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课差半车麦秸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1给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喷嚏( ) 麦秸( ) 歼( )灭 绰( )号 分泌( ) 颤( )抖 毡( )帽 冷峻( )ju( )发 i( )事 饱g( ) mn( )骂忌hu( ) hun( )难 羞s( ) 困jing ( )chn( )媚 哽y(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挂采 昏迷 苍茫 鼻涕B、怀疑 感概 愣怔 熟识C、枪毙 患难 规矩 息灭D、撕毁 倒霉 辩护 镰刀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标点。(1)他带着讽刺的口气说 俺是庄稼人 俺不懂新规矩哪 于是他又沉思起来(2) 喂 有一天我对他说 你应该称别人作 同志 哪(3) 革命是为着自己也为着大家的 我向他解释道 革命是要自己受点儿苦,打下了江山,大家享福哪 我们要能把鬼子打跑,几千万人都能够过安生的日子,咱们不也一样能得到好处吗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组是A、我们的两大敌人是:鬼子和虱子。B、“怎么不是呢?”他说:“没有听队长说俺的屋里人跟小孩子到哪儿啦?”C、“这是多么一个古怪的人物,”我心里说,“而且还粗中有细哩!”D、“好!”二十个人的声音重新把原野震得一跳。5.走近作者差半车麦秸是代著名作家于193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之作。他原名,字,他的著名的长篇小说,详尽描绘了明末农民起义波澜壮阔,曲折完整的历程。差半车麦秸运用的记叙顺序,追述了差半车麦秸从被当作汉奸到参加游击队,最后受伤被送往后方医院的过程。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不要哭!”队长低声命令道,“因此你就当汉奸了,是不是?”“鬼孙才是汉奸呐!我要是做了汉奸,看,老爷,上有青天,日头落我也落!”差半车麦秸耸了耸肩膀,兴奋的继续说下去:“别人告我说,要拿一个太阳旗北军就不管啦。小狗子娘自己做了个小旗交给我,她说,小狗子爹,快走吧,快去快回来!我说,混帐旗子多象膏药呐,南军看见了不碍事么?她说,怕啥呢,我们跟南军都是中国人呐,你这二百五!老爷,你想,我是中国人还会当汉奸吗?小狗子娘真坏事,她叫我拿他妈的倒楣的太阳旗!”他一边哽咽着,一边愤怒的咬着牙齿,一边又用恐惧的眼光看着队长。晚上我同差半车麦秸睡在一块儿,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加入我们的游击队?”“我为啥不加入呢?”他说,“你们都是好人呵。”停一停,他大大的抽了一口烟,又加上这么一句:“鬼子不打走,庄稼做不成!”我忽然笑着问:“你的小太阳旗子哩?”“给小狗子做尿布了,”他仿佛毫不在意的回答说。差半车麦秸同我悄声的谈着家常。从谈话中我知道他为着要安生的做庄稼而热烈的期望着把鬼子早日打跑,并且知道他已经决定叫他的女人和孩子在最近随着难民车逃到后方。他同我谈话的时候,眼光不断的向墙角的油灯飘着,似乎有一种什么感触使他难以安下心去。我装着睡熟的样子偷偷的观察着他的举动。我看见他噙着小烟袋,默默的坐了半天,不时的向灯光瞟一眼,神情越发的不安起来。最后他偷偷的站起来向灯光走去,但只走了两步就折回头走出屋子,在院里洒了一泡尿,故意的咳了一声,又回到我的身边。于是他又看了我一眼,磕去烟灰,把小烟袋放到枕头的东西下面,倒下去睡了。第二天,我把差半车麦秸拖到没人的地方,悄悄的问他为什么每夜要把灯亮熄掉。他的脸色红了起来,一边微笑着,一边吞吞吐吐的咕哝说:“香油贵得要命呐,比往年”他忽然搔了一下脖子,“点着灯我睡不惯。呵,你抽袋烟吧?”1.“差半车麦秸”是不是汉奸?为什么?2.“差半车麦秸”管鬼子叫“北军”,管队长叫“老爷”,说明什么?3.“差半车麦秸”为什么毅然留在了队伍中?4. 他的脸色红了起来,一边微笑着,一边吞吞吐吐的咕哝说:“香油贵得要命呐,比往年”他忽然搔了一下脖子,“点着灯我睡不惯。呵,你抽袋烟吧?”这句话看出“差半车麦秸”怎么样的性格特点?5.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差半车麦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差半车麦秸”同我悄声地谈着家常。从谈话中我知道他为了要安安生生地做庄稼而热烈地期望着把鬼子打跑。并且知道他已经决定叫他的女人和小孩子在最近随着难民车逃到后方去。他同我谈话的时候,眼睛不断向墙角的油灯瞟着,似乎有一种什么感触使他难以安下心去。我装着睡熟的样子偷偷地观察他的举动,我看见他噙着小烟袋,默默地坐了半天,不时向灯光瞟一眼,又向我瞟一眼,神情越发不安起来。最后他偷偷站起来向灯光走去,但只走了两步,就折回头走出了屋子,在院里撒了一泡尿,故意咳了一声,又回到我的身边。于是他又看了我一眼,磕去烟灰,把小烟袋放到枕的东西下面就倒下去了。“这是一个多么古怪的人物,”我心里说,“而且还粗中有细哩!”在我们游击队住下的时候,只要我们能找到灯火,我们总是要点着灯火睡觉,从“差半车麦秸”入伍的第二天起,连着两夜都发生了令人很不痛快的事情。