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南 京 财 经 大 学 经 济 学 院学 士 学 位 论 文基于因子分析的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王 毓指导老师:管 于 华答辩日期:2010年6月9日 目录摘 要:1Abstract:1一、引言2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3(一)构建的基本原则3(二)指标选择的依据3(三)指标体系的建立4三、长三角县域经济竞争力实际测评5(一)研究原理5(二)分析过程与结果51、标准化52、求特征根及贡献率53、求特征值及贡献率64、得出公因子表达式75、计算因子得分及排名9四、长三角县域经济竞争力比较9五、对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的一些建议11参考文献13附录14基于因子分析的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摘 要: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除上海外15个城市59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遵循一定的原则和依据,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15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采集江苏省和浙江省县域经济2008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县(市)的2008年的竞争力情况进行评价,得到每个县(市)的综合得分,将其进行排序比较,最后运用聚类方法进行分层聚类将所有县(市)分为四类,由此对长三角地区的县域经济竞争力作出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 长三角,县域经济竞争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n 15 cities including 59 counties (cities) except Shangha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ollow some principles and basis, indicators system was set up by the selection of local GDP, per capita GDP, local fiscal revenue, local fiscal expenditure, retail sales etc. 15 indicators, using the data of counties in Jiangu province and Zhejiang province in 2008, by factor analysis t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various counties (cities) in 2008, each county (city)is compared, adopting clustering method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s stratified into 4 layer, to evaluate the county economy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Key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competitive of county economy, factor analysis, clustering analysis一、引言长三角地区江海交汇、南北居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活动最活跃、增长最具潜力的区域,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三角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强健,在长三角地区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2009年评定出来的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上海市1个,江苏省27个,浙江省26个,前十名中长三角地区占了8个,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何为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1 县域经济有着自身特色,与城市经济有着很多不同点,在研究县域经济竞争力时应与研究城市竞争力区分开来,要体现县域经济的特色。如城市是规模经济,注重总量和规模,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其基础是区域的自然资源,县域经济发展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竞争基础是居民的生活水平。2 前人在县域经济方面已做了很多研究,在研究县域经济竞争力方面倾向于通过选取一系列的指标构成一个指标体系,通过这个指标体系将各县(市)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以发现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模型的建立一般采用因子分析法或公因子分析法。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是心理学家Chales Spesrman于1904年提出的设想,其基本思想是用少数几个潜在指标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实际存在的多个指标,基本目的是用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来描述多个变量间协方差关系,能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以利于研究分析。3 评价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指标很多,每个指标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因此,因子分析适用于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在本文的研究中剔除了上海地区的变量,因为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典型的城市经济,而县域经济发展不具有代表性,故本文选取除上海外的15长三角城市共59个县作为研究对象(不含地级市市辖区),以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作了研究。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县域经济竞争力反映的是一个县经济综合实力水平,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经济单位整体实力的体现。所以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的对象应是县(市)及其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整体状况,对其的评价是对社会经济的一种综合评价和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相应的原则。(一)构建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县(市)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必须能够正确反映县(市)社会经济的综合竞争实力,要能如实反映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这个指标体系能对该县(市)的综合竞争力作出恰当的评价。2、系统全面的原则。县(市)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实力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人类需求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又分为众多相互联系的子系统。这就要求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对这个地区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3、适用统一原则。评价结果尽量接近客观现实,由真实的数据能导出准确可靠的结果。评价必须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较广的范围,兼顾适用性与动态性。(二)指标选择的依据1、综合经济实力。反应经济发展水平首先必须考虑经济总量规模,一个良好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县(市)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基础,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包含反映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指标。本文选取了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支出7个指标。2、产业结构水平。产业结构是反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本文选取了三大产业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作为指标。3、人民生活水平。“富民”才能“强国”,只有地方居民真正富裕了,县(市)的经济发展才有后劲,竞争力才能得到切实提高。本文选取了年末总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3个指标。4、“三农”问题。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县域经济竞争力必须包涵能反映“三农”问题的指标。本文除选取了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指标外,还选取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一指标。(三)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以上原则和依据,确定了15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具体指标见表1表1 县域经济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代号指标内容代号指标内容X1年末总人口(万人)X9人均生产总值X2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亿元)X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11全社会固定资产X4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12地方财政收入(亿元)X5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13地方财政支出(亿元)X6第一产业占GDP比重(%)X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X7第二产业占GDP比重(%)X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8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三、长三角县域经济竞争力实际测评(一)研究原理目前,在多指标综合评价经济效益问题的研究中,随着多元统计方法的推广和普及,利用因子分析建立综合评价函数已成为公认的较优的方法。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但由于指标间具有复杂的相关关系,难以直接给出评价,这就需要把各项指标归纳为一项或多项综合指标予以反映。因子分析就是解决这种问题的很好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在本文的应用中,用此方法从所选的15个指标中求出公因子,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本研究采用相关系数矩阵特征根大于1)筛选得到几个公因子,来代替原始指标,再以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将所选取得公因子进行综合,得到县(市)的综合得分,然后依据它对各县(市)进行排序、比较、分析。(二)分析过程与结果本文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09和浙江统计年鉴2009,以2008年长三角59个县(市)关于15个指标的原始数据作为样本,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公因子分析。1、标准化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指标间不同的量纲和量纲单位。此项工作由SPSS13.0软件自动完成。2、求特征根及贡献率将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选公因子分析。得到总方差解释表(表2)。总方差解释表反应的是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由表2我们可以得到15个因子的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前四个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并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2.364%,即前四个特征根能够解释原15个因子变量的92.364%,因此,公因子分析过程中应提取四个公因子F1,F2,F3,F4。表2 总方差解释表3、求特征值及贡献率对提取的四个公因子F1,F2,F3,F4建立初始因子矩阵(表3)。同时,为便于对各因子载荷做合理解释,对其进行旋转使其结构简化(这里使用最大方差法),使得每个因子的载荷的平方按列向0或1两极分化,以排除噪声干扰的影响。表4即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矩阵,同时,表4给出的是原始数据和公因子已标准化处理后的所提取的前四个公因子的载荷矩阵。表3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4、得出公因子表达式根据表4得到公因子表达式:F1=0.185*X1+0.949*X2-0.180*X3+0.951*X4+0.947*X5-0.338*X6+0.358*X7+0.202*X8+0.925*X9+0.769*X10+0.830*X11+0.962*X12+0.942*X13+0.813*X14+0.672*X15 (1)F2=-0.44*X1+0.050*X2-0.147*X3+0.089*X4-0.022*X5-0.549*X6+0.880*X7-0.881*X8+0.116*X9+0.054*X10+0.285*X11+0.038*X12-0.002*X13+0.111*X14+0.388*X15 (2) F3=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