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是 。5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声明过程中所发展的一系列 。三、简答题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四、论述题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皮亚杰认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开始从具体事物中获得表象从而进行逻辑思维。2B【解析】劳伦兹通过小鸡和小鸭的印刻现象的发现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即在某一段时间,某一技能特别容易习得。3B【解析】冲动和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少是沉思型的表现。4B【解析】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的自我同一性的培养是在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5A【解析】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二、填空题1类型差异 2具体运算3威特金46、7岁到11、12岁5心理变化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四、论述题(答案要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构建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思维开始萌芽。(2)前运算阶段(2岁7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原始和混乱的,自我中心是这阶段的突出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这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渐消失。(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这阶段的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皮亚杰起初认为形式运算的智力发展约在15岁完成。1972年修正了原来的看法,认为正常的人不迟于1520岁达到形式运算阶段。典型案例凯蒂旺普斯是什么?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一种夜行兽,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大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发现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接着我发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怀特森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都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全是错误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你们本来应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凯蒂旺普斯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也没有起疑心。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立即大胆地提出来。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文章。他不肯轻易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案例解析】现代教学要求学生有怀疑、创新精神。然而传统的教学只是将学生变成记忆的机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会怀疑、更不会有思考。怀特森先生的课则给学生传递着另外的一种信息:那就是每个人都应该运用自己的思维与判断,去审视别人所给与的知识。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这种对权威的破解,不可能有新的发现,这种怀疑、判断以及对权威的质疑本身就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正是科学教育的真谛。科学课程要注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把握,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培养他们大胆质疑、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教育的灵魂。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的一样,当你教的学生开始怀疑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第一章 学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蜜蜂采蜜 B猴子练习攀爬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2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 )学习。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3老师不准吵闹的学生在下课时间到教室外面玩,并要求其抄写一段课文,如抄写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运用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间歇强化 D连续强化4顿悟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苛勒5孩子哭闹要玩具时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6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也会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桑代克8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食物是(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9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 B对环境条件的认知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0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具有(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普遍适应性 D永恒性二、填空题1布鲁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2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的接受学习。3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类型:直接强化、 和自我强化。4意义学习是将新知识与已有观念建立起 和非人为的联系。5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6学习是经由经验或练习而变化为 的历程。 7“小华最近通过报纸杂志及网络上的信息得知贩卖光盘的方法”这种现象最符合 理论的预测。三、简答题列举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四、论述题试述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2C【解析】加涅认为态度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件事件的选择倾向。3B【解析】负强化是指某种刺激抑制行为的出现。教师罚学生抄写课文旨在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4D【解析】苛勒是完形顿悟说的代表人物。5D【解析】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减弱或消失,这称之为消退。6B【解析】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心理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7C【解析】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8B【解析】食物是无条件刺激。9D【解析】布鲁纳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0A【解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假设与解释,因此知识具有主观性。二、填空题1知识2有意义3替代强化4实质性5效果律6行为7社会学习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学习的情境性。四、论述题(答案要点)桑代克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认识上。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主律和副律。学习的主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桑代克又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一个叫应用律,另一个叫失用律。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学习的副律有五条,分别是:多重反应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典型案例两位女教师的一堂课这里写两女教师。第一位女教师班上有一位男孩,平时作业乱糟糟,学习不认真,还喜欢骂人、打架、旷课。一天语文课上,这位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我的祖国,大家都刷刷地写起来,而那个男孩仰面朝天地呆着,最终他还是写了几笔。当老师看他的作文时,发现上面只写着:“祖国是母鸡,我愿意是一粒米。”女教师被感动了一下子,写下了非常肯定的评语:“这个母鸡与米的比喻在这次作文中最精彩!说明了你对祖国浓浓的爱、深深的情。”从那天起,男孩似乎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变得有礼貌,变得积极了,老师能看出来,这个孩子在向好的方面努力另一位女教师是美国的一位老师。新泽西的一个小镇上的学校,有一个很“差”的班,26个学生几乎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吸毒、进少管所、堕胎老师们放弃他们了,家长们也放弃他们了,他们自己也放弃自己了。女教师这天出了一道选择题,有这样三个青年:A信过巫术,还有过两个情妇,有过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还有过吸食鸦片的不良记录。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大都只是一点啤酒,年轻时没有任何不良记录。这位女教师让班上的同学们选出一位日后能够造福人类的人,同学们的答案几乎都是C。出乎所有同学的意料,这三个人都是二战时的著名人物,分别是A富兰克林罗斯福;B温斯顿丘吉尔;C阿道夫希特勒。这位女教师说:“你们的人生刚刚开始,过去的荣誉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与将来的所作所为,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做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能成为了不起的人才”后来,她的班上真的出了不少人才,有一位做了著名的心理医生,一位成了华尔街最年轻的经纪人。【案例解析】教育者要发挥他的教育作用,就必须首先确立教育的信念:每一个人都是可塑的,都是可教育的。我们承认人的智商、情商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决定人的成功与失败。人天生都是向上的和向善的。教育者的这种信念会促使他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去捕捉教育的时机,唤醒迷途顽童的沉睡心灵。案例中一位是中国老师在一次作文中对一个差生的肯定性的评价,另一位是美国老师刻意地设计了一个选择题后,带给学生的心灵震撼,最终都把不成器的孩子送上了成功之路。老师和家长也应该想办法去除那些既定认识,重新审视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向善的! 当这些学生,从内心深处第一次体验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