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上半年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真题一、判断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1、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2、遗传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3、在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下降,教师的压力也随之减少。4、上课听讲,师傅带徒,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5、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民风民俗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6、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显得很重要,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已成定论的知识教给学生。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8、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全都变坏了。”由此,他提出自然教育的主张。9、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干部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10、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11、师生关系是隐性课程。12、不同的学生受同一个老师教育,心理反映各不相同,说明人的心理想象是先天固有的。13、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意志三大领域。14、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个体相对持久的变化。1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经常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16、学习困难学生就是智能不足的学生。17、场依存的学生更多地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18、学生学会在听课和看书时如何做笔记属于策略性知识。19、动作技能与肌肉运动有关,与大脑无关。20、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21、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观点,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的条件是模仿。22、“上行下效”,“耳濡目染”,这是班杜拉所强调的观察学习的具体体现。23、在教育行政执法中,违法者必须服从教育行政执法主体单方作出的处置决定。24、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可收杂费。25、根据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26、教育法律救济以侵权损害事实为前提。27、学生申诉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28、学校通过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可以逐渐改变社会风气。29、“终身学习”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基本内容。30、教师职业道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认知。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1.发现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认识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A.奥苏贝尔 B.布鲁纳C.柯勒 D.瓦。根舍因2.某教师对学生说:“我让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得干什么。”这种教师属于()A.仁慈专断型 B.放任自流型C.民主型 D.强硬专断型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见诸于()A.大学 B.中庸C.论语 D.学记4.实用主义教学是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A.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 D.赫尔巴特教育学5.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A.神本位与人本位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6.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关于缄默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A.它是显性知识B.可以被明确地传授C.可以用词语表达D.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而获得7.利用校园的花坛、草坪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 D.说服教育法8.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A.教师的素养 B.学校的管理C.国家的政策 D.学生的认识9.在德育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处理好的关系是()A.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B.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D.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关系10.传统教育学认为教育学有两个基础:一是心理学,二是()A.哲学 B.伦理学C.人类学 D.社会学11.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A.一般发展 B.全面发展C.情感发展 D.自我实现12.古代学者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一致性原则 B.正面引导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 D.严格要求原则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始终强调把()放在最优先位置。A.德育 B.智育C.体育 D.美育14.上历史课时,教师将学生带到博物馆观看文物,这种教学方法是()A.模型直观 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 D.意念直观15.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体现的是()A.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C.教学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结合16.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不包括()A.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者B.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C.学生自我完善的辅导者D.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17.针对当时农民存在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种教育。采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大方式的教育家是()A.雷沛鸿 B.晏阳初C.陶行知 D.梁淑琪18.下列不属于新课程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的是()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C.能力与结果 D.情感,态度价值观19.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20.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时会或明或暗的传递给学生,并对其产生影响,这种效应是()A.从众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C.马太效应 D.晕轮效应20.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时会或明或暗的传递给学生,并对其产生影响,这种效应是( )A 从众效应 B 罗森塔尔效应 C.马太效应 D晕轮效应21.学生将新学的概念“橡皮擦”归到“文具”这一总的概念中,这种学习属于( )A 下位学习 B同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并列学习22.在指导学生面试时,教师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进入面试考试时的仪态,仪表、眼神及如何和面试官打招呼等细节,以期待给面试管留下好印象,这是充分利用了( )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首因效应 D 近因效应23.按照信息心理加工学的观点,的学生能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人的心脏和血液循环是什么关系”等问题需要的是A.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 D 默会知识24.教师中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going”的“ing”在教学生学习“Playing”“coming”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现象的是( )A 共同要素说 B 形式训练说C 概括化理论 D 实质训练说25.学生把自己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 )A. 内部 不稳定 可控的B 外部 稳定 不可控的C 内部 稳定 可控的D外部 不稳定 不可控的26.教学中教师讲到重难点时,放慢语速,提高音调,这是利用刺激的( )A 适应 B 对比 C 泛化D 分化27.老师问妙妙:“你有兄弟吗?”,“兄弟叫什么名字?”“明明 ”,“明明有兄弟吗?”“没有”。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妙妙的思维处于(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的阶段28.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方法属于(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 调查法29.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能放慢阅读速度或重这主要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 计划策略 B反馈策略 C调节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30.学生小敏在近端时间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考卷、作业、书包等,总认为试题有遗漏,作业没做完,书包里的东西没收完这种行为表明他有( ) 倾向A焦虑 B 过敏 C 强迫 D 怀疑3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B诊治学生的心理疾病C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D帮助学生树立有问题时的求助意识32.萌萌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萌萌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是( )学习A言语信息 B态度 C智慧技能 D认知策略33.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新旧知识是否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B 学习是否主动学习,反复练习C 要学习主要内容是教师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D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34.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说明的学习现象是( )A学习定势 B学习迁移 C学习兴趣 D学习习惯35.在我国教育法体系中,法的效力层次最低的是()A.教育行政法规 B.教育单行法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36.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实行()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C.只能教育,不能惩罚 D.严厉惩罚,并从学校开除37.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表现了人的()A.创造性和自主性 B.能动性和发展性C.能动性和自主性 D.能动性和创造性38.在教育权利中最基本的教育权利是( )A.家长的教育权利 B.国家的教育权利C.学校的教育权利 D.学生的受教育权利39.下列属于最严重的行踪处罚的是( )。A.财产罚 B.申诫罚C.人身罚 C.行为罚40.教育部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 )。A.财产权 B.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