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文科地理一 选择题 60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同答下列各题:1表中空格、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热带气旋的形成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气温年较差大灌溉水源充足A B C D4青藏高寒区相对于东部季风区光照充足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 B地势 C内陆 D昼夜长短读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5图中所示城市A.都分布在长江沿岸 B.包含2个等级C.通过京广线相互联系 D.形成自然条件完全相同6 长江中游城市群A.有一个辐射整个区域的核心城市 B.农业生产差异大,互补性强C.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群 D.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7该城市群今后发展方向最合理的是A.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 B.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C.大力推广商品谷物农业 D.加快特大型城市的建设哈齐客运专线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是中国纬度最高的高寒高铁。为应对特殊的地理环境,哈齐客运专线采用CRH5A型动车组列车,并对车体门窗加装了集水槽。该线于2015年7月4日至8月7日进行试运行。读哈齐客运专线行程图,完成下列各题。8修建该铁路需要克服的最大自然障碍是A.大风 B.低温 C.地形 D.干旱9列车对门窗加装集水槽的作用A.增加车厢用水 B.增加空气湿度C.减小内外温差 D.防止门窗冻结10试运行期间某日,从哈尔滨到齐齐哈尔A.热量逐渐增加 B.降水逐渐减少C.日影逐渐变短 D.昼长逐渐变长富士康科技集团主营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等产品的研发制造,1988年进入中国大陆。从过去偏安深圳,到现在散布全国,2012年,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基地已超过31个,其中,2012年开工建设的富士康新总部在上海落成,并承担贸易、科技总部职能。目前,这家拥有120万工人的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将会快速“变形”:用3年时间投入100万机器人代替部分手工制造。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1富士康从过去偏安深圳,到现在散布全国,主要是因为转入区具有A工业基础雄厚 B矿产资源丰富C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D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廉价12在不久的将来,富士康在全国集中四大分布区中,最可能专注于研发和电子商务的地区为A B C D13富士康投入机器人代替部分手工制造,其主要有利影响是A提高产品质量 B降低劳动强度C缓解用工短缺状况 D减轻环境污染“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B“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C“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D“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15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A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青海省有“三面孔”之称,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缩影,柴达木盆地有黄、白、黑三原色。读青海三大自然区图(图A)和青海省某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图B),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关于青海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青海“三面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山脉是唐古拉山B.青南高原有万山之宗、万水之源的称号,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C.柴达木盆地三原色中的白色是指盐和钾肥,黑色是指石油,黄色是指该地区的黄土地D.湟水谷地是该地区的重要农业区,主导因素是光照充足17有关图B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持续增加是导致草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B.人均草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C.草甸草原区可持续发展方向是实施轮流打草、轮牧,提高草场载畜量D.荒漠草原区耕地面积最小读东亚部分地区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8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气温年较差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A B C D19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20关于我国四大区域自然资源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南方比,北方多煤、石油,且作物生长期长B与北方比,南方多磷矿,且平原多水分多C西北水分少、光照少、风力大D西南水分多、光照少、生物种类多右图为台风“马西娅”影响某大陆的云系图。读图,回答各题。21生成此云系图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APP B. GPS了 C. GIS D. RS22此时,甲地风向大致为(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3五个能源基地中( )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发展方向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24各能源基地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 )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25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较早,18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B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由于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的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C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玉米带,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D田纳西河流域内炼铁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26有关田纳西河水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B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C流量稳定,通航价值高D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27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青海输出的主要是火电,主要输送到上海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四川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A.B.C.D.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8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29蝗虫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 B C D30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类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A.沙尘暴的降尘能增加土壤肥力B.咸潮能增加枯水期河流的水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改善水质C.台风的到来能缓解夏季的酷暑D.火山喷发可能会形成有用的矿物二、综合题3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 下图西西伯利亚地区图。材料二 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世界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之一。鄂毕河流域内有大小支流1900多条,春季汛期时间长,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 1%。材料三 西西伯利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地,其产量分别占俄罗斯总产量的70%和90%,并大量输送到俄罗斯其它地区及欧洲多国。(1)简述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形成的原因。(8分)(2)简述石油、天然气输出对西西伯利亚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3)依据图中信息,概括西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类型,并简述该地区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 6 分)(4)图中a、b、C、d、e代表不同的水平自然带,说出该区域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并简述自然带分布 特点的主要成因。(4分)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市”。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材料二 图甲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乙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4分)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4分)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4分)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_。(4分).高二年级文科地理段考答卷31题(24分) (1)(8分)(2)(6分)(3)( 6 分)(4)(4分)32题(16分)(4分)(4分)(4分)(4分)高二文科地理参考答案1-5 BDDBB 6-10 DBBDD 11-15 DBCBA 16-20 BDACD 21-25 DDACB 26-30 CBBDB31(1)(8分)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升高,融雪补给量大;河流多,汇水量大;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永久性冻土,水分不易下渗;有凌汛现象,易洼处积水。(每项2分,答出5项即可)(2)(6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区及国家间经济合作,增加就业机会。(每项2分)(3)(6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