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精品资料设计.1(2017新课标全国卷)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从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期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高潮,这得益于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选D项。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并未影响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以后,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并未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增加,C项与史实不符。答案:D2(2017新课标全国卷)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据题干材料可知,洋务企业开平煤矿的土煤税重,不利于煤矿业的发展以及与列强煤矿业的竞争,李鸿章奏准降低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的出口税,有利于减轻该类企业的负担,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对开平煤矿的管理,排除B项;降低开平煤矿的土煤出口税,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分洋商之利”的目的,但不能说明近代中国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C项;D项题干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A3(2017新课标全国卷)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材料表明,福州船政局制造的船,由无偿派拨各省到由用船方承担造船所用材料费,体现出“协造”的意图是缓解经费压力,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造船利用材料费由中央承担转为由用船方承担,但主办方仍然是政府,A项错误;材料中所造船舶供各省使用,并未投入市场,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近代轮船制造业的整体情况,D项错误。答案:B4(2016新课标全国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材料表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活日用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的标志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A项错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未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5(2016新课标全国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一些西方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拥有军备优势,这与洋务运动兴办军事企业、编练海军、举办民用工业和新式教育,多方面推进近代化并取得明显成效有关,故C项正确。当时中国军队的西式改革主要体现在海军建设上,远未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A项错误;B项中“集权制度”与题干材料中“军备优势”的叙述不符,排除;当时中国是西方侵略的主要对象之一,不会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D项错误。答案:C6(2015新课标全国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解析:1852年时,尽管东南沿海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对西方工业品仍有顽强的抵制力,这导致西方工业品很难在中国销售。由材料信息可知,英国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中国被认为是“无用的”、被在华英国商人当作生丝包装布使用,说明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故选D项。B项在题干材料中无从反映。A、C两项与题干材料表达的意思不符。答案:D7(2015新课标全国卷)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解析:从事洋务的官员遭到蔑视和嘲讽,说明洋务派的活动还未得到认可,体现的是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故A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奉行“中体西用”,并非崇洋媚外,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一种保守思想,而非主张改变制度的先进思想,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人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态度,D项错误。答案:A8(2017新课标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解析:第一小问,从政府政策、开采方式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雍正年间,从当时主导性经济政策、开矿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政府利益等方面分析;19世纪70年代,从外部环境、洋务运动、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等方面归纳。答案: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5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