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浇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现浇混凝土工程在土建工程中占很大比例, 主要用在承重部位, 其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影响非常严重, 给人们的财产乃至生命构成 严重威胁, 有关工程质量通及防治方面的经验及论证很多, 大多数从技术、工艺方面提出处理意见。本人通过学习有关资料,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土建工程中现浇混凝土部分常见质量通病进行了一些总结, 并想从设计、管理、施工技术工艺、经济、信息等方面寻求防治措施, 同时认为任何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都应当重在“预防”, 做好事前控制, 力争防患未然。一、现浇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混凝土是现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 能源消耗少利于环保, 价格较低, 生产工艺简单, 抗压强度高, 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目前是用量最大的人造建筑材料, 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但在混凝土材料制作施工中同样也应注意很多方面的工艺及原材料特点, 以免发生质量问题, 尤其现浇混凝土工程在土建工程中占很大的比重, 且主要应用在承重部位, 如果现浇混凝土发生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 给人们的财产乃至生命严重威胁, 正确认识现浇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种类是防治的前提, 建设工程参建各方有关人员都应当了解、熟悉乃至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严格执行有关工艺标准和规范, 充分发挥混凝土的种种优势特点, 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以下分别介绍现浇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1.混凝土表面麻面、蜂窝、露筋、孔洞等缺陷 混凝土结构构件成品表面局部粗糙缺浆、或出现小坑凹陷、麻点、或酥松分层、或孔洞缝 隙、或缺浆钢筋外露、或露出石子、或有孔洞等等。 2. 混凝土收缩裂缝 这种裂缝多出现在外露在空气中的混凝土构件表面, 裂缝宽度和深度都不大, 分部不均匀。 3.混凝土温度裂缝 所谓温度裂缝即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这种裂缝一般在混凝土浇注后 23 个月出现, 相对细长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裂缝经常与结构短边平行, 而体积较大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裂缝则纵横交错发生, 温度裂缝的宽度大多小于 0.5mm。 4. 混凝土化学裂缝 化学裂缝目测即可感觉到, 诸如颜色的变化, 这种裂缝常常是沿着混凝土构件中钢筋布置的方向发生, 伴有深浅不一的黄色色斑。有的裂缝明显源于化学反应时体积的变化, 发生不均匀的崩裂, 鼓突而引起。 5. 混凝土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大多出现在基础部位的混凝土构件上, 为贯穿的裂缝, 和砌体沉降裂缝相似, 一般为 3045角方向或 竖向发生。 6.混凝土外形偏差 混凝土结构轴线发生位移或倾斜, 使偏差大于容许值。混凝土构件表面本身不平整, 出现凹凸等偏差, 不符合几何尺寸要求。 7. 混凝土强度偏低 同一检验批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 0.85 或 0.9 设计强度等级, 或最低一组试块强度值低于 0.9 设计强度等级; 或出现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过低的异常现象。 8.混凝土保护层作用差 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保护层被破坏, 使钢筋出现锈蚀。 二、现浇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病因分析 1.设计方面的原因 ( 1) 在结构设计计算时没有全面考虑影响现浇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区裂缝宽度的因素, 比如混凝土强度等级控制的不好, 混凝土强度等级低则轴心抗拉强度也低, 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就大, 反之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 水化热则过大, 就会引起收缩裂缝; 再有, 配筋率选择不合理, 钢筋布置过密, 施工时混凝土中的粗骨料易卡在钢筋缝隙中, 阻碍水泥砂浆流动, 影响振捣密实度, 发生蜂窝、露筋、孔洞等质量问题,而钢筋布置太疏, 配筋率不能满足抗裂要求, 或钢筋直径选择不当等,则会引起裂缝的发生。 ( 2) 设计人员没有施工经验,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仅从理论上进行设计计算, 没有充分考虑施工中存在的施工荷载、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外部环境因素对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没有注意刚度的协调,没有考虑收缩变形的协调及温度变形的协调, 而不协调的结果是使混凝土结构产生扭曲变形而引起裂缝等质量问题。 ( 3)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对保护层厚度设计不合适, 保护层小易造成露筋等质量问题, 但保护层过大易产生裂缝。 ( 4) 设计特殊混凝土结构比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时设计模型与实际应力不符, 考虑不充分会引起裂缝等质量问题。 ( 5)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对构造措施考虑不周, 如在结构中没有在外形突变等某些特殊部位加强构造措施处理, 发生裂缝等质量问题。2.施工技术工艺方面原因 ( 1) 混凝土材料如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质量不符合有关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 水泥用量过大; 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合适; 混凝土用水量过大; 错误使用混凝土外加剂。 ( 2) 不按有关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的养护。 ( 3) 混凝土拆模时间过早, 强度不符合要求时提前拆模。 ( 4) 不注意混凝土结构保护, 使结构长期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和阳光下。( 5) 混凝土振捣达不到要求。 ( 6) 模板支撑不牢固, 产生尺寸偏差和位移。 3.工程管理方面的原因 ( 1) 施工单位工程管理的原因 施工企业的领导层素质不高, 不懂现代施工企业的科学管理, 对工程质量不重视, 目光短浅,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这是引发质量通病的人的因素, 另外施工中的劳动主体素质不高, 质量意识差也时人的因素。在现浇混凝土施工前不做有关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不进行技术交底, 或有施工方案施工时却不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施工前没有施工计划, 没有质量目标, 没有相应组织, 没有质量标准等, 在施工中对建筑材料, 机械设备不能正确选择, 合理使用, 正确操作, 施工中不按照有关要求检查、审批等等, 都是管理上的混乱, 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必然发生质量问题。 ( 2) 监理单位工程管理的原因 监理项目组不能把现浇混凝土分步分项工程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紧密结合起来, 在现浇混凝土施工前没认真明确质量控制目标, 没按要求制定质量控制措施, 没正确选择质量控制方法并落实控制手段, 不按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就不能有效控制质量, 发生质量问题; 有时监理单位不按要求检查审批施工方案, 不坚持原则, 满足建设单位的不合理要求, 心存侥幸, 造成质量问题;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 大多数情况要求监理单位要进行旁站监理, 这表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程度, 如果监理单位不能充分重视这点, 马马虎虎, 得过且过必然会使施工质量失控, 引起质量问题。 ( 3)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的原因 建设单位在施工工程管理中占主导地位, 片面追求工期是引发现浇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的最常见因素, 有些建设单位不按客观规律办事, 比如在混凝土强度不足时为抢工期要求提前拆模造成质量问题; 再有有些建设单位擅自要求降低标准, 随意替换材料引起质量问题; 还有的建设单位将现浇混凝土工程发包给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 施工质量差发生很多质量问题。 三、现浇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 强化设计质量控制意识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满足有关技术标准、设计规范、规程等要求, 并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还应当满足建设单位对改结构功能及等级方面的要求, 比如对高等级或抗渗要求高的建筑物裂缝控制除满足在规范要求的容许挠度内, 还要严格控制裂缝的宽度。另外在现浇混凝土结构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施工中存在的施工荷载、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外部环境因素对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在现浇混凝土结构设计时要合理选择结构设计力学模型, 尽可能与实际情况相符。正确控制混凝土强度等级, 在强度满足要求的同时, 不能忽略刚度, 挠度验算。充分考虑施工中存在的施工荷载、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外部环境因素对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合理选择配筋率及钢筋直径, 满足抗裂要求。根据情况合理设计保护层厚度。针对比较容易产生裂缝的薄弱部位应当适当配置构造加强筋, 在不协调扭曲造成的刚度突变位置配置构造钢筋, 以避免裂缝发生。设计人员应当了解和掌握有关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方面的知识, 重视设计方面对通病的预防, 主动丰富现场经验, 避免闭门造车。在图纸会审时应当听取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对图纸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虚心接受合理采纳。 2.严格按照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工艺要求施工 ( 1) 选择质量合格的混凝土材料, 严格按有关要求控制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材料质量, 层层验收把关; 正确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 减少水泥用量, 避免裂缝发生; 严格按有关要求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 严格控制混凝土用水量, 混凝土硬结多余水就少,收缩就小; 正确使用混凝土外加剂。 ( 2) 严格按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混凝土的养护。 ( 3) 严格控制混凝土拆模时间, 混凝土浇注时应该同条件养护试块, 在拆模前对照该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符合要求后方可拆模。 ( 4) 加强混凝土结构保护, 避免结构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和阳光下。 ( 5) 提高混凝土振捣技术, 提高操作人员操作水平、合理安排振捣流程、做好振捣后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处理。 ( 6) 保证模板支撑牢固, 尺寸准确。 3.加强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有效防治质量通病的发生 ( 1) 建设单位首先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把工程发包给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应当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期。应当重视加强建设单位在工程管理中科技含量, 防止主观意识给关系百年大计的建筑业造成的无谓的损失。 ( 2) 监理单位应当把现浇混凝土分步分项工程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紧密结合起来, 在混凝土施工前认真明确质量控制目标, 按要求制定质量控制措施, 正确选择质量控制方法并落实控制手段, 按要求严格检查审批现浇混凝土分步分项工程的“人、机、料、发、环”, 按要求需要旁站的必须旁站监理, 按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全面地、科学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 避免发生质量问题。 ( 3) 加强施工企业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已经逐步渗透到建筑施工企业, 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科学控制施工质量会实现效益与质量的双赢。现浇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土建工程中占很大比重, 尤其是各种大体积的特种混凝土结构也已经运用在很多工程中, 只有现代的管理方法才能满足施工要求。从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理论中总结出影响质量因素为: “人、机、料、发、环“, 控制质量就首先应当对他们进行全面控制: 对人的控制包括从员工到领导的全员控制, 每个人都应当加强质量意识教育, 各类人员应当符合岗位要求; 严格控制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技术指标, 应当符合工程施工要求; 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等级等严格控制, 严格按有关规定程序要求进场; 严格设计审批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案; 全面考虑施工外部环境的影响, 做好预控。运用 PDCA 循环原理指导现浇混凝土的施工, 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这一循环管理模式在现浇混凝土通病防治中尤为适用, 在施工前首先应当计划好质量目标; 在施工实施过程中要进行有关质量目标落实; 检查包括自检、互检、专检; 处置是对质量检查结果采取的有效措施。按照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现浇混凝土的施工会有效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运用三阶段控制原理控制现浇混凝土质量, 三阶段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做好质量计划和施工部署等准备工作; 事中控制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按照准备阶段的指导文件严格实施, 完成质量目标, 事中控制包括自控和监控, 施工企业应当增强质量意识, 加强自控, 把混凝土质量通病消灭在萌芽中; 事后控制是对质量结果的评价和对偏出的纠正, 如果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 在事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由此可见正确运用三阶段控制原理管理现浇混凝土施工会有效防治质量通病。 4.运用经济手段防治混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