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结构【摘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结构认识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界定,致使在课程执行层面缺乏一支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阻滞。本文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性的教师专业结构。【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专业结构课型实施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实践学习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质量与教师的指导工作密切相关,指导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实现,因此,教师队伍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保证。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结构认识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界定,致使在课程执行层面缺乏一支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临时性、变动性和应景性突出;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局限,许多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和课程特性把握不准,课程的执行力不高,导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不足。因此,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结构,促进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的质量和水平,规划指导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专业结构,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三大方面,此三方面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促进着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实践性课程的范畴,课程的知识体系、实施方式、教学评价有自身的特点,它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上的特殊性。一、专业知识:拓阔原有的知识结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定向的、固定的、体系化的知识和技能,由问题而生成的活动主题(包括研究性学习课题、项目设计与制作主题、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指导学生实施活动主题所需的相关知识,就构成了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由于活动主题的变化和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构成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在对不同主题活动的指导过程中主动拓阔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教学所需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1、本体性知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本体性知识决定学生主题活动的质量和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包括:(1)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解。包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性及特征、教学内容、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理解与认识。此方面的知识保证教师的教学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属性,以及体现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征;(2)研究方法的知识。主要为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项目设计与制作所需的各类知识。具体包括选题与方案设计的知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各类常用研究方法的知识,及如何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等成果表达方法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方法域”的课程,让学生掌握活动的方法、研究的方法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研究方法的知识是教师本体性知识的核心,是衡量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性的重要指标。保证教师对学生的主题活动给予科学、可靠、成功的方法指导,从而使学生运用相关方法自主、有效开展主题活动,形成高质量的活动成果。(3)指导方法及策略的知识。教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的知识关乎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和成功率,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倾听、激励、示范、方法指导、教学组织、心理疏导、协调沟通、团队管理等指导方法和策略使教师的指导形成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2、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实施教学所需的背景性知识,条件支持性知识,此类知识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教学起辅助作用。主要包括:(1)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学生活动主题的多样性,对教师知识的广博度提出了挑战,不同的活动主题,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知识,在共同的语境中有效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指导。(2)学科专业知识。基于拓展学科资源开发的活动主题,学科知识在开展主题探究,形成活动成果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质量,要进行深度探究,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3)社会生活经验及阅历。学生的活动主题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活动主题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运用,及对社会生活的参与、考察、审视,因此,教师的社会生活经验及人生阅历,将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4)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建基于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思维方式、个性特点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指导,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将提升教师指导的学生适应性。3、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具体的指导情境中积累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来源于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构成教师的教学经验,帮助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教师具备解决特定教学问题、应对突发教学现象的教学机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主题、实施方式、活动时空、参与对象、成果生成等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多样性、发展性,这就为教师指导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情境,便于教师在不同的指导情境中积累多样化的实践性知识,为教师胜任不同的指导任务提供经验支持。二、专业能力:提升课程的执行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不以班级授课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基于小组合作,围绕自主开发的活动主题开展探究与实践活动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知识运用、思维方式、学习策略、活动方式等与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学指导需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系列展开教学,这与学科课程的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形成区别。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系列课型实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发展性评价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主要的专业能力构成,这些专业能力的组合运用,将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的不断增值。1、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的特性,需要教师具备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利于各种课程资源来实施主题领域和活动主题的本土化取向开发、生活化取向开发、学科化取向开发、主体化取向开发、融合化取向开发,呈现活动主题的丰富多样性、学生适应性、层次递进性,从而满足学生对课程的消费需求。2、系列课型实施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系列课型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基本规范,不同课型对应于课程实施的不同环节,其教学目标、教学要素和操作程序不同,对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提出的要求不一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系列课型实施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常规课型的实施能力,对变式课型、创新课型的创生与运用水平,反映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水平。教师的系列课型实施能力表现为四个方面:(1)没有断点的课型系列。体现教师课型实施能力的完整性,即教师能有效教学实施每一种常规课型。(2)没有错位的课型特征。体现教师课型实施的准确性,即教师能准确把握每一种课型的主要特征,防止课型的混同。(3)没有低效的课型实施。体现教师课型实施的有效性,即教师能有效执行每一种课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素和操作程序,使课型教学的效能最大化。(4)没有固化的课型模式。体现教师课型实施的创新性。即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学任务的调整、教学情境的变化来实施课型,不僵化地固守既定的课型模式,不断生成变式课型和创新课型。3、教育科研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题活动的实施基本遵循科研课题研究的路线和规范,主题活动的选题、活动方案设计、活动实施、成果形成与展示等各环节均需运用到教育科研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因此,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影响着对学生主题活动的指导能力,一方面,教师对教育科研方法的运用的专业性决定着教师研究方法指导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主题活动的指导,也促进着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4、发展性评价能力。发展性评价主张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实施多主体评价,这一评价理念切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评价活动中需秉持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运用展示性评价、描述性评价、面谈式评价、研讨式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评价方法开展各种评价活动,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能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对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评价,对开发与设计主题的合理性、适应性、针对性作评价。(2)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状态作评价,通过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的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3)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作评价,发现学生成果的价值和出色表现,并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4)对他人和自我的教学作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开展课例研讨评价,充分发挥课例研讨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在课例研讨评价中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发展。三、专业情意:执着教育理想的追求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在专业生活中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个性品质和心理状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心理动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改一门新增设的课程,其课程地位、教学准则、师生关系、教学情境以及教师在此课程领域内的专业发展需要等与学科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需要培植、调整、重构自己的专业情意,以规划和应对自己的专业生涯发展。1、课程价值的体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体认是构成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情意的基础,他影响着教师在该课程领域的教育信念、精力投入与智慧贡献。综合实践活动突出的课程价值已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得以充分证明,其增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完整与丰富学校课程体系的功能和价值不断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崇尚和构筑的理念、目标与教学方式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执着的教育理想追求。2、秉持的教学准则。教学准则是指导、引领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学原则、规范与要求,它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呈现出个人的教学效能和教学风格。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与学科课程有较大差异,固守坚持或简单移植学科教学的准则将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低效或无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需在自己的专业情意结构中建构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教学准则。在思维方式层面,兼具科学态度与人文精神,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在教学方式层面,注重指导而非传授,倡导教学的对话与合作,强调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实践;在评价层面,注重激励而非奖惩,关注发展而非甄别;在师生关系层面,以开放、乐观、友善的个性品质感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乐于助人,善于倾听,避免歧视,在主题活动中成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这些教学准则是教师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3、进取型的专业发展需求。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开展的主题活动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开展的主题活动不同,各主题活动实施的情境与要求不同,这为教师的指导工作提出了多样化的挑战。面对学生丰富多样的问题,面对需要攻克的研究课题,面对不断变化的指导情境,教师需要以进取型的专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的指导能力,以应对在教学中面临的各种指导任务,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