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 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主题线索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及曲折发展的 历程 主要表现 1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随着西方经济势力入侵 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 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2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河 在洋务企业和 外资企业的诱导下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艰难发展 3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全民族抗战 时期 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 解放战争时期 在帝国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主 义三座大山的压制下 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陷入绝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族工业迎来 新的春天 第28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 的兴起 考纲考情分析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主干知识整合 考点即时演练 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 备考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抓主干 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 原因 前提条件 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重要因素 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 铁路等交通事业的 发展 加强了城乡的经济联系 历史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主要原因 近代西方 的入侵 内部根源 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 资本主义 2 表现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的衰败 标志着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9世纪六十年代起 解体速度加快 农业 中国农产品的 程度有一定发展 耕 织 分离 手工业 中国的各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 纺 织 分离 手工棉纺织业 商品化 上海 3 特点 解体速度 全国各地解体的速度不一致 地区解体的速度要快于内地 解体动力 外因为主要动力 即 的入侵 解体结果 依然长期占主导地位 中国未建立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4 影响 自然经济解体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市场和资金 从而为 的产生 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但是中国经济同时也沦为 的附庸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经济基础 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从根本上 东南沿海 外国资本主义 自然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冲击了封建制度 2 洋务运动 1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王朝内外交困 内有 外有列强 入侵 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 维护清朝的 统治 2 概况 时间 19世纪60 90年代 根本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 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指导思想 太平天国运动 科技 中体西用 3 措施 以 为旗号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 局 等 企业性质均属官办 产品由政府直接分配给军队使用 企业内部的管理采用衙门管理的形式 与旧式的官府工作十分相似 以 求富 为旗号 创办近代 如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等 多采用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的形式 产品投放市场 对外 国资本主义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筹划近代海防 初步建成 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近代教育 创办了 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 造 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外交走向近代化 创建总理衙门总揽一切对外事务 自强 福州船政局 民用工业 开平煤矿 北洋 京师同文馆 4 企业性质 采用官办 官商合办的形式 存在消耗高而效率 低 洋人垄断生产技术等弊端 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5 失败 战争的惨败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6 性质 开明阶层的自救运动 7 评价 积极作用 迈出了中国 的第一步 引进西方近代科技 培养了一批科 技人才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国的 起到一定抵制 作用 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局限性 只学习西方的科技 不改变中国的制度 的洋务运 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官督商办 甲午中日 封建地主阶级 近代化 经济侵略 中体西用 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 背景 1 封建 逐步解体 提供了客观条件 2 企业的丰厚利润 起了刺激作用 3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 起了诱导作用 2 表现 上海的 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的贻来牟机器 磨坊等 3 影响 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产生 新的阶级 力量产生 自然经济 外商 生产技术 发昌机器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三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1 原因 1 甲午战后 列强的 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 甲午战后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 的限制 3 受民族危机刺激 设厂自救 实业救国 思潮兴起 2 表现 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企业数量增加 规模扩大 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 影响 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资本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 重理解 1 鸦片战争对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1 一批中国传统手工业走向没落 其中主要是与进口洋货直接对立的手工业 如农家棉纺织业 制 针 制烛 木版印刷等行业 2 同样是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 中国内部曾经长期受压制的另一批手工业却意外得到了发展的空 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因为市场需求大 诸如土法造纸业等制造的产品是机制品无法完全取代的 所以土洋长期并存 一些传统工艺的手工业因较少受到外国商品的竞争或者具有民族特色而得到了继续发展 如抽纱 织袜 制发网 制草帽 制钨 制肠衣 制砂 制珐琅等 但它们大多由包买商组织生产 单个 家庭劳动以及手工工场形式较少 那些逐渐依附于国际市场和适应外国资本主义需要的手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制茶 业 丝织业以外 在磨坊 酱园 缫丝 轧花 制裘 毛笔 中药加工 木器等行业中也已经出现 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其中某些行业还开始运用机器进行生产 2 多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3 甲午战争后 