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 预习提示1、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或者上网,了解词人李煜、晏殊的生平;2、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初步感知内容;3、试着体会内涵,尤其是名句的揣摩。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李煜、晏殊的生平;2、领会并赏析这两首词,达到熟读成诵。教学重点1、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感情。2、准确背诵这两首词。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浣溪沙晏殊1、作者简介晏殊(91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辞海1989年版)2、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读第一句用轻松的语调,第二句用沉思的口吻,第三句用疑问的语把留恋企盼之情传达出来,第四句用降调把无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第五句用怀疑思考的语气来读,第六句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来读。(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评论,示范,纠正,读到最好为止。)3、诗词赏析这首词蕴涵了哪些人生哲理?(学生分组讨论,体会,感悟)讨论明确:(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对酒听歌,但在边听边饮时,不期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于是产生一种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句就把作者的思考扩展到整个人生,对人生进行了哲理性的沉思。意蕴大体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似,但表达方式要委婉含蓄得多。(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虽惋惜留恋也无济于事,但翩翩归来的燕子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令人欣慰。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涵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会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事物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原封不动的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因此,在有所慰藉的同时又不觉感到一丝惆怅。这两句将景物和人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书写了这种伤别怀旧之情。(3)“小园香径独徘徊。”在人生旅途中,在惋惜、欣慰,惆怅之余,我们是否应像词人一样独自沉思一番,反省一番,憧憬一番呢?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相见欢李煜1、作者介绍: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宋兵破金陵,出降,后被毒死。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在题材与已经上也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一些艳情为主的窠臼。原有集,已散失。有人把它及其父璟的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2、写作背景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就写的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3、朗读指导这首词朗读时节奏要缓慢,调子要低沉,要读出压抑感、悲痛感。(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评论,示范,纠正,读到最好为止。)4、诗词鉴赏、词上片描写了西楼、残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景物。西楼见月,夜已深沉,作者不能入睡,可见愁情浓重。作者眼中之景,都是凄凉冷落的,情和景合二而一。其中“锁”字暗点了身世。词的下片直抒胸臆,为千古之绝唱。把抽象的愁极其深刻形象地写出来,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它不能说出,只能意会,这是真正经历过愁苦的人的真切的感受。词所表达的意境比词更加深远。推荐作业赏析古诗,完成下列各题1、对浣溪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词人巧妙运用了“新”“旧”对比,用“新”来反衬“旧”,突出了词人对往事的留恋。B“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夕阳西下”是眼前景,词人用叹今的方式来表现怀旧的感情,情味凄婉。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面对花儿飘零,心中涌起了无尽感伤。但看到相识的归燕,空虚的心灵又得到了安慰。D“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通过写主人公的行动,倾诉了词人怅惘的心境。2、你认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蕴涵了怎样的哲理。3、相见欢中书写离愁的句子是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句话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