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自主学习1、知识目标(1)我国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内容。(3)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及特点。(4)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5)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2、能力目标能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分辨我国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二、知识导学基础梳理问题探究知识点1、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 、 的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 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 之一。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 、 、 ,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 、 、 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 和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 ,对今天中国人的 、 和 具有深刻影响。知识点2、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_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_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_性: 2、传统文化的影响:(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知识点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国家:(2)个人: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在你看来,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2、有人认为,传统民居占用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你赞同这种观点吗?3、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4、辨析: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地。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三、疑难点拨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遇有双从作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能够与时俱进,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反之,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的加以改造或剔除。(3)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由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不断丰富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现代化进程是文化发展的一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这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自人类文明发展以来,中华文化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我们要尊重科学和历史,放眼未来,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去芜存菁。四、课堂演练1.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历史烙印的文化 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由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 A. B. C. D.2“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说明文化具有:A积累性 B稳定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3.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说法正确的是结构体系独特 艺术造型优美 艺术装饰丰富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B. C. D.4.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是传统习俗 北京故宫、长城 张家界自然风景区 论语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延安宝塔A. B. C. D.5.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鲜明渗透性6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只要有优秀的民族文化,就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7.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生息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应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下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其相应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当前已没有落后、腐朽的东西 我们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对其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A. B. C. D.8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培根的这句话表明: 正确的知识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任何知识文化都推动社会进步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文化具有继承性A B C D9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节日。至唐宋时期开始形成踏青、扫墓等风俗,成为民间重要的祭祖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经简单粗暴地将扫墓、祭祖当成封建迷信活动加以禁止。改革开放以后,清明节又重新成为人们地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或者扫墓、祭祖,寄托对祖先地哀思;或者踏青、植树,享受初春地美好时光;或者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这说明:A扫墓、祭祖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应加以禁止B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是对的,应积极提倡C把握正确的判别标准,是有效地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本依据D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0.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入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目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C.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 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1.上题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A.继续扩大开放,加快我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的步伐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C.要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D.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2当年红军长征路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刘伯承同志尊重并依据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采取“歃血为盟”的民俗形式,与彝族首领结拜为兄弟,使红军避免了因民族纠纷带来的生存威胁,并及时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追赶。下列对“歃血为盟”的认识,正确的是()彝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是彝族同胞约定俗成的礼节和风尚是一种封建思想的体现,应该摒弃 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A B C D13.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与中国“和”文化传统有着历史渊源。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成长。 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回归中华民族文化。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五、课后作业如今全国不少地方都掀起了一股小学生“读四书五经”的热潮。对此,老师、家长、专家发表了他们的意见。有的老师认为:传统文化有超越时空的力量,可以长期发挥作用。有的家长认为:读经占用正常课程时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的专家认为:开设“国学”课程束缚学生的天性,四书五经中不少糟粕的东西,与现代文明进步背道而驰。(1)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2)你认为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文化生活学案4-1 传统文化的继承参考答案问题探究答案1、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主要是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在日常生活中,传统习俗总是无声的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传统习俗也都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筛选和弃粗存精的过程。2、不赞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民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们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也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文化、生产、生活、伦理、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又有着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技术参考价值。在人口日益增多的现状下,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土地资源的关系。3、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史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它就是财富;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加分析的照搬,传统文化就会成为包袱。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正确地对待。例如,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该提倡;但古代“二十四孝”中机油精华也有糟粕,如“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毫无人性;“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充满迷信思想,对现实生活是包袱,应该抛弃。4、(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也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坚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正确态度,保持和发扬其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改造或剔除其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3)题中观点只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而忽视其消极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