列强经济侵略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甲午战争后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表现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为辅的 特点 1 资本输出 以企业贷款和设厂修路为主要形式 企业贷款 甲午战争后 外国银行在中国的投资不仅贷款总额庞大 而且投资的 范围也不断地扩大 民族工业是其重要的贷款对象 在近代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过 程中 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是帮助其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但是 在夹缝中的近 代民族工业 仍然受到近代列强侵略势力在内的各种势力的非难 列强对近代民 族工业的企业贷款 不是为了帮助其工业的发展 而是掠夺经济利益 设厂修路 列强通过 马关条约 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的权利 列强在华开设的工厂凭借雄厚的资本做后盾 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材料 和劳动力资源 规避了关税 又利用种种特权减免各种捐税 在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甚 至形成了行业垄断 与开设工厂相呼应的是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 这使列强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形成了有形交通网络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廉价原料的掠夺和商品的倾销 使民族工业 的商品受到排挤 严重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 商品输出 从商品市场来看 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为商品输出开辟了道路 中国在1895 1898年 4年间洋货的输入超过输出1 3倍 平均每年入超4 700多万两 总记录超近1 9亿 两 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加速了中国城乡手工 业的破产 进口的货物中 以棉布 棉纱 煤油 纸烟 面粉 钢铁 杂货等日用品居多 很少有工矿企业的机器设备 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和农产品的大量输出 到19世 纪末 中国的国内外市场已经为外商所控制 他们以雄厚资金为后盾 操纵市场 任意抬高 或压低货价 4 官办洋务企业民营趋势 1 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这个结论是说洋务运动 富国强兵 的目 的没有实现 不是说洋务企业随着战败而破产 2 官办军工企业因编练新军的需要仍有发展 军工企业改革经营管理方式 转 产民用产品 逐渐走向市场 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 注重质量 制造的轮船 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 3 民用工业的发展则没有间断 洋务派创办的纺织工厂几乎全部转为民办 湖 北纺织局因亏损停顿 租给广东商人承办 逐渐扭亏为盈 1913年 张謇任农林 工商总长时提出 凡是农林 工商部所属的官办企业 全部停办或招商 顶办 5 洋务运动没能实现富国强兵的原因 1 从学习目的上 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 统治 2 从学习内容上 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 从企业管理上 采用官办 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形式 管理制度混乱 4 从国内环境看 在中央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与洋务派对立的顽固派盲 目排外 极力阻挠洋务运动 5 从外部环境看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 洋匠挟技居奇 唯利 是图 6 买办 1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 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 人 这类被外商雇用的商人 可作为外商的翻译 也可处理外国商界与本国政府 间的双向沟通 2 鸦片战争后 中国废止公行制度 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 沿称买办 后来 外商为减少买办的中间佣金 逐渐采取与中国人直接交易的办法 买办 遂转化为单纯的外商雇员 称 华经理 或 中国经理 3 买办阶层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 催生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 探究重点 主题一 欧风美雨的冲击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料 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 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 组 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 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 成 为多余的人 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 中国工人伙多 有用之不竭之势 所得区区工 价 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 上海如此 他处尤为便宜 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 致远 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 离家不计也 面对这种情况 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 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 缓缓荡开 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 并 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 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 迁具有两重意义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的 表现 概括指出其 两重意义 解析 由 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 总会有一批生产 者被抛出生产之外 成为多余的人 得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由 致远方男女 来谋食者日繁有徙 离家不计也 得出近代民族工业 外商企业逐步产生 由 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 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 种种变化 得出两重意义 一重意义是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对封建专制制度 形成了冲击 二重意义是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导致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 促 进社会变革 参考答案 表现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近代工业逐步产生 如近代民族工业 外商企业也可 两重意义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加速了旧制度的崩溃 新的经济因素产生 促进 近代社会变革 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 主题二 危机中的自救 晚清政府近代化 材料 表一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表二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 问题 比较表一 表二 提取两项有关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信息 并结合 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 首先 根据题中要求 提取两项变化的信息 如 清政府由进行器 物变革到进行制度变革 晚清留学生由留学欧美为主变为留学日本为主等 其次 结合所学 对所提取的两项信息逐一加以说明 如 对晚清留学生 由留学欧美为主变为留学日本为主进行说明 可以从甲午战败国人受到震 动 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极大成功 清政府财政困难等角度说明 参考答案 变化一 清政府逐渐废除科举制 说明 科举制不能适应时代 发展 有识之士的推动 西学传播和新式学堂的兴办 民族工业发展需要各 种实用人才 变化二 清政府由重农抑商到振兴商务 奖励实业 说明 解决财政困难 增加税收的需要 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遏制革命以挽救统治危机 变化三 清政府由进行器物变革到进行制度变革 说明 列强侵略加深 清政 府自身统治危机加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