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山医科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坐落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广州 环境优美 校园雅致 全校面积三十八万五千九百多平方米 这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全国重点高等医学院校 2001年原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重新合并 成立了新中山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原址现称为中山大学北校区 主要开办医科学院 1 2 发展历史 1866年建立博济医学堂 1936年改为岭南大学医学院 1953年由原中山大学医学院 岭南大学医学院和光华医学院合并组成 岭南大学医学院的前身 为博济医院及博济医学院 孙逸仙纪念医院现址 分别创办于1935年和1866年 是我国最早的西医院校 1879年院改名为博济医学校改名为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医校 孙中山先生一八八六年曾在该校学医合校后称华南医学院 首任院长为著名医学教育家柯麟同志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 一九五七年医学院命名为中山医学院 一九八五年 经中央卫生部的批准 改为中山医科大学 邓小平同志为我校题写校名 其校风是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最后一任校长是黄洁夫教授 现卫生部副部长 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 2001年原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 成立了新中山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原址现称为 3 中山大学北校区 4 学校概况 中山医科大学是卫生部直属国家重点医科大学 现有在职教师619人 其中教授109人 副教授110人 讲师200多人 国家重点专业学校设有三个国家重点学科 眼科学 寄生虫学 内科学 肾病 本科专业设置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预防医学 法医学 医学营养学 护理学 基础医学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 专业神经病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传染病学 影像医学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肿瘤学 麻醉学 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卫生统计学 劳动卫生与职业环境 卫生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内科 医学心理学 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人体解剖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 免疫学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寄生虫学 法医学 核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 内科学 心血管消化内分泌 内科学 呼吸系病肾病 外科学 普外胸心外骨外 外科学 泌尿外 外科学 神外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口腔科学 口外 2001年10月26日 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 组成新的中山大学 5 专业设置 中山医科大学是一所多专业 多层次 多形式办学的综合性医科大学 除校本部外 尚有附属一院 附属二院 附属三院 眼科中心 肿瘤医院 口腔医疗中心 深圳医疗中心三个综合性医院 三个专科医院 一所中等卫生学校等附属单位 附属医机构现共有限额二千六百多张病床 年住院病人四万多人次 年门诊量约三百多万人次 随着中国改革的浪潮 中山医科大学正在改革开放中前进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教学 医疗和科研相结合努力多出人才 多出成果 目前 设有基础学院 卫生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岭南医学院 第三临床医学院和口腔系 法医系 护理系各种研究所 室三十八个 承担国家科研项目一百多项 设有七十三个教研室 设置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口腔医学 法医学 医学营学 护理学等七个专业 从一九八八年起 在临床医学专业试办七年制 实行 五七分流 学制的改革 现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 专业十八个 有权授予硕士的学位 专业三十一个 列为国家进修教育基地的学科和专业五十八个 6 师资与学生 学校拥有一批较现代化的教 医 研的设备 图书馆藏书四十余万册 有中 外期刊三千种 师资力量也较雄厚 全校教职工六千余人 其中教授 副教授和相当职称的高级技术人员近五百人 讲师和相当职称中级技术人员一千余人 并校前学生四千余人 每期攻读博士 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六百余人 本科生二千六百余人 外国留学生七十余人 全日制大专生 夜大学生 进修生八百余人 近几年来 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特色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对外开放以来 中山医科大学与国外十一个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 聘请名誉教授 客座教授六十人 自一九七九年来 公派出国留学 进修教师二百多人 7 发展状况 和优良的传统 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866年的博济医学堂 它是我国最早的中山大学医科有着悠久的历史西医学府 孙中山先生1886年曾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活动 经过一百四十多年的薪火相传 我校的医学教育形成了以严肃的态度 严格的要求 严密的方法 牢固掌握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的 三基 三严 的优良教学传统 近年来 我校医科教学探索早期接触临床 早期接触科研 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 三早 新模式 逐步形成了我校医学教育 三基三严三早 的特色 2001年10月两校合并 为医科教育的发展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已取得显著成绩 2010年11月 中山大学医科成为教育部 卫生部首批共建高校医学院 中山大学医科现有5个学院 包括中山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光华口腔医学院 护理学院 药学院等 5所综合性医院 包括附属第一医院 孙逸仙纪念医院 附属第二医院 附属第三医院 附属第五医院 珠海医院 附属第六医院 附属胃肠肛门医院 3个附属专科医院 包括中山眼科中心 含眼科医院 肿瘤防治中心 含肿瘤医院 附属口腔医院 中山大学医科继承和发扬了优良的办学传统 医学教学 科研 