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下古诗阅读1、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译文】让年老的我姑且发一发少年的狂热,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岗。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起用我。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的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去。赏析:1思想感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用典故,以孙权自喻,虽年迈,仍有少年的狂气,还要建功立业,表现诗人过人的胆识和勇气。3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杀敌报国。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用典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练习:江城子密州出猎 选自 词人 号 , , , , 。 , , 。 , , ! , ? , , 。一,词义:聊 狂 “左牵黄,右擎苍”,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黄, 。苍, 锦帽貂裘 千骑 卷平冈: 倾城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酒酣 胸胆尚开张: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会 挽 天狼: 二、理解与赏析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下阕重在_。2. “天狼”指什么?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3.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的豪情壮志。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出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 6、“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其中“卷”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该字好在何处。(2分) 7、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8、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9、“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_ 之情。10、这首词用一个“_”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_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_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_,抒发了_ _。解析与答案:1.叙事(描写)、抒情。2.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2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3.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 打猎 狩猎 )(1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4.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渴望报效国家的情怀5.倾城6、狩猎者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岗,一个“卷”字,极言队伍行走之快,体现出出猎场面之宏大壮阔,气势之威武雄壮。7、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8、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9、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10、狂 豪放 举止神态 胸怀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满怀壮志及想要报效国家、御敌建功豪情11、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赏析:1思想感情: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无奈,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概括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无奈,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练习、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词人 朝代 , 。 , 。 。 , 。 , 。 。创作背景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辛弃疾极力主张收复中原,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后来因此遭到投降派把持的朝廷排斥打击,被弹劾去职,长期得不到任用,在信州闲居近二十年。陈同甫是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辛弃疾的挚友,他富有才华,为人豪迈,积极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因而遭到把持朝廷的投降派的打击,终生未仕。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陈亮到信州访辛弃疾,辛弃疾与他同游鹅湖,瓢泉共饮,纵论国事十日。这首破阵子据说是陈亮逗留鹅湖的第十天,也就是最后一天,辛弃疾宴别陈亮,把酒纵谈天下,酒酣兴浓。送罢陈亮,辛弃疾回到住处。此时天色已暗,但他兴奋难眠,拨亮油灯,抽出跟随自己多年的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于是写作了破阵子一、字词注解1挑灯 2梦回 3吹角 4八百里 5麾下 炙 7五十弦:这里指军中的乐器7翻 8沙场 的卢:本指三国时刘备骑的马,这里指一种烈性快马11了却 12天下事 13可怜 二、理解与欣赏 1、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4、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_ _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_、_两个细节可以读出。(北伐金人、收复中原、统一国家,可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5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爱国情怀1分 , 抑郁、悲愤1分)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词的“壮”体现在何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分)“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分)7、这首词上阕描写军旅生活: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等多种军营生活,下阕描写了骑快马、拉雕弓的战斗场面。结尾抒情,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答案:1、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抑郁、悲愤。(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烈气氛。从这钟壮烈气氛中,可以看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挑灯”“看剑”的举,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 2.从形声两方面着笔,营造了将士们们奏乐吃肉的生活,烘托了豪迈高昂热烈的军营生活氛围。 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悲壮的气氛。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点兵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豪迈形象, 5抒发了作者要为朝廷收复失地,渴望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和雄心壮志(1分)“可怜”变由雄壮为悲壮,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悲愤。(1分)3、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译文: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 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 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 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 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 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 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 战国时杨朱见歧路就哭了起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