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物理概念教学的一点想法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此,在近几年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一点经验和心得,写出来和大家探讨:一、概念引入很重要。在概念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引入的目的性和操作方法。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这个概念是用来干什么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为什么要引入“动量”这个概念?物体运动的变化可以通过速度来描述,但是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只有“速度”还不行。比如,质量不同的足球和铅球,如果以相同的速度迎面飞来,足球你可以用头顶,那铅球如果飞来呢?给学生一疑问,同时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思考,质量不相同,即使速度相同,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说明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仅用“速度”描述还不全面,还应考虑物体的质量 。为此,我们引入了一个物理量动量。用它来描述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动量应该是速度与质量的乘积。即:p=mv。这样,学生通过形象描述。理解了物体动量的物理意义。知道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从而引入动量,并知道这个概念的建立应该是速度和质量的乘积。二、概念的建立要注意准确、简洁。物理概念是由物理现象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是用来表述物质的属性和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任何物理概念都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在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从具体事物、事例或演示实验出发,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然后通过分析,抓住现象的本质,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物理概念。例如:“力”概念的建立。学生都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是离不开物质而单独存在的。但力能干什么,是不是没有力,物体就不能动呢?力的本质是种相互作用。它包含力的物质性、相互性。但力有什么效果呢?通过分析桌面上物体的静止,空中物体的下落,运动物体的减速到静止的过程,使大家明确力的效果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而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三、建立概念后,还应注意对概念的理解。一个物理概念建立后,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个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有深刻理解,才能记忆牢固,运用自如。为此,必须讲清概念的物理意义,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还须理解概念的定义式和关系式等等。例如:“电阻”这个概念。“电阻”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由R=U/I可知,对一个确定的导体而言,在温度不变时这个比值是个恒量,它描述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即当U一定时,R越大,I越小。此时就必须用实验来证明导体的电阻跟电压和电流强度无关,而是由导体本身性质来决定的。否则,很容易把欧姆定律对R的定义式R=U/I当成数学公式看待从而失去物理意义。同时通过电阻率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导体的电阻决定式。既R=PL/S。说明导体的电阻是构成导体的材料及其材料的形状(L、S)来决定的,同时明确前提条件(在温度不变时),只有掌握了电阻的定义式和决定式,才能真正抓住电阻概念的本质对同一导体来说,不管U和 I如何变化,电阻的大小总不变。四、其阶段性还应抓住概念的理解、掌握也是循序渐进,有和发展性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认识,也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的透彻、深刻。而且教材也是遵循由浅入深的这一基本原则,它是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增长逐步深化的。例如:对“力”概念的学习中,初中只明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高中阶段在力学中学习了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热学中的分子力;电磁学中的电场力、磁场力;原子物理中的核力。对力的认识和理解是逐步深化的。进而从力的作用效果上提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等等。以上仅是本人对概念教学的一点认识,在此写出,希望能与同仁探讨。 用心 爱心 专心 118号编辑 - 1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