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私营企业生成模式与特征*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EJA030451);江苏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02SJB790008);江苏211工程高校建设项目子课题(04YT0322A)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成新华(1963),男,江苏泰兴人,副教授,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扬州市农经学会常务理事,扬州市经济学会理事,江苏农村青年创业辅导团导师,扬州市再就业创业指导专家组成员,系主任。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技术经济学成 新 华(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摘要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需要创新农业微观组织形式,农业私营企业成长是在坚持改革和完善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又一次创新。2004年,我们对国内128家企业进行了目的抽样调查,对25家农业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企业进行了访谈。本文剖析了我国农业私营企业生成的四种类型,即个体经营基础上形成的农业私营企业、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而组建的农业私营企业、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以个人掌握的要素创办新企业和招商引资举办的农业私营企业。进而探讨企业初创期的行为特征,提出不同类型企业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关键词 农业私营企业 生成模式 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组织制度是从简单的家庭整体出发的。国家的稳定以农村的稳定为前提;农村社会的稳定则建立在家庭稳定基础之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之延长30年的政策安排,本质上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生产经营单位,以实现温饱,保持社会稳定,这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家庭经营制度下的组织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劳动中的监控问题,有效地节约内部组织管理成本。但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与大市场的矛盾加剧,交易费用上升。总体上看,家庭经营解决了农业中的生产问题,却无法解决市场问题。农民在承担生产风险的同时,又要承担愈来愈大的市场风险。创新农业微观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当前我国农业市场化、商品化最为迫切的任务。农业私营企业成长是农业产业化的深化,是自下而上的、内生的自组织创新过程,作为微观组织制度也是在坚持改革和完善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又一次创新。农业私营企业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但作为组织制度创新的微观主体,正在农村经济中渐进突起,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力量,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农民收入的新来源,绩效越来越明显。综观世界农业的发展过程,以家庭农场和农业综合企业为主体的大中小型企业顺利地成长起来了,整个农村经济也就能获得持续增长。本文基于部分企业的访谈,重点剖析企业生成的四类主要模式和行为特征,为企业生命周期的延长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一、我国农业私营企业的生成模式目标和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是举办企业的前提和基础,创业者首先要明晰创业的意图和未来实现的可能性。究竟是美梦成真还是创业空想,按照爱迪思的观点,创业者必须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究竟要做什么(What)?该怎么做(How)?什么时候做(When)?谁来做(Who)?为什么(Why)?当搞清楚以上问题并愿意承担可能面临的风险时,企业婴儿才是真正诞生了。围绕这些问题,我们通过案例得出我国农业私营企业生成的几种主要类型:(一)个体经营基础上形成的农业私营企业 1私营独资企业。这是靠农民自己的长期积累,从个体演变发展而形成的私营独资农业企业。一般是农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最简单的技术,以个体经营形式积累最原始的资本和办企业的经验,再通过资本运作逐步发展。他们依靠农民、依托农村,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资金的严重制约,企业成长过程较为缓慢,但较为稳定。2私营合伙制企业。这是一种由农民根据市场状况、资源禀赋和自身有限的资本而创立的企业。由于农民自身积累的有限性及单个农户承担风险能力的缺乏,采用合伙制形式较为实际。在经营上,这类企业一般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产、加、销各个环节,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二)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而组建的农业私营企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难度最大,也是一直滞后于整个经济发展的是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尤其是中小型国有企业,拖的时间越长问题越多。但是,这些企业有很好的职工和技术基础,农产品的需求量大且需求弹性小,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形成有效激励是重要的的路径,其中职工买断和租赁经营是两种重要的形式。1职工买断。这是产权制度改革中通过转让方式创办的合伙制农业私营企业。他们起初是以传统产品生产销售求得生存,再通过建立基地稳定原料供应,与经销商的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这种类型的企业,实现了企业原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既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稳定了农业生产,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又在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不断创新中获得了竞争的优势,进入了良性发展的新阶段。2租赁经营。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涉及到众多的经济社会问题,在不少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情况下,租赁经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们调查的一家公司人浮于事、激励机制僵硬、技术开发动力不足、市场经营缺乏灵活性等,导致效率下降;国有资产流失、职工收入减少、社会声誉丧尽;政府输血有限,自身造血功能衰退。在运用租赁经营方式后,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经营范围和产品,仍然以粮食加工为龙头,带动生产、销售诸环节,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不仅地方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和农民利益有了保障;而且更好地满足了市场多层次化、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企业也在一体化经营中稳步发展。(三)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以个人掌握的要素创办新企业1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不满企业现状,辞职创办新企业。