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绪论(选择)1、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中共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不仅包含由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并由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有联系中国社会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4、狭义/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狭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广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5、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社会两极分化,经济危机频发;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觉醒了的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自身斗争经验;思想渊源,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7、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1847哲学的贫困,1848.2共产党宣言问世的意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时代问题提供了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8、资本论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法兰西内战和哥达纲领批判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9、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最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革命性,是人民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8、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特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这是人们认识和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人类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最崇高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第一章1、哲学是什么: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哲学基本问题表述: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科学发现的物质结构层次原子,这是不理解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表明万象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6、物质,物质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存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一客观存在是我们通过感觉感知的,但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复写、摄影和反映。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存在性。物质存在于人类的意志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7、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及回答(辩证法,形而上学)辨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否定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与作用。8、运动,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2),静止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了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相对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它包含了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9、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也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10、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而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物质生活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而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1、意识:(选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使世界二重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的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决定作用和意识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实践是二者统一的基础。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3、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的关系:社会历史趋向:是指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体选择: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1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P32)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虽然有意识作为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去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哲学意义:(选择)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与唯心论、宗教神学根本对立的,是与二元论对立的,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相统一的,它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19、规律及其根本特点规律是解释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的哲学范畴。根本特点:客观性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总观点:联系和发展21、联系:作为一个普通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多样性。直接间接联系,内部外部联系,本质非本质联系,必然偶然联系等。联系具有条件性。22、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24、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他们的过去,观察他们的现在,又要预见他们的未来。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程的东西(新东西+有价值)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于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生事物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于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2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P38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26、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构成: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解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7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