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鄂托克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现代农业建设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鄂托克旗现代农牧业六区建设规划在鄂托克旗委、政府选择现代农牧业建设在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赛乌素地区。根据资源、区位、交通、产业、政策的优势条件,赛乌素新牧区建设分为天然草原规模经营区、集约化养殖区、现代农业区、流通加工区、现代生活区、生态观光旅游区等六区分别进行建设,在建设中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市场运作、分步实施、企业与牧户共同建设的原则。天然草原规模经营区,为解决草原生态恢复和提高农牧民收入,采取整合草牧场等措施,把草牧场集中到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少部分人手中。集约化养殖区,按照“北繁南育、加快出栏”的思路,首先解决天然草原规模经营区富余劳动力中的4555岁人员就业,满足他们继续养牧的积极性;其次要把牧区的架子羊、牛集中起来进行短期育肥,解决过去分散养殖育肥缺草缺料问题。现代农业区,对6万亩井灌核心区进行土地整合,实施设施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节水灌溉采用美国维蒙特公司生产的圆形自走式喷灌机,耕作实现全程机械化服务。根据天然草原规模经营区、集约化养殖区所需的各种草料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解决调整种植结构。流通加工区,主要解决农畜产品单家独户销售、加工难的问题,并促进拓宽流通渠道,加速流通进程。该区主要有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农机具超市、农资批发供应站、小型副食品精加工厂等。现代生活区,主要解决各区长期干活农牧民的居住问题。在建筑方面要把当地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特色与新牧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该区居住农牧民能享受到城镇居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务。生态旅游观光区,为游客提供观光天然大草原,体验牧民生活,办“牧家乐”、 “农家乐”,到现代农业区观光大型喷灌机、全程机械化作业和设施农业等。 二、农业科技服务创新亮点 新型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当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科技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且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破坏,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技服务也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农牧民素质的提高,鄂托克旗在当前现代农牧业建设中不断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在开放中拓视野,在创新中求发展。(一)领导重视,创新服务机制。旗委、政府对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视,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旗委、政府的指导下,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成立了专业的农机、水利、农牧业技术服务队,明确农机、水利、农技等有关单位在现代农牧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资本支撑,鼓励各专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从事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建设,以全方位、多途径的服务机制,实现了上下互通、资源共享,构筑了良好的领导服务平台与科技服务新模式。(二)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整合农机、水利、农牧业技术服务等多元化服务模式,在现代农牧业建设中不断更新观念,以创新服务措施为切入点,为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化服务资源的整体效能,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和水平。1、创新农机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主要以政府组织、种植大户、农牧民自愿组合、各类农机专业户等形式,利用大量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为现代农牧业建设提供一条龙作业、技术、维修服务。(1)抓好了农机化服务队建设,作好示范引导。以旗政府、各类农机专业户为主体,在赛乌素组建了第一家专业农机服务队,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全旗农机作业服务领域的一个亮点。在服务队的带动下,耕翻、整地、收割等一系列机械化作业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2)注重培育发展农机大户,增加有机户的收入。在实施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时,将农机大户购买农业机械列为优先补贴条件。同时,为他们提供产品信息、作业信息服务。(3)积极培育鼓励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加强联合。由旗政府牵头,把农机局、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统一协调,组建现代农业农机服务队,为农牧民提供灭茬、旋耕、起垄、镇压、施肥、播种、中耕、农田水利改造和农作物联合收获等各项农机服务。(4)完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为农牧民提供后勤保障。在旗政府的领导下,由农机局开展农机维修服务,解决农机维修难等问题,为农机化的完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后勤服务平台。农机服务队的组建,是不断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农机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一种尝试。由于农机服务组织的积极参与,大量先进适用的收获机具得以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进了现代农牧业建设的进程。 2、创新水利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水利是基础,更是重点,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为此,鄂托克旗精心组织、协调推进,全力抓好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牧业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1)高度重视水利服务农业工作,始终将水利建设作为发展农业、服务农业、推动农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全面开展农业灌溉、农田排涝、中低产田改造等基本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农业功能区规划工作,开创水利服务农业的工作新局面。(2)扎实抓好节水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旗委、旗政府“六区规划”的要求,成立了水利服务队,科学规划,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推行计量用水,加强水量监测,倡导节约用水,改革传统的灌溉用水方式,发展节水型农业,创建节水型社会。3、创新农技服务体系。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及农业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农牧民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农技服务更加需要多元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在技术服务上,为农民提供示范引导、技术培训等; (1)在服务理念上,由原来单一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逐步转向通过新品种展示、示范种植,引导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带着农民干。 (2)在服务范围上,由单一的产中技术指导,转向产前市场前景分析,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加工销售系列化一条龙服务。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残留速测、病虫检测防治、土壤水分速测、土壤养分分析等先进农业科技设备,实施测土施肥、测土灌溉,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3)在服务方式上,由单一的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物资,转向开展技术承包、办样板、抓示范、搞承包、田间地头现场解答指导等全方位农业技术服务。建立现代农业高科技试验示范园,与自治区农科院合作承包土地,开展试验示范,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逐步服务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利用高校院所人才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聘请了阅历丰富、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带头示范作用的农民技术员共同试验,以专家为农牧民授课,和农民技术员的带动作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锻炼了一批农民技术员,同时也在无形中推广了农业新技术应用,加快了农业发展的步伐。由以往的在农牧民地里推广农业技术转向现在的由政府承包农牧民的土地给农业推广部门,通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品种及技术试验示范等,把抽象的生涩的技术通过试验展示的形式全面立体的呈现在农牧民面前,通过不定期的与科协等部门共同组织现场观摩会,让农牧民参观试验田,更具说服力。通过实地试验示范,让农牧民看得见,摸得着,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现代农业高科技服务水平,推进农业科技的产业化进程。 (4)在服务目标上,由原来单一追求产量最大化,转向追求质量效益最大化,建设日光温室,以生态环境建设和草畜高效转化为中心,进行牧草新品种、新技术综合配套试验示范,有效地实现草畜结合,提高畜牧业品质和效益。同时,大力推广绿杆成熟,使效益扩大化,带动种养殖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加强培训,创新宣传形式。 通过资源整合,强化了农业科技服务机构、龙头企业、农牧民民协会和种植大户“四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建设。以农机、水利、农技服务为支柱,促进培训扩面提效。1、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技术指导。加强同我旗广播电视站的联系,同电视站联合举办一些农业科技节目,规范节目时间,节目内容,节目质量,提高节目收视率,使广大农牧民掌握、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将科技知识转化为科技成果。 2、利用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知识优势,发挥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聘请农牧民技术员,推广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带动周边农民学科学,用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可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全旗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3、深入田间地头,为农牧民就近提供科技信息平台。结合六区建设,全方位、多层面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多领域发展农牧民科技合作组织,按照“以科技为纽带、科技示范大户(企业)为核心,一引(科技部门引导)、两不(不干预、不参与)、三自(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的组织原则,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资本投入,开展了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蔬菜和农机水利等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与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农牧民能手,全面提升农牧民的市场竞争素质与市场开拓能力。- 8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