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主族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的周期性变化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周期主族元素中,A族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B 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小,越容易得到电子C 室温时,A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D 同为A族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 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3.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 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D 3517Cl与3717Cl得电子能力相同4.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氯化氢、溴化氢、碘化氢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B 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C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D 同周期元素(除零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钠、磷、氯、氩四种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磷B 在氮、氟、镁、氯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镁C 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递增D 硅烷(SiH4)比甲烷(CH4)稳定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性质相同B 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C 同一周期中的第A族和第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或11或25D 因为酸性:HClH2S,所以非金属性:ClS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从氟到碘,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B 氧与硫为同主族元素,氧比硫的原子半径小,氧比硫的非金属性强C 第三周期从钠到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D 因为铝原子比钠原子失去电子数目多,所以铝比钠的还原性强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O、S、Na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 LiOH、KOH、CsOH的碱性依次减弱C NH3、PH3、SiH4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D 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减弱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Na、Mg、Al元素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B N、O、F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C P、S、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D Li、Na、K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10.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 HCl、HBr、HI稳定性依次减弱B Na、Mg、Al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 NaOH、KOH、CsOH碱性依次增强D Li、Na、K、Rb、Cs单质的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1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 H、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 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 B、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 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12.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B 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 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D 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13.关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 金属性逐渐增强C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D 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14.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从上到下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 金属性逐渐减弱B 化合价逐渐升高C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15.关于主族元素(氧、氟除外)性质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 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C 第n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为n价,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为8n(n4)D 第n主族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2On,氢化物分子式为RHn(n4)16.下列说法不符合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 易形成1价的阴离子B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 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D 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1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周期主族元素中,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B 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小,越容易得到电子C 室温时,A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D 同为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18.下列变化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B F2、C12、Br2、I2单质的颜色逐渐变浅C Li、Na、K、Rb、Cs金属性逐渐减弱D 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减弱19.在给定的碱金属元素(Li、Na、K、Rb、Cs)和卤素(F、C1、Br、I)中:(1)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2)原子最易得到电子的是_,最易失去电子的是_;(3)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金属性最强的是_。20.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阴影部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_族。(2)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砷酸(H3AsO4)属于(填“强酸”或“弱酸”)_。(3)碳和硅元素的氢化物都可以燃烧,但硅元素的氢化物在空气中可以自燃,试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4)试比较硫、氧、氟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填元素符号)_。21.某课外活动小组研究金属钾的性质。他们首先通过分析钾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查阅有关资料,知道钾与钠属于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钾排在钠的前面,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超氧化钾(KO2)。(1)预测钾的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钾在氯气中燃烧_;点燃钾剧烈燃烧_;将小块钾投入冷水中_;(2)推测钾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是(填“游离态”或“化合态”)_。(3)该小组研究钾的性质时用到的主要方法有_。(4)他们研究金属钾性质的程序是_。22.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_。(2)实验用品:实验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molL1溴化钠溶液、0.1 molL1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实验仪器:_、_、_、镊子、小刀、玻璃片等。(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4)实验结论:_。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蘸有溴化钠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湿润的红色纸条。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可选择的试剂有:大理石、碳酸钠粉末、浓盐酸、稀硝酸、硅酸钠溶液。(1)甲同学实验中(图1):从给出试剂中选出最佳物质(填化学式):A_,B_。烧杯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乙同学实验中(图2):写出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B处实验现象是_。若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为Mn2,当有0.04 mol高锰酸钾参加反应时,则可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氯气的体积为_。2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1)甲同学在a、b、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 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同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甲同学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_,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_(填字母),结论是_。(2)乙同学想验证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的规律,最好选用第_周期的_三种元素,最简单的实验是将大小相同的三小块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应该看到的现象是:_,_,_。25.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1)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A_B_C_(2)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6.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硫和碳得电子能力的强弱,通过比较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验证,设计了如图实验。(1)仪器a的名称是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填字母)。A稀硫酸 B亚硫酸C氢硫酸 D盐酸(2)仪器b的名称是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填字母)。A碳酸钙 B硫酸钠C氯化钠 D碳酸钠(3)仪器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如果看到的现象是_,证明b中反应产生了_,即可证明_比_酸性强,得电子能力_比_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第A族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弱规律。下图中A、B、C是三个可供选择制取氯气的装置,装置D的玻璃管中处依次放置蘸有NaBr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NaOH浓溶液和品红溶液的棉球。(1)写出装置B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_b_(2)实验室制取氯气还可采用如下原理2KMnO416HCl(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