医疗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目前医科有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王庭槐 詹希美 方积乾 3名省级教学名师 汪华侨 梁力建 肖海鹏 国家级 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从1989年开始 每四年评一届 1989年至今共计六届 我校医科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8项 省级教学成果35项 校级教学成果61项 目前 在医科必修课程中 校级精品课程有58门 其中已获省级精品课程17门 生理学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解剖学 药理学 医学统计学 法医病理学 外科学 传染病学 放射诊断学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实验生理科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牙体牙髓学 内科学 组织胚胎学 妇产科学 已获国家精品课程12门 生理学 药理学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解剖学 法医病理学 放射诊断学 实验生理科学 外科学 传染病学 牙体牙髓学 医学统计学 病理生理学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 病原生物学 传染病学 医学统计学 我校医科有22本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有31本医科教材列入卫生部 十一五 规划教材 中山大学医科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得到了海内外医疗卫生机构的普遍认同 在国内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社会各界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对中山大学医科毕业生都有着良好的评价 基础理论好 动手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 发展后劲大 中山大学医科现有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 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5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在本科教学方面 医科现有临床医学 八年制 五年制 麻醉学 医学影像学 眼科视光学 康复治疗学 医学检验学 生物医学工程 法医学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卫生管理学方向 预防医学 妇幼方向 口腔医学 七年制 五年制 护理学 药学等个16本科专业 方向 总体结构与布局合理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法医学 护理学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口腔医学 麻醉学 药学是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0年医科学生包括本科生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 在校学生总数为8947人 其中本科生4836人 研究生4111人 临床医学现有两种培养模式 即 5年制本科和8年制本 硕 博连读 2004年开始每年招收8年制学生100名 并停招7年制 我校是全国七所首批招收8年制学生的院校之一 医科现有来自印度 马来西亚等南亚 东南亚的28个国家的留学生349人 其中本科生306人 硕士研究生36人 博士研究生7人 8 在医科科研方面 医科 十一五 期间总批准经费10 32亿元 平均年增长率28 32 到位经费9 76亿元 平均年增长率46 12 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到位经费数25066 1万元 共761项 平均年增长分别为28 17 和34 67 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项 重点项目28项 2010年我校医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9024万元 创历史新高 我校医科共获得233项次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9项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 医科的杰出人才亦不断涌现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 含2名双聘院士 教育部 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3名 讲座教授2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人 目前 我校医科有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 内科学 内分泌与代谢病 内科学 肾病 神经病学 外科学 普外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肿瘤学 卫生毒理学 药理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华南肿瘤生物学 眼科学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新药 抗肿瘤药物 临床试验研究中心1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 眼科学 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 热带病防治研究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基因疫苗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 眼科学 肾脏病临床研究 辅助循环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基因疫苗研究卫生部医药生物技术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 鼻咽癌诊治 肾脏病 肝脏疾病研究 营养膳食与健康 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 结直肠盆地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医科现有8所附属医院 其中5所综合性医院和3所专科医院 2009年共收治门急诊病人约1004万和住院病人24 6万 我校附属医院学科设置齐全 技术力量雄厚 长期以来 附属医院一直充分发挥着医疗技术优势 注重品牌建设 坚持科教兴院 人才立院的强院战略 学科建设稳步推进 学科品牌得到提升 附属医院采用各种新方法 新技术成功诊断 治疗和抢救了许多危重 疑难和罕见病例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为我国医疗界填补了许多空白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大批重点和特色的科室和专科 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9 10 2020 3 31 1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