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2、文明社会: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有公田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3、土地私有:(1)井田制崩溃:公田抛荒,私田私有(2)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3)商鞅变法: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全面肯定【例题】下列引文能揭示西周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1、土地国有制:称公田或官田,用于封赏或授田。是旧土地制度的遗存状态,唐宋后减少,但一直存在2、土地私有制:(1)三种形式: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2)地主土地所有制A、途径:土地兼并B、历程: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营,聚族而居,人身依附,私人武装(规模大,门类全)宋朝不抑兼并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土地买卖普遍【例题】土地私有制条件下,土地兼并严重。东汉以来,土地日益集中到豪强地主手中,后来发展为士族地主,他们得生产经营达到较大规模,主要是A、雇佣农民经营 B、田庄式规模经营C、分“公田”“私田”经营 D、自耕农的经营模式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商周时期)国王所有得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得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1、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存在。2、土地兼并的影响:政治上,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得减少,加剧社会贫富悬殊,阶级斗争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促进一些封建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对农民来说,造成普遍贫困,使农民无力购买手工业产品; 对地主来说,封建地租重,使其更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3、封建政府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规定官、民可以占有田地的最高限额清查大地主的土地实际数目,保证国家赋税收入。封建国家往往在不触动地主所有权的条件下,延缓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上解决。土地私有制得确立和土地兼并示意图历史时期土地制度变化情况表现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崩溃,土地私有制产生“公田”被抛荒;“私田”成为似有土地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权,加速井田制瓦解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最终确立土地私有制秦国商鞅变法等“废井田,依军功行田宅”三、租佃关系普遍化1、出现:战国。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2、历程(1)宋代:租佃制是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地租形态是实物租(2)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契约纳租方式确定3、影响:(1)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生产积极性提高(2)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的同时出现了雇佣关系。【例题】明清时期,租佃制度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主要是因为是商品经济发展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契约纳租方式的确立农民身份的提高A、 B、 C、 D、租佃关系的出现和日益普遍化1、产生原因: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2、定义: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地租,地主通过租佃契约和佃农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3、发展情况:战国已经产生。汉代现象比较普遍。宋朝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4、佃农和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依附关系变化趋势:越来越弱原因:A、经济发展。B、人民的反抗斗争(地租: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作用:生产积极性、自主权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变化的方向和影响按人定征收向土地征收的转变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