现代经济学特别强调企业家的作用,认为将劳动、土地、资本组织起来,使之演出有声有色的生产戏剧的关键正是企业家才能。目前,中国农业最缺少的正是企业家。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政府对企业的替代,虽然形式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厂长队伍,但他们并不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家。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现代性越来越强。一批通过现代经济理论学习,在实践中经受过市场洗礼的职工,不满足于国有、集体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现状,开始尝试创办农业私营企业。而个人能力和资本的不足,一般采用合伙形式。2拥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的人,为实现自身价值开办私营企业。他们多属于科技开发和咨询服务型的农业私营企业。创办人以个人长期在企业工作中掌握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为基础,通过引资和合作的方式开发新技术,形成主导产业和产品,由此推动了生产、加工、销售的协调发展。这类企业非常注重技术产品的创新,并关注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往往会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四)招商引资举办的农业私营企业1新办企业。库兹涅茨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但其作用是建立在意识和结构得到相应地调整之上的。理念、意识,的确是我国私营企业尤其是农业私营企业生成的前提条件。传统文化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现实经济制度之下阻碍了私营企业的成长,也造成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改革开放,一些地区市场经济意识转变迅速快,他们利用政策,更利用不同地区意识的差异,寻找着发展的空间。他们敢于进入新的行业、陌生的地区,以他们的胆略、勇气、智慧,冲击着传统落后的思维方式,也在社会结构转换过程中驱生着新型经济主体的诞生,特别地,出现了一大批支撑市场经济运行的企业家。2改造老企业。从经济学角度看,农业生产资料市场需求量大且需求弹性小,竞争非常激烈。在销售地举办企业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在价格和运输方面能获得竞争优势。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企业需要一定的资本投资,新办一个企业依靠个人的积累很难做到。因此,可以选择收购破产国有企业的方式来举办私营企业,并通过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为农民提供多种服务,使企业成长起来。在这类企业中,既有同类企业的收购,也有具有市场意识而跨行业拓展的。二、我国农业私营企业初创期的特征企业诞生后,重要的不是想什么了,而在于做什么?初创期企业的行为特征有共同之处,也因企业的生成模式不同有自身的特点。(一)合伙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在初创期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由于是业主投资和业主经营,经营决策合一,观念一致,凝聚力强,很少产生磨擦与冲突;机动灵活、敢冒风险,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崇尚实干,在以利润为中心的同时并不放弃社会责任感。但是,进一步发展往往表现为缺乏战略性思维,容易被眼前的机会和利润所驱使;缺乏明确的行为方针、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健全的预算体系,企业稳定性差,容易受挫折;缺乏授权和制度不健全,容易产生离心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了企业的成长。(二)以个人资本和才能举办企业。制度和意识是企业成长的充分条件,技术进步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共同的愿望,互补的知识技能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本。他们知道办企业受哪些因素影响,也知道如何利用各种条件来发展企业。从企业注意制度建设和建立各个岗位的责任制,并且股东带头遵守。特别地,在原有技术产品基础上,重视技术的储备。但初创期无法在新产品上作过多的投入,求生存的欲望只能主要生产经营比较熟悉且投入不多的传统产品。农业私营企业的成长同时受自然、市场、资金、技术、政策等因素共同约束,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制约着企业的成长。而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和政策风险的共同作用,企业不得不开发生产新技术产品,但每次调整都可能引起企业波动,进而是蜕变形成新的公司治理结构。(三)改制企业。改制企业的出路在于降本增效,新公司往往会大幅度减少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率;抓住产品质量,重建企业形象尤其是产品形象;对现有职工的定期学习考核、选派年轻有发展前途的管理人员去高校学习、借助于外脑对员工进行培训等。通过转变经营观念,聘请教授专家,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从高校及其它单位招聘和引进一批人才,改变职工知识结构,提高企业素质。产权激励使企业在初创期凝聚力增强,共同利益减少了内耗。特别地,原企业职工参股经营,使原有企业存在的许多问题容易得到解决。但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制约,他们都走得非常谨慎。(四)收购破产企业。改制的道理就在于改变管理,这是新的经营者普遍的认识,也说出了企业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制度创新让企业充满活力,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在市场、政府与企业的良好互动中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使新企业处于正常的经营状态。但这类企业也面临着诸多困境:由于资金因素,企业的生产规模受到约束;为防风险,他们只能以销售定产,并通过预收货款,辅之以适度的银行抵押贷款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私营企业职工素质不高,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而资本的有限性及人才教育培养作用的滞后性,企业不愿也缺乏能力对职工进行更多的培训教育。从而新的企业经济增长点寻找比较困难,如果是合伙制企业,可能会出现股东意见不一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使他们在投资决策上非常谨慎,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很难。此外,集体决策有利于防范风险,但也往往可能延误决策,失去市场更好的发展机会,这是合伙制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五)招商引资举办私营企业。抓住人力资源这一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是企业家X成功的第一条经验。积累创业资本阶段主要是靠个人的信心和勤劳勇敢,初创期则要靠用好人,尤其是选择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作和实践过的人。其次,现代经济应该是诚信经济,企业学会走路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则要有诚信。第三,投资选择上,首先要稳定企业的第一条曲线,形成的核心竞争力,进而通过一元化经营,或与相关企业和产品的一体化经营,以链条的形式发展企业的第二条曲线。第四,合伙制的私营企业在初创期相比独资有很多优越性,比如凝聚力强、资本量大、股东优势互补等。但当企业进一步发展时,由于价值取向差异、权力结构失衡、缺乏制度和预算、利益分配不均等,会使企业冲突加剧,企业或是加强管理创新,或是蜕变、分立。X曾面临过合伙双方在企业发展战略上的差异,最终选择了一人退出举办新企业,另一人受让股东继承原企业的方式。三、 简要的结论(一)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多种模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