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穹庐为室分兮旃为墙” 。西汉时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描述了古代中亚游牧民的居住习俗。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族在居住形式上继承了祖先的传统。穹庐即毡房,由于哈萨克族在春、夏、秋的三季牧场中要不停地迁徙,只有易于搭卸、便于携带的房屋,才能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毡房正符合了上述要求。一般牧民两个小时就能搭起一个毡房,若已搭起的毡房地方不太合适的话,几个人就能抬起来换个位置。毡房拆卸起来也很容易。在很短时间内,牧民就能将整个毡房和全部生活用品用毛绳捆扎起来,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去。因而,毡房对哈萨克族来说再合适不过了。毡房,哈萨克语称“宇” ,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 。毡房由房围、房杆、顶圈、房毡、房门等组成。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通常毡房有三米高,面积约二三十平方米。毡房内布置有一定的规矩,分成住宿和放物品两大部分。房正中对着天窗安设火塘或铁炉,毡房前半部铺有地毯。毡房是哈萨克族活动的重要场所。进门按逆时针方向,首先是厨房,制作各种食品;然后是主人的卧室;往下铺着大地毯之处,可以接待客人或进行礼拜;最后是儿子、儿媳的铺位。毡房的功用是多方面的,除了居住待客外,也是从事生产和娱乐的场所。是接羔的“产房” 、孩子的课堂、婚礼的典堂,也是哈萨克族唱歌、跳舞的俱乐部。从冬季来临的 11 月到来年春季 4 月期间,哈萨克族一般住在冬季牧场。这种房屋为四方平顶,内置铁炉或土炉取暖,为避风雪,多用土坯、石块或木头构筑而成。定居的哈萨克人的住房形式与周邻其他民族相似。“忒哈拉”也是哈萨克族的一种建筑。此房圆顶,类似毡房,但有土石彻成的围墙,高二米左右,有天窗。这种房屋冬暖夏凉,基本已属定居房屋,房屋四周有围放牲畜的篱笆栅栏或土坯矮墙。毡房是一种合适牧业生产的居住建筑,它有两种形体,一是圆柱锥体,二是圆锥体。 圆柱锥体毡房由两大部分组成,即骨架结构部分和围护结构部分。骨架结构部分又由四个主要构件组成,即搁栅栏(格架) 、支撑杆、顶圈和门。毡房下半部的骨架称搁栅栏,可折迭,高度 1.31.5 米,长 2.8 3 米,栏架杆 20 毫30 毫米或 2.5 毫米30 毫米,网格170 毫米170 毫米。搁栅栏又分两种,一种叫风眼式栅栏,稀疏轻便;另一种称网眼式栅栏,格眼较密,结实坚固,抗风力强,但笨重些。一般毡房用四片栅栏围合,中型的用六片,大型的则用八片或十片。大型的还必须采用网眼式栅栏。毡房上半部的骨架构件称为支撑杆,杆长 2.42.8 米,上细下粗,直径 2030 毫米,最下端做成(35 40)毫米20 毫米的扁平断面。支撑杆下端弯转 36 度角,也有弯转 4855 度角的,这一作法不同于蒙古包。顶圈由圈和十字拱架构成,圈直径 11.35 米,用 40 毫米80 毫米半圆木弯曲而成,上凿 25 毫米25 毫米方形孔眼;。十字拱架由相互垂直拱曲的六根 40 毫米20 毫米的木条制成,为固定三根木条相互的距离,还有木制的稳定夹。 圆锥体毡房的骨架由两部分组成,即骨架杆和顶圈。骨架杆呈圆形断面,上细下粗,直径 20 50 毫米,直杆总长 2.83 米。顶圈直径约 1.351.4 米,比圆柱锥体的顶圈略大。毡房 骨架无论是圆柱锥体还是圆锥体均用红柳、河柳木制作,坚固而有柔性。 门是一种固定的构件,一般高 1.31.5 米,宽 0.70.8 米,由门框和板门构成,木板上绘花纹、图案。 围护结构部分由芨芨草围帘、围毡、盖毡、顶毡和门窗组成,近代的毡房还在围护毛毡之外 再加一层布罩。一般围护结构的毛毡多为白色,也有浅棕色的,高档的还作图案花饰。图案 花饰面向室内的一般放在人的视线位置,面外的则设在靠顶部。围毡呈长方形,盖毡呈扇形 或多边形,顶毡是风帽形且带绳索。门帘为芨芨草编织,并垫有花毡。芨芨草围帘为芨芨草 用毛线编织而成,用色形成图案,放在搁栅栏和围毡之间,夏季炎热时可将围毡撩起,使 室内通风。绑扎搁栅栏、支撑杆和毡房外层的加固围绳带用羊毛、驼驼毛编织而成,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有各种宽度,且绳带用各种色毛织成图案,十分美丽。 毡房平面呈圆形,以户为单位架设,一户有一个或三四个。室内布置,对门处为上方位,靠 近栅栏处放垫架、木箱,箱上面再迭放被褥。室内地面铺三层毛毡,毡下垫有干松枝或干树 叶防潮。上方位地面铺半圆形、扇形或长方形毡毯,毡毯的图案色彩十分艳丽。左右也铺毡 毯,常用素色或花色,中央留一块土地面,挖一坑灶,立三脚架,烧茶做饭(夏季在室外 地上挖炉灶做饭)。室内的使用空间,正上方是待客位和长辈位,左右两侧是就寝位,晚间 各就寝位都挂帷帘遮挡。 圆柱锥体毡房是完整民居形式,而圆锥体毡房有的较为正式,除无栅栏外其余如门和围毡等 和圆柱锥体毡房一样,有的只是用苇策架成的临时毡房,只能在夏季暂时使用。哈萨克族的 毡房历史悠久,形制至今未变。它抗风力好、就地取材、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居民移居的生活方式。 冬季牧场俗称冬窝子,冬季时牧民们都把放牧区转移到高山的山谷和河谷地段,房屋设在避 风雪的恰当地方。这里除毡房以外,有一种称为“雪夏啦”的自古相传的建筑,平面呈方形 或圆形,圆顶,近似毡房,屋内净高2.52.7 米。墙用石块或土坯砖砌筑,墙厚 50 厘米左 右,高 1.5 米,上部是椽,上苇策或编织树枝条,然后抹草泥、铺草皮。大型的室内设四层 六柱。住人,或作厨房、贮藏室等。半定居和定居房屋哈萨克族牧民半定居的的冬季房屋和定居的农民的房屋大致相同,为土木结构平房,土坯或 夯土墙,木檩木椽,苇席铺底、草泥抹面、小坡度平顶屋面。建筑呈“一”形、曲尺形。房 间组成以单间为主,面积大的是户主居室和待客客房。各户都有院子围墙。 林区牧民的冬窝子和哈萨克族伐木工人的住房,一般都建在山谷地段,全用木材,呈平面方形、长方形的单幢形式。墙用圆木,将两面削平用草泥搭迭起来,垂直交叉的墙角节点采用上下各削去一半搭接的办法。屋顶用檩、椽,铺板后再抹草泥、上草皮。 在一些地方还有一种房屋,它的造型像毡房,俗称土毡房。这种房屋为圆形平面,直径 67 米。墙用细木棍和红柳枝编织成芭墙,高 1.51.8 米,抹草泥。屋顶呈穹窿形,由细椽条和红柳枝制成,抹草泥,正中开天窗,室内高约 3.53.7 米。门用木板制作,板上钉毛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