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秋季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30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夏日深夜,万籁( )俱寂,我翻开鲁迅的朝花夕拾,畅游在文学的海洋里。那一串串脍炙( )人口的故事,传达着人类的chng()憬和理想,引领我们汲取智者的思想,体悟人生的真d( )。2、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分别填充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A 略( )一筹 意思 B 不求( )解 意思3、拟声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叽叽喳喳的鸟儿、沙沙的树儿、呼呼的风儿将我们的耳朵叫醒,听,澄澈的溪水也发出了悦耳的歌声,请写两个溪水的拟声词。(2分)4、根据上下文填空(2分)“羊”是象形字,“象头角足尾之形”(说文)。上古人过的是游牧生活,所以他们认为羊长得壮,长得大,形象漂亮,所以,甲骨文的“ A ”字,原从羊的形象得来(常任侠东方艺术从谈)。同时,羊是温驯忠厚的,便有了“善”字;又有跪乳之礼义,故繁写的“義”字,也带着“羊”字。羊肉美味可口,可做出各种菜肴,所以“ B ”字从“羊”。5、妙改汉字(2分)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请写出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 ”四个字。一、观假山叹人生之境(18分)木假山记【宋】苏洵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注释】孽(ni):树木的嫩芽。拱(g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濆(fn):水边。岌(j)然:高耸的样子。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或( ) 湍( ) 徒( ) 若( )7、一字多义是文言文中普遍现象,请分别写出句中“为”的意思。(2分)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8、请用三条“”为下面的文言句子断句。(3分)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9、翻译文中第段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2分)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10、找出第段中体现写作背景:在当时的社会,有许多知识分子处在厄运中,许多有用人才被无端毁掉的语句(2分)11、第自然段作者认为木假山“可敬”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分)12、积累链接:文中描写二峰“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让人不禁想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请补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2分)二、听古诗之韵:(14分)雨西湖汪国真西湖细雨里 有多少雨滴 如此一片苍茫 就溅起多少幻想 波光水色不尽枉然不见了莺飞草长 西湖友人笑我 唉,西湖不是故乡苏堤长长 白堤长长 晴也寻常 雨也寻常苏堤长长 白堤长长 晴也寻常 雨也寻常13、说西湖“晴也寻常 雨也寻常”。请写出苏轼诗歌中同时吟咏西湖晴雨的一句古诗名句。(2分)14、请写出这首诗所押的韵母。(1分)15、诗中几个“长”的读音一样吗?请注音。(2分)16、西湖自古就是文人心中的天堂。请写出除“苏堤、白堤”以外的与西湖有关的故事名一个。(1分)17、请归纳诗人在诗中抒发怎样的情感。(2分)18、“有多少雨滴就溅起多少幻想”。请赏析“溅”字之妙。(2分)19、请再写一句关于雨的完整诗句。_(2分)20、王维诗画成就都很高,书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中_,_体现明显。(2分)三、感手足沐大刚之气(13分)两兄弟林语堂熙宁四年(1072)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前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充任教授,淡泊自甘。陈州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就犹如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由各自的才气上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可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半,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大家。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苏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不是什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情势,子由对哥哥说:“空闲不见得是坏事,一日空闲长似两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哥哥却回答道:“可是我就是闲不住。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婉劝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但是问题是他不是。我们论到苏东坡就不能避免孟子所说的“气”这个字。以苏东坡的情况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精力必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佩服苏东坡的人和批评苏东坡的人,就常说到他这种至大至刚之气。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与矛盾遭遇,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正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苏东坡与子由及家人共度一个中秋后就要奔赴新任了。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送兄长至颖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颖州。在苏东坡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颖州河的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那天夜里,苏东坡写了两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飞蓬”一词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因为从现在起,他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直到他去世,就不会再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度过三年以上的时光。(节选自林语堂英文版苏东坡传,张振玉译)21、东坡其名为 ,子由其名为 ,与其父亲苏洵并称为“三苏”。(2分)22、读第自然段,概括两兄弟的在哪些方面不同?(3分)23、第自然段面对弟弟的劝说,东坡说到“可是我就是闲不住。”。记承天寺夜游他也写到“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两个“闲”分别指什么?(2分)24、品读第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和知识链接说一说你对苏东坡的“至大至刚之气”的理解。(2分)【知识链接】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谦于心,则馁也。 (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直:正义 馁:丧气)25、第自然段东坡诗云“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他为何用“飞蓬”来形容自己的一生?(2分)26、积累链接: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2分)四、行草木悟生命之谛(15分)倾听草木的呼吸(节选)曹洁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我看见神的目光,隐在树林、云端、风里,默然注视,寂静观照。草木是他的孩子,他赋予它们父亲一样的深爱。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不言其他,单名字就已是绝代天香了。这梅的名字真是好。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坐在青柳里,眼前是绿的,水里是绿的,朱自清先生的眼睛也成了绿色。在自清的光阴里自清,休息凡尘倦意,那倦怠轻飘飘地,被绿色淹没。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这让我想到林清玄的花燃柳卧:“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先生借花柳言说事理,一“燃”一“卧”,摹其各异风姿,突出彼此的默然衬托。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