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总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A.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 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周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以及对异姓诸侯王通过联姻的方式加以笼络,体现了其利用血缘关系巩固统治的特征,C符合题意;西周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AB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姻亲关系笼络异姓诸侯,而不是打击,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西周政治的特点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的理解和掌握,依据材料归纳出西周政治的特点。2.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以儒家自居的王莽改制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直到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根本上反映了A. 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B. 井田制是一种适合古代中国的制度C. 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D. 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不能买卖;而董仲舒、王莽、朱熹等在井田制被废除后仍对其表示认可,主要是因为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税收以及百姓的生计,D项正确。儒学不断发展,儒家学者也在不断丰富其理论,而非一味复古,A项错误。井田制的实行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当历史背景发生变化,就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B项错误。仁政要求以德治民,井田制只是土地制度的一种,是一种具体措施,并不能成为仁政的代表,C项错误。3.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 农村市场获得发展B. 海上贸易居于主导C. 坊市界限已经打破D. 区间贩运异常繁荣【答案】A【解析】草市属于农村集市,材料说的是农村集市繁荣,故选A;唐朝仍以农业为主,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贩运,排除D;C项是在宋代,排除。4.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B. 降低了行政效率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D. 限制了皇权滥用【答案】C【解析】根据“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可知,古代封驳制度纠正皇帝不恰当的诏令,驳回臣下有错误的奏章,对各部门重要公文进行审查,有利于公文权力运行的程序化,提高决策的正确性,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古代封驳制度提高决策的正确性,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封驳制度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D。5.朱熹是理学定型的关键人物,朱熹论“理”,一则明其绝对永恒,在气之先,二则明其运动不息而无处不存。针对佛教“空虚”之说,特别强调“理是实理”,“万理皆实”。据此,下列关于“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B. 求理方法是格物致知,以求贯通C. 重在对客观规律的探索D. 求理途径是发明本心,以求彻悟【答案】B【解析】“求理方法是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要主张认为,“在气之先”等字眼也是强调在这一点,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朱熹的“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理”并不注重对客观规律的探索,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发明本心是陆王心学而非朱熹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6.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 国家政策的影响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元朝的高压统治D. 科考功名的需要【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下功夫”可推断出元朝曾中断科举制,读书人开始转向元曲的撰写,反映了元曲的兴盛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故A项正确。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相矛盾。7.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 宣扬人人平等思想B.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C.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D. 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有材料信息可知,太平天国的上帝众子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说明太平天国还是受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选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农民起义运动的高峰,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但太平天国运动最后的失败也表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也不能担负领导救亡图存的革命重任。示例: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字代“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 )A 摆脱不了专制思想的束缚 B 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C 反封建的决心 D 进行文字的一次重大变革 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教训可知本题选A。8.康有为承续了自龚自珍和魏源以来重视时势变易的今文经学历史观,依据“公羊三世说”,将“据乱世”和“升平世”称为小康,而“太平世”则为大同,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依材料可知康有为的历史观A. 深受儒家循环史观影响B. 包含了天命史观的思想C. 包含了唯物史观的成分D. 受到社会进化史观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康有为承续了自龚自珍和魏源以来重视时势变易的今文经学历史观”、“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等信息可知,康有为的历史观受到社会进化观的影响,开展维新变法、进行制度性变革的现实需要,D项正确。历史循环史观是指看上去在上升,其实永远原地旋转,与材料强调社会进化史观不符,A项错误。天命史观是指将社会的变化视为天道运行的观念,与材料强调社会进化史观不符,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唯物史观的观点或者内容,而是强调康有为的历史观受到社会进化史观影响,C项错误。9.“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说明A. 清政府主动谋求社会变革B. 民主共和制成为必然趋势C. 封建的专制制度行将结束D. 袁世凯创建民国临时政府【答案】B【解析】依据题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可以直接推导出民主共和成为必然的趋势,故B项正确。10.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A. 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B. 社会风俗的西方化C. 文明的交融与转型 D. 对“文明结婚”的抵制【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婚姻习俗发生变化, 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材料反映婚姻习俗发生变化, 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故C正确;A、B、D 项与材料反映现象不符。11.孙德常等人著的天津近代经济史中记载:“1909年开设于芥园的北洋火柴公司,1919年扩充资本30万元,增设分厂于南开马场道,总的产量达到15000箱。原华昌火柴公司于1917年与北京的丹凤火柴公司合并,改名丹华,在天津设分厂,资本为25万元。”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 中国近代火柴工业发源于天津C.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 一战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909年到1917年,我国的火柴工业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一战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故D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一战期间,欧美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侵略,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中国近代火柴工业发源于天津,而是强调一战期间,我国的火柴工业迅速发展,排除B。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1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 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 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 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国共合作,结束于1927年国共合作的破裂,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由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时间错位,故A项错误;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其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并不反对资产阶级,而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同民主革命纲领是不符的,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属于进步的革命力量,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说明其含有理想化因子,一定程度脱离实际,故C项正确;江西瑞金时期,党的领导人很多还是从莫斯科回国者,因而此时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刚还较大,故D项错误。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13. 下图是新中国50年代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柱状图。该图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繁荣发展工业结构的改善工业建设发展迅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从图片中抓住时间1952195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重工业得到了了较快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均衡,因此两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时期,三大改造逐步完成,故错误,排除;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与图片信息无关,故排除;因此答案为D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14.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提出:“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的实质是A. 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B. 促进经济综合平衡发展C. 反思中共八大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