第一夜灯火在半夜熄灭了,一个同志起来撒尿时踏破了别人的鼻子。第二夜,哨兵的枪走了火,把大家从梦中惊起来,以为是敌人来了,在黑暗中乱碰着,乱摸着,一两支手电是不济事的,有的误摸走了别人的枪支,有的摸到枪支却找不到刀子。等惊慌平息之后,大家都愤怒得像老虎似的,谩骂并追究起熄灯的人来。队长把同志们一个一个问了一遍,却没有一个人承认。我心里有一点约摸,便向“差半车麦秸”偷看了一眼。“差半车麦秸”的脸色苍白得怕人,两条腿轻轻战栗着,队长向他走去,一切愤怒的眼光也都跟随着集中在他身上。“糟糕,”我心里说,“他要挨揍了!”他的腿战栗得越发厉害起来,几乎又要跪了下去。可是队长忽然笑了起来,温和地问道:“这样的生活你能过不能过?”“能的,队长!”“差半车麦秸”从腰里抽出他的小烟袋来,送到队长的胸前,“你老抽袋烟吧!”同志们全笑了,有的笑得捧着肚子蹲了下去。队长也笑得连连打着喷嚏。可是“差半车麦秸”自己却不笑。他搔了搔头皮,顺便用手往脖子一摸,摸出来一个虱子,又用指头捻了一下,送到嘴里“格崩”一声咬死了。第二天我把“差半车麦秸”拖到没人的地方,悄悄地问他为什么每夜要把灯火熄掉,他的脸红了起来,一边微笑着,一边吞吞吐吐地咕哝道:“香油贵得要命呐,比往年”他忽然搔了一下脖子,“点着灯我睡不惯。啊,你抽烟吧!”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1)瞟一眼( ) (2)战栗( ) (3)搔头皮( )2选文第5段中“差半车麦秸”称队长为“你老”,这称谓反映了什么?3第1段中主人公看到夜晚灯火通明,偷偷站起来向灯光走出,但只走了两步,就折回头走出了屋子,这个细节有何作用?4与小说后两个部分相比较,试分析这一阶段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三、类文阅读采蒲合的苇孙犁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没有!没有!”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名简短有力的话吧!1第1段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2谈谈你对第5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3白洋淀成为名胜有哪些原因?4读了采蒲台的苇,你一定会心潮澎湃。请写几句话,谈谈你读后的感受。四、中考链接(2020年浙江嘉兴)一支军队,不可能只有元帅、将军,没有士兵;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只有科学家、专家,没有工人、农民。把“士兵”同“元帅”分割开来而过分看重“元帅”是不合适的。客迅先生在北京师大附中演讲天才问题时,曾经告诫学生们不要把眼睛只盯着元帅。他说,法国拿破仑有一次过阿尔卑斯山,说自己比那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身后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拿破仑一过山就得当俘虏。军队需要元帅,同时也需要士兵,而且需要成千上万的士兵。大家都去当元帅,都去发号施令,那谁去开枪开炮,谁去冲杀拼博?何况,一心想当元帅的不一定就真能才,当好一个兵未必就不是人才,其实当元帅往往还要从当一个好兵开始。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饱读兵书,纸上谈兵,有时连他老子都不是对手。他自恃聪敏,一心成为未来的统帅,而他父亲则最担心他这一点。后来,赵括果真做了40万大军的统帅,可是没神气几天就全军覆没,连他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相反,赵奢有一次率领部队击秦救韩,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当时赵军5万,秦军20万,众寡悬殊。一个叫许历的士兵冒死向赵奢建议: “元帅必厚共阵,以防冲突,不然必败。”赵奢认为很对,立即采纳。接着,许历又建议派一支部队去占领一座山头,居高临下,攻击敌军。赵奢一听,又是好计,不仅采纳,而且干脆命令许历率一万兵去抢占高地。结果大败秦军,连敌军统帅也差点活捉过来。班师回朝, “赵奢荐许历之才,以为国尉”。许历这个好兵,不就是一个极好的将才吗?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把“士兵”同“元帅”分割开来而过分看重“元帅”是不合适的。2找出文中画线句子“他父亲则最担心他这一点”中的“这一点”具体指代的内容。3作者运用赵括、许历这两个例子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4你认为一个士兵要成为一个元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根据节选的语段写出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思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文中出现的有关生字进行准确注音或写字.【答案】t ji jin chu m chn zhn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