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期中复习题 (第一课至第三课第一节)1、下列物品中属于商品的有居民使用的自来水买来送给别人的钢笔农贸市场待售的蔬菜顾客乘坐的出租车A、 B、 C、 D、2、下面关于商品(W)、物品(G)、劳动产品(M)的关系,正确的图示是A WMW C GM3、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C、社会分工的发展 D、私有制的产生假如1把斧子=2只羊这个等式成立。运用相关知识回答47题4、上述等式中,2只羊是一把斧子的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表现形式5、1把斧子和2只羊之所以需要交换,是因为A、两者都有使用价值 B、两者都有某种共同的自然属性C、两者的使用价值不同 D、两者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6、1把斧子和2只羊之所以能够相交换,是因为A、两者都有价值 B、两者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C、两者拥有等量的价值 D、两者的价值不等7、对这一等式正确的认识是 A、的把斧子的价值是通过2只羊表现出来的B、一把斧子的使用价值是通过2只羊表现出来的C、一把斧子是15千克大米的交换价值 D、2只羊的价值是通过一把斧子的价值表现出来的8、新商品的上市价格通常较高,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价值则逐渐下降。发生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其根本原因是 A、新商品往往供不应求,老商品往往供过于求B、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商之间在市场上市场上激烈竞争C、提供新商品的某家厂商的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D、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9、在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这时该企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是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价值总量不变 B、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增加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大,价值总量增加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都不变10、如果一个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那么他在商品交换中 A、必然亏本 B、必然赚钱C、既不赚钱又不亏本 D、可能赚钱地可能亏本11、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货币三者相比较都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先有等价物,再有一般等价物,而后才有货币都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用作商品交换的媒介物A、 B、 C、 D、12、货币出现后,假如一件衣服=一克黄金。这说明一克黄金是一件衣服的等价物生产一件衣服与生产一克黄金的劳动量相等一克黄金是一件衣服的价格一克黄金与一件衣服是物物交换A、 B、 C、 D、13、货币具有充当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是A、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 B、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C、货币能够表现商品的价值 D、货币是财富的象征14、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和流通手段的货币,正确的说法有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的货币,可以是想像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不能是观念的货币、两者都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两者都必须是足值的货币A、 B、 C、 D、15、下列关于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价格三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是交换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 交换价值、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交换价值、价格的大小决定于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 交换价值、价格都是价值的表现形式A、 B、 C、 D、16、比较商品商品同商品货币商品前者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后者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前者买与卖同时进行,后者买与卖在时间和窨上可以分离 前者需要多次交换才能成功,后者一次交换就能成功 前者的缺点突出,后者没有矛盾A、 B、 C、 D、17、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数量用 商品的价格水平 货币的流通速度 居民货币持有量A、 B、 C、 D、18、一分钱买一分货,但实际上往往一分钱买不到一分货,或不只买一分货的情况都是存在的。这说明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的高低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交换并不都是遵循价值规律而实行等价交换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涨落,而价格涨落反过来又影响供求关系A、 B、 C、 D、19、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是通过A、制订计划实现的 B、市场市场实现的C、价格波动实现的 D、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实现的20、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讲,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三个作用,都可归结为一点,那就是A、促进社会资源的配置不断优化,提高经济效益 B、调节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间的分配 C、刺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会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21、通货膨胀引起商品价格全面上涨,而这些商品的价值量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回答22-23:2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 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A、 B、 C、 D、2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公有制的正确认识是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公有制实现形式表现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A、 B、 C、 D、24、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除了采取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外,还允许采取的形式有股份制 承包制 租赁制 股份合作制A、 B、 C、 D、 据经济日报报道,以牲畜作价归户,草场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调动了青海牧区牧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牧区经济的发展。回答25-26题25、草场承包经营后,其所有制性质是A、牧民所有 B、集体所有 C、牧民和集体共同所有 D、国家所有26、青海牧区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牧区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最终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不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 A、 B、 C、 D、27、股份合作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 是非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 是集体经济形式的一种 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特征 改变了公有制的性质A、 B、 C、 D、28、当前,我国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根本目的是 A、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C、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D、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9、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是A、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B、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C、公有制所占比重大小 D、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30、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私有财产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能调动个体、私营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 将逐渐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A、 B、 C、 D、3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会冲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会使人民生活快速达到总体小康A、 B、 C、 D、32、下列选项中,按技术要素分配的是A、国有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工资收入和技术发明所得的奖金B、科技人员将其自办的经济实体卖给有关企业获得的收入C、科技人员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入股而得到的收入D、私营企业中,科技人员工资收入33、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供求关系 价格机制 竞争机制 宏观调控A、 B、 C、 D、34、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B、市场经济通过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C、市场经济通过市场调节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D、市场经济只有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35、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从根本上说是由决定的A、交换双方的平等地位 B、等价交换这个根本原则C、竞争性和法制性 D、法制性和开放性36、下列对市场经济四个基本特征之间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平等性根源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开放性和竞争性是平等性的具体体现 法制性是开放性和平等性的重要保障,也是竞争性的客观要求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A、 B、 C、 D、37、下列对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有商品就有市场,所以产生了商品经济就有了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A、 B、 C、 D、38、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民工荒,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又存在着部分劳动力富余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市场机制已经失灵,这一矛盾需要运用计划机制调配劳动力资源来解决 这一矛盾应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来解决 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这一矛盾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矛盾只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A、 B、 C、 D、39、在下列关于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相互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有A、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B、宏观调控应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基础C、加强宏观调控才能避免单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D、两者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不能割裂和对立40、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北方一些大城市实行累进收费制度,大幅度提高水价。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幅度提高水价的做法是运用经济手段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是利用行政手段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是运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配置 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A、 B、 C、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