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工程名称:金海重工南、北区污水处理站地质勘察勘察阶段: 详堪阶段 场地位置: 岱山县长涂镇小长涂山北侧(金海重工仙草潭厂区内)委托单位: 金海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基建管理部)勘察单位: 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 2012年 6月18日 地质勘察任务书1、项目概况1.1工程名称:金海重工南、北区污水处理站地质勘察1.2工地地址:岱山县长涂镇小长涂山北侧(金海重工仙草潭厂区内)1.3建设单位: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4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浙江省岱山县长涂镇小长涂山北侧,滨海地带,场地原为滩涂,现已进行了石渣回填。其中南区建筑物场地位于原有污水处理站西边,场地长约53米,宽约19米。北区建筑物场地位于拟建露天堆放场地西北角,靠近海堤内侧,场地长约53米,宽约30米。为满足建设要求,经场地整平形成两个不同高程台地。本次勘察主要是对两块拟建场地进行详细地质勘察。1.5勘探范围:序号建筑物名称层数结构类 型尺寸(长宽)m平面形状地下室高度面积/数量1南区污水处理站154.442.4长方形无12北区污水处理站118.420.9长方形11.6勘察内容:查明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评价场地建筑适宜性;查明场区地下水位埋深及变幅;提供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出基础方案建议;1.7勘探周期:23日历天。2、勘察任务查明并评价工程地质情况,为地基基础(含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等提供工程地质资料。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2.1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貌成因类型及地貌单元的划分;2.2查明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以及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和地基承载力指标;并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2.3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2.4查明建筑物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如溶洞、古河道或人工洞穴等)及其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供不良地质现象的防冶工程所需的计算指标及资料,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2.5评价确定场地土类别、对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并对饱和土、粘土、沙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断,查明有无可液化的地层,指出他们对场地或地基的危害程度,提出治理方案建议;2.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层的渗透性、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及其规律、地表径流条件,以及地下水对建筑物的侵蚀性等。2.7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2.8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宜的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和沉降分析等有关的计算参数及应注意的事项。如地基条件决定需采用桩基,应提出采用何种桩基、其相应的桩径尺寸、桩端持力层情况等,提出单桩极限承载力与计算公式。对于地基处理应提供具体的处理方案及计算指标。2.9提供设计施工所需要的基坑开挖与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有关资料。分析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施工及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影响,并提出防治建议等。3、勘察依据3.1本勘察任务书以及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设计技术资料3.2相关标准规范,包括但不限于: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79-1998)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1999)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6)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4、主要勘察技术要求4.1本次勘探为详细勘探,勘探人应结合现有设计资料,严格按国家现行有关勘察规程、规范、标准进行,并提供符合深度要求的详勘报告;4.2勘探人应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科学合理地确定本工程的勘察等级。并在勘察作业前,结合投标技术方案以及工程实际情况编报工程勘察方案,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实施。工程勘察方案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1)工程概述(包括本次勘察任务、目标等)(2)项目组织(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职责、资格,制度等)(3)主要勘察方法和具体指标(4)人员及机械设备投入情况(5)工程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网络图或横道图);(6)确保勘察质量及安全的措施(7)地质勘察总平面图(勘探点布置图) (8)拟提供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9)其他(包括建议或需建设单位配合的事宜)。4.3勘探点可采用钻探、原位触探相结合的方式,但是钻探点的布置要足以评价建筑物纵横两个方向地层土质的均匀性和岩土力学特性,并符合设计对勘探的要求。勘探点的布置,要满足:(1)满足施工图设计的需要;(2)桩基设计和施工的需要;(3)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需要;(4)评价、论证地基土和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和环境影响的需要。4.4布置勘探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勘探工作对工程自然环境的影响,防止对地下管线、地下工程和自然环境的破坏。4.5钻探方法及钻具(含其规格)的选择应满足本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钻孔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钻孔作业期间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作业完毕后应妥善回填。4.6钻探作业时,钻进深度和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精度应控制在5cm,钻孔倾角和方位的量测精度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相关规定。当非连续取芯钻进时,应严格控制回次进尺,确保分层精度符合要求。重点部位,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4.7野外记录应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承担;记录应及时、真实,按钻进回次逐段填写,严禁事后追记;钻探现场应综合肉眼、手触方法以及微型贯入仪等定量方法进行鉴别;钻探成果应采用钻孔野外柱状图或分层记录表示。4.8钻探取样时,应保证80%的土试样质量等级为级;试样采取的工具(及其规格)和方法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相关规定;操作方法应按现行标准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执行;土试样应妥善密封,防止湿度变化,严防曝晒或冰冻。在运输中应避免振动,保存时间不宜超过三周。对易于振动液化和水分离析的土试样宜就近进行试验。4.9现场探察时,可采用地球物理勘探了解隐蔽的地质界线、界面或异常点;在钻孔之间增加地球物理勘探点,为钻探成果的内插、外推提供依据;作为原位测试手段,测定岩土体的波速、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卓越周期、电阻率、放射性辐射参数、土对金属的腐蚀性等。4.10原位触探点应同钻探点有机布置,原位触探试验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相关规定;其他相关原位测试试验,应结合工程勘察需求进行,确保能够全面查明工程水文地质情况以及相应物理力学性能。4.11土试样的室内试验应遵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以及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等标准规范的规定。5、勘察成果编制及深度要求5.1勘探人应结合本任务书要求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等标准规范的规定,根据现场勘察作业情况、实验分析情况等,如实编制工程勘察报告,并经相应资格人员校对、审查合格后方可提交给建设单位。5.2工程勘察报告应全面体现本工程勘探任务要求,全面客观评价本工程地质情况,资料完整、分析科学、数据真实无误、图表清晰、结论有据,并因地制宜地对工程设计与施工提出合理建议。5.3工程勘察报告由文字部分和图表部分组成,其中文字部分至少应包括:(1)拟建工程概况、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2)勘探点位布置及勘察方法情况,原土取样及实验分析情况;(3)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地形成层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包括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等),各土层的分布情况以及物理特性、性质指标、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等。(4)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地下水及土质对建筑物的腐蚀影响、地震基本烈度以及由于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适宜的基础形式和有关的计算参数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等。(5)对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建议;对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预测,提出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5.4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图纸部分,至少包括:(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4)地质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5)各主要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钻探点坐标标高深度、土层试验成果等有关测试图表等。(6)地下水等水位线图(若有)(7)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图表等。5.5工程勘察报告的文字、术语、代号、符号、数字、计量单位、标点,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6、其他6.1投标技术文件应结合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以及本项目实际需要,确定勘探点类型以及拟测试项目类别,并注明理由;6.2投标技术文件中主要勘察(试验)方法以及勘察(试验)设备的配置应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指导价值。6.3本勘察任务书未尽事宜,遵照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 甘肃顾地塑胶有限公司 2011年1月18 专业资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