凌弱 是非颠倒的现象的强烈不满 在当时 成 则王 败则寇 的现实中 无疑是最大胆的宣言 小盗被诛杀 大盗竟安享尊荣 如此 还 有什么正义和公理可言 1 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 利 放弃 利 呢 请说说你对孟子义利观的理解 明确 1 孟子积极肯定了人皆有物利需求 认为这种物利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必然的 合理的 2 物利和道德是相关相连的 相生相长的 孟子指出 在物质达到一定水平时 务必加 强道德教育 加强人伦道德观念的培养 总之 孟子并没有因义而否定利 他认为应该先义后利 以义为先 2 绝圣弃知 是庄子在 胠箧 中提出的一个响亮的口号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绝圣 弃知 这个问题 明确 庄子提倡的 绝圣弃知 并不是不论道德 文化 艺术和器物制作而希望人们 闭目塞听 也并不是希望人们回到愚昧无知的野蛮时代 因为庄子目睹了人类离开了原始社 会以后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被统治者所盗用 成为他们追求 争夺的对象和欺骗 压迫 的工具 污染 破坏 迷